多元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1
/ 2

多元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蒋金云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河失小学,江苏省泰州市 2254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组成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是一项需要思考、分析的高级思维活动,要想真正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多元解读作为一项阅读教学途径,能够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等。故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多元解读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多元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途径


阅读教学是指通过可科学规范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们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教学任务,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的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阅读作为占比非常大的内容,能够启迪学生们的智慧,增厚学生们的学习底蕴,切实促进学生们的综合发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本质也是人们形成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但是个人的视角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运用多元解读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更多元的思维。

  1. 多元解读的内涵

多元解读是指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也是指阅读个体对文本的多种情感体验。所谓的多元指的就是角度多、层面多、背景多、文化差异多等,但是如果具体的阅读教学方面,那么多元解读既可以是一种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类教学模式。多元解读就是要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采取不同的意识形态分析阅读文本,能够具备使用不同阶级观点审视作品内涵的能力。此外,多元解读还鼓励学生们阅读文本的时候能够进行多元、创新解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和创作能力。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局限

语文教学作为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包括了说、读、写等部分的内容。其中阅读作为其他教学组成的重要支撑,具备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过分重视应试环节,引导学生们通过做阅读训练等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与阅读教学的本质也不相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让学生们逐渐失去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2.2教学形式落后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弱,单纯的文本阅读是需要学生们进行逻辑思考的,某种程度上很难激发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学生们也很难从中获得情感共鸣。教师们完全凭靠讲解的方式展开教学也是很难起到良好教学效果的。

2.3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足

阅读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以不同视角看待自己的人生和世界的能力。但是,以现有对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学生们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并具备相应的时间用于独立思考,这显然是教学弊端之一。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多元解读

3.1注重师生的阅读交流

学生和老师都是课堂学习上必不可少的角色,但是两者是存在区别的。首先,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纯,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都不足,阅读虽然是一项学习行为,但是也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生体验才能起到更深刻的理解的,显然学生们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相比于学生,教师们的生活经历更加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人生感悟,如果同时兼具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学素养,那么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成为学生们成长和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让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拓宽自己的视野。

例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阅读鉴赏的时候,该篇课文是兼具着浓厚的历史色彩的文章,历史情感浓厚,但是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学生们恐怕是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感情的。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如在课前先引导学生们多多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大概对圆明园的创建年代、创建原因、毁灭原因等有所了解;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们形成直观体验,还可以为学生们展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最后,建议教师要预留一部分课堂时间用于和学生们进行阅读探讨,如通过阅读文章,你可以体会到八国联军毁灭国家文物的情感吗?谈谈你的感受。教师先让学生们阐述并回答,学生们多半会出现鲜明的爱国态度,认为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可恶行径令人厌恶痛恨。作为小学生们而言,能够体验到这样的情感已经很不错了,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们养成强烈的爱国情怀,接着要帮助学生们完善阅读思考。如帮助学生们站在不同角度看待这一历史事件,挖掘更为多元的理解,如圆明园作为清朝的建筑物,设计的精彩绝伦,这里可以窥见近现代人民的智慧等。

教师要基于学生们的理解,进行适当的延伸教学,以此帮助学生们完善思考,产生更多角度的思考。

3.2注重学生们的多元思维养成

多元解读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养成更为多元的思维,思维养成是一项比较抽象的活动,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将这种教育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

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此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突破口。如让学生们携带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上台进行读书心得分享,每个学生分享完毕之后,其他同学都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点评或者提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学生分享自己看完《格利佛游记》的心得认为这部小说里面的情节生动,深刻揭露了英国18世纪统治阶级的腐败,由此体会到真善美的价值。其他学生顺势提问:“那么你认为正确的金钱观是怎么样的?”诸如此类的读书交流,就能起到很好的多元思维的引导教学作用。

  1.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多元解读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更为多元的思考角度,帮助学生们塑造更为完整的世界观。但是依旧存在一些教学问题,诸如教师们的教学模式落后等,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读书交流等方式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杨霓. "文本多元解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课外语文(教研版), 2019, 000(004):93-94.

[2]汤春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研究[J]. 赤子, 2019, 000(027):33.

[3]李松, 吴旭. "文本多元解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C]// 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五). 2020.

[4]李美冬.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有界的把握"[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6):125.

[5]高先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