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李红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第三十九中学 830002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集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连续性于一体的活动类课程,旨在以探究、制作、体验为路径,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舞台,引领学生在实践中研习知识、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提升素养,补齐实践育人的短板。基于此,对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

引言

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来讲,信息技术不但是使其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的开设目标是为了从小就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研究与探索的精神。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且教学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获得生活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学生现有经验的基础之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能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实现综合性的运用。综合实践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比较其他学科来说,综合实践课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上,通过综合实践课的返璞归真,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获得更加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知行合一,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自身和社会、自然之间的联系有一个认知和把握。在对生活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二、当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现状

综合实践课程与小学生所学习的其他课程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当前,大部分小学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是学校的管理者对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安排有一定的不足,每周只安排一节综合实践课程,并且一周仅有一次的综合实践课程还有可能被其他科目的课程所代替,从而没有达到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其次是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重视度不高,这节课可能会被教师所忽略,学生经常加入不到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中,从而对综合实践课的了解不深,失去了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

三、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策略

(一)着眼多彩生活,选择有助于开阔视野的主题

教材的篇幅毕竟是有限的,各个学科教材向学生呈现的知识量也是有限的。有限的知识,势必会“束缚”学生的知识视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的“束缚”,教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可着眼多彩生活,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有助于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主题,据此拓展学生探究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例如,为了开阔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可将“神奇的影子”“制作不倒翁”“制作陀螺”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可将“零食与健康”“家乡特产知多少”“镜头‘观’世界”“生活中的工具”等作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既是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又是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向。以正确的方向为引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助力学生视野开阔方面的作用也就愈发显著。

(二)学习方式丰富化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因此小学教师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门课程主要强调实践与活动,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为主,以互动形式为辅。信息技术教育中综合性极强,并且只有一定的开放性。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两者相结合,使教学方式原本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与教师之间高效配合。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的平台。利用网络学习相比于传统学习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网络上的资源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研究,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进行查阅资料、集体讨论等,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学校也要保障学生的绿色网络环境。网络平台的创建突破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可以公平获得最新的学习资料,实现真正的平等。

(三)关注现实,确定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比较耗时耗力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也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此,每一次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都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时,应该保证实践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应该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现实问题进行结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发现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同时可以观察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设置过程中,应该保证每一次的综合实践课程都可以使学生进行一次成长。例如,我国当前所实施的垃圾分类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让生活中的垃圾变得越来越多,而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并且也不懂得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所带来的长远的意义更是不能理解。在学校中,部分小学生会随手丢垃圾,严重地影响了校园的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现象,进行一次“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主题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日常的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同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校园垃圾分类,以及垃圾监督的行列中,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含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识,从而改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反思评价活动,提高学习效能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适时指导要贯穿其中,以使学生不断提高参与度,增强情感体验,丰富认知,加深感悟,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之后进行反思,并对自己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会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当下,不少学校通过开辟农耕体验基地锻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也为有效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如“我的蔬菜我做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班级的地块中种下时令蔬菜,了解蔬菜的特性以及它的一些营养价值等,并且鼓励学生对蔬菜的成长过程进行记录,由此让学生在打夯、种苗、浇水、收获等全过程的亲身参与中收获更多的感悟和体验。整个活动收尾阶段,教师设计反思性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发表感言,讲述自己培育蔬菜的经历,让学生增强体验感和实践能力,也使他们切实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的深层含义,大力倡导节约粮食等理念,珍惜幸福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具体的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展过程中,也要让教学内容和主题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让综合实践课返璞归真,实现生活化的建构。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推进小学综合实践课的生活化,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俊霞,张小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相关思考[J].求知导刊,2020(34):2-3.

[2]臧远宏.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教育,2019(29):82-83.

[3]马圆圆.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151.

[4]任永红.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及实践[J].新课程(上),2017(04):78.

[5]李珍.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成性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