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唱歌教学中情感的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3

把握唱歌教学中情感的表达

段妮娜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510000


摘要:歌唱艺术,不仅仅是一个声音技巧的展现,还要注重情感表达,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往往离不开技巧与情感的巧妙合作。现如今,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较以往更加重视教授学生在声乐作品中的情感的处理。众所周知,正确的情感表达对歌曲的演绎不仅表现在技巧上的提高,还有声音美感的创造。在唱歌教学中,情感属于动力因素,也是整个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尽管已经有一些音乐教师开始重视情感表达在唱歌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仍有被忽略的时候,也有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在唱歌教学中运用情感表达的情况。本文旨在通过阐述情感表达在唱歌教学中的意义价值,以及一系列正确的声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歌曲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将情感表达运用到歌曲演唱中,使演唱者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听众产生共鸣。

关键词: 歌唱,情感表达,唱歌教学,运用

古语有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对演唱作品最高的评价,也是对演唱者最高的评价。很多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将一首歌曲演绎好。歌唱不仅仅是需要成熟的声乐技巧支撑,更重要的对作品情感的处理。在演唱中,学会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这样才能完美的演绎一个作品的喜、怒、哀、乐。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情感表达对演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唱歌教学中的情感,这些是本篇论文中需要研究的重点。

一、情感表达在唱歌教学中的重要性

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唱歌教学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教育学生的。而感染、教育学生的关键是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所以,唱歌教学中的情感表达问题是音乐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情感表达是实现听众与歌唱者亲密接触的重要桥梁。同样,歌曲的灵魂以及学生是否完美演绎作品的关键因素就是情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学生要想完美的演绎好一首歌曲,是需要通过利用科学的发声机能和对声音控制的技巧共同来完成的。听者则通过演唱者的诠释,加以自身的情感思想,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得歌曲更加动听。唱歌教学应侧重于音乐情感的艺术表现,这种教育能深入学生的灵魂,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想教育。假如取消了歌曲的情感内容及情感表现的话,音乐课的性质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因此在唱歌教学中,教师需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教学生如何正确的运用情感表达。

二、歌唱技巧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在歌曲演唱中,可以说是缺一不可的。两者互相依托,互为前提,歌唱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基础,情感表达是歌唱技巧的来源。

(一)气息控制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源泉,没有正确的呼吸和气息控制是不可能掌握好唱歌艺术的。因此,学生学唱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掌握呼吸的艺术。呼吸的原动力来自于横膈膜的运动,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横膈膜的支持、保持和控制的能力。通过无声的吸气呼气训练、抖唇训练来体会横膈膜的力量。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气息支持的力量(向里)大于气息保持的力量(向外)。所谓气息的控制,就是根据歌曲的情感、艺术表现、通过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等需求来运用气息。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先把气全部吐完再放松吸气,第一步把气息全部吐掉,第二步放松微笑微张嘴,这时口鼻会自然进气,这种方法会避免学生吸气吸得过满或吸得不够深。长期练习可找到自然吸气的感觉。

歌唱要求有控制的呼吸,既不能憋着气,又不能一下子把气吐光,气息要均匀地、慢慢地呼出。用“抖唇练习方法”,解放嗓子,将声音靠在气上唱。

在学会正确的呼吸法和一定的气息控制能力之后,我们加以运用情感表达就可以做到以情带声,就能够更好的去演绎一首歌曲。

(二)发声状态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在唱歌教学中,需要学生调动各个发声器官,使之相互配合,尽量使舌头放平,喉头向下放,提起软腭,用最小的力气发挥最大限度的共鸣,使声音不仅洪亮、宽阔,上下统一,而且能不伤害声带,更好的演绎歌曲。

下面这首综合训练发声机能的练习曲《两只老虎》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曲中的气泡音“ao”朗读“啊呜”,让声音落下来自然而松弛,唱跳音时要有颗粒感,轻巧,有呼吸的支持。

