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模拟操作》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模拟操作》教学设计

李鹏程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广东深圳 518000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离纯化大肠杆菌”是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课题,它是在学习完“微生物培养基”“无菌技术”“配置培养基”等过程之后,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和实际应用,同时,也是后续课题的基础。比如,“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等课题都会用到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两个困难:1、微生物极其微小,很多对人体有害,操作不当极易污染环境,伤及操作者。而且微生物培养的操作难度高,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台和严格的无菌操作,因此直接去实验室操作容易造成危险; 2、由于细菌肉眼不可见,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两种接种方法的原理,也就是两种方法是如何把菌种分离出来的,对原理不理解,引发对操作步骤和细节的迷茫。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通过3组模拟操作和多媒体视频展示等,搭建认知脚手架,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和消化相关的原理,操作步骤。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混杂菌种中分离纯化出纯净菌种,建立“获得纯净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基础”这一生命观念(生命观念)。

2、深刻理解分离纯化的基本思路是:混杂的微生物群→分散成单个细胞→获得单个菌落,掌握分离纯化的基本科学思维方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分离、纯化原理。

2、掌握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步骤。

四 教学策略

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过程重实践”等理念,以通识资料为背景创设主题式情境,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通过分离沙粒的模拟实验,纸质圆盘划线的模拟实验,红墨水涂布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感悟科学知识,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在问题导学中,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将三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

(一)主题式情景:基于情景教学理念,展示大肠杆菌的相关资料,并将本堂课设计成“如何操作才能从混杂菌中,重新获得纯净的大肠杆菌菌种?”这一具体的情景,将知识情景化。整堂课自始至终围绕一条主线而展开,这是整堂课的躯干。其他教学内容学习,都潜移默化的整合在这一主题式情景,逐步推理,循序渐进,渐入佳境。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细节,学生也较易把握整个课堂的发展脉络,这有助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二)问题导学:本节课主要运用 “问题导学”模式进行教学。问题始终是知识组织的缘由、依据和核心,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交流、探讨。问题的解决过程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为了解决“如何操作才能从混杂菌中,重新获得纯净的大肠杆菌菌种?”这一主线问题,随之会遇到“如何分离成单个菌”,“单个菌如何繁殖成菌落”等层层递进的子问题。在解决主线问题和诸多 “子问题”的过程中,顺理成章的学习相关理论和知识。

(三)实验模拟:用沙粒、红墨水等肉眼可见的材料等来模拟代表微观的细菌等,通过三个模拟实验来具象化学习,理解分离纯化的原理,思路和操作步骤。

分离沙粒的模拟实验:一堆沙粒代表微生物菌群,每一个沙粒代表1个细菌,理解平板划线法是如何将菌群分离成单个细菌的。

纸质圆盘划线的模拟实验:用圆形的白色纸盘模拟培养皿,学习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步骤。

红墨水涂布的模拟实验:红色的墨水材料代表菌种,涂布红墨水,来掌握稀释涂布法的操作步骤。

五 教学过程

(一)主题情景式导入教学

展示图片和资料: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中含量最多的菌群。由于其繁殖快、易培养,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是常用的转基因工程菌。曾报道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干扰素等基因工程药物。2m3大肠杆菌培养液就可以提取100g胰岛素,相当于从2吨猪胰脏提取的量。

提出主线问题:有一份重要大肠杆菌菌种,因没有做好无菌处理,被空气中杂菌污染。如何操作才能从混杂菌中,重新获得纯净的大肠杆菌菌种?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展示,创设学习情境,将学习任务情景化。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将情景问题化。

(二)提出核心概念

通过以上学习,提出分离纯化的概念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微生物的过程。

(三)提出分离纯化的思路

引导同学们思考,分离纯化的思路应该是怎样的?然后总结提出基本思路:

61cd26ebc2534_html_2de4940ccb3d4ebe.gif
(四)分散细胞的方法(接种的方法)

为了解决分离纯化的主线问题,随之遇到两个子问题,如何将微生物群分散为单个细胞?如何将单个细胞培养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首先,通过3个模拟实验,形象化的学习“如何分散”的问题。

1、分离沙粒的模拟实验,学习平板划线法的分离原理

61cd26ebc2534_html_b4e8d48308e496a4.png →→61cd26ebc2534_html_215085e881eda393.png

沙堆(代表混杂的菌群)→→得到单个的沙粒(代表单个细胞)

设计说明:成堆的沙粒代表混杂的菌群,毛笔代表划线的接种环,通过多次划线(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最终得到了单个的沙粒(单个的细胞)。通过该模拟实验,帮助同学们具体的,形象的理解平板划线法的原理,印象深刻。

学习完分离原理后,播放视频,观看平板划线法的操作视频,掌握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步骤,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消化吸收总结出操作规程为:

“接种环灭菌→沾取菌液→第一区域划线→第2-5区域划线→灭菌”,

接下来,顺便解决一系列有关操作的问题串来解决“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每次划线之前以及

划线操作结束时都要灼烧接种环?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

进行划线?

3)在做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

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4)为什么划线操作结束后,要将接种的平板倒置?

参考答案:(1)杀死接种环上原有微生物,避免污染培养物杀死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避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少,这样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4)① 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的挥发;②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2、纸质圆盘划线的模拟实验,学习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步骤

61cd26ebc2534_html_bc4711d4dcfae69e.png →→61cd26ebc2534_html_3fbd09b38fa4e55c.png

纸质圆盘(代表培养皿、培养基)→→铅笔划线(代表接种)

设计说明:白色圆圈纸片代表培养皿,铅笔代表接种环,模拟划线操作。该实验可巩固和掌握平板划线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实现“我会做”的目标。

3、红墨水涂布的模拟实验,学习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步骤

首先,通过下图,形象展示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够分散细胞的原理。

61cd26ebc2534_html_3a9b95806129acf.png

稀释涂布可以分离纯化得到单个菌落的原理

其次,播放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掌握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总结出操作流程是:

“涂布器消毒→滴加菌液→涂布器灭菌→涂布”

最后,通过模拟操作,来巩固和掌握操作步骤。

61cd26ebc2534_html_250cdda03fa5da81.png →→61cd26ebc2534_html_c3fd83b5b3e25931.png

设计说明:红墨水:代表菌种;涂布器,培养基,培养皿都为真实的物品。该实验可使学生体验接种的过程,巩固和掌握平板划线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实现“我会做”的目标。

(五)微生物的培养

经过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将微生物群分散为单个菌落。接下来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将看不见的单个细菌变成可见的菌落?”这一子问题。然后复习回顾培养基的制备和在恒温培养箱中的培养。

六 教学评价

为考察学生对分离纯化方法的原理的理解情况,以及对操作步骤的掌握情况,可查看学生的2件作品:纸质圆盘的作品(平板划线法的模拟操作)、红色涂布作品(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模拟操作)。也可通过课后反馈性测试,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 教学反思

1、本节的学习存在微观抽象难理解的难点,笔者利用主题式情景和主线式问题,将整堂课围绕一个主线而展开,学生也较容易把握课堂的脉络。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点状”知识,而是自始至终都整体性很强的“知识景观”。

2、尝试采用将教材中的内容,变成更加简短的视频脚本,然后录制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视频,并总结提炼步骤关键词,以文字箭头图的形式呈现,非常便于学生掌握和回忆。

3、通过模拟操作,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变被动的看,为主动的回忆和动手,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这非常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利于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八 板书设计

以概念图的形式板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结构化,以利于快速存储和提取。

61cd26ebc2534_html_8e7bc6df7dab883d.gif61cd26ebc2534_html_f218e8e64579af33.gif







61cd26ebc2534_html_61403e95cf0ee298.gif

分散成单个细胞



61cd26ebc2534_html_f20dfd1c1119137.gif









九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前自主探究设计. 中学生物教学,2018(6):52-53.

3 微课程的制作与教学实践初探--以高中生物选修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与应用”为例. 王丽,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第 4 页 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