1- 2- ∣3- 1- ∣0 0 0 0∣0 0 0 0∣1- 2- ∣3- 1- ∣0 0 0 0∣0 0 0 0∣

两 只 老 虎 ao--- ao--- 两 只 老 虎 ao--- ao---

3 0 3 3 4 0 4 4∣ 5 0 5 5 5 0∣3 0 3 3 4 0 4 4∣ 5 0 5 5 5 0∣

跑 - - 得 - - 快 - - - 跑 - - 得 - - 快 - - -

5 6 5 4 3 1 ∣ 5 6 5 4 3 1 ∣2 0 2 2 5 0 5 5 ∣1 0 1 1 1 0∣

一只没有 耳 朵 一只 没有 尾 巴 真 - - 奇 - - 怪 - - -

2 0 2 2 5 0 5 5 ∣1 0 1 1 1 0‖

真 - - 奇 - - 怪 - - -

这首练习曲训练的目的,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把各部分的发声机能调动配合起来,解放天性,唱的有声有色,具有表现力。

(三)咬字吐字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要使歌曲富有活力,感染力,歌唱的咬字吐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咬字吐字有利于作品情感的表达,同理丰富的情感表达对演唱时的咬字吐字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歌曲,对于咬字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学习音乐作品时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歌唱技巧。例如中国作品对于咬字吐字的要求十分严格,有字头、字腹和字尾之分,最好的解决方法便是学好普通话,老师在教学空隙时,应多强调歌词的咬字吐字,锻炼学生能在歌唱中做到字正腔圆。教师在唱歌教学中,不仅要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还要注重歌唱技巧中的咬字吐字,这是演唱的基础条件之一。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带词练习曲,使学生把发声技能与吐字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以字行腔”的教学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懂,容易接受,教学效果显著。

三、情感表达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

在唱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最为基本的音乐演唱技巧进行培养和训练以外,还要带领他们对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容进行深入的揣摩,并运用到歌曲表现中。对于前者音乐教师往往易与通过教材、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以及具体的课堂示范进行教学,而对于后者教师则难以仅凭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抽象的情感内涵,加上情感因素在唱歌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唱歌教学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完成情感教学,是基础音乐教学领域一个最为重要的课题。

(一)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每一首歌曲,都有一定创作背景。掌握好歌曲的创作背景,是演唱好一首歌曲的必要条件。在唱歌教学中,在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情感基调有所了解之后,应该带领学生更深层次的挖掘歌曲的内涵,如:词曲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或者是作者当时的处境及心态,歌词的文学内容、思想内容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使表达的音乐更有深度,更有内涵。例如《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学生初听很难感同身受作者和歌者的爱国之情,但当学生了解了创作背景,1980年邓小平代表中国与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进行国事会谈。希望英国可以归还香港,让香港回归中国。这首歌唤醒华侨同胞想回到祖国的心,也燃起了他们的爱国之心。这时,学生再去演绎这首歌曲,就很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爱国之情了。

(二)分析歌曲的旋律线与调式特点

莫扎特说:“旋律是音乐的精髓”。音乐家们之所以把旋律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旋律直接表现人的情感或直接影响着人的情感的事物。

在唱歌教学中分析歌曲的旋律线,掌握音程之间的固定关系,在训练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训练音阶、音程这类技巧,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教师多做示范,学生进行模唱,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体会歌曲旋律的美。例如《我和你》这首歌中,有相同乐句、不同乐句、也有相似乐句,相似乐句中不同的音程关系使音乐的和声发生了改变,使得音乐色彩发生了改变,学生想要把握好相似中的不同之处,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示范,学生才能更直接的感受到音程变化带给歌曲的艺术之美。

明确歌曲的调式,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表现歌曲的艺术风格。要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主音,主干音,乐音以及乐音所表现出的倾向性,确定了稳定音和非稳定音之后再确定调性。如《小城故事》一首民族五声调式的歌曲,学生对民族调式的歌曲不是很有把握,因为生活中听和唱的民族歌曲较少,首先让学生找出歌曲一共用了几个音,哪个是主音,再把音阶写出来,确定调式,分析调式调性带给人色彩的变化,情绪的起伏,从而把歌曲委婉、抒情的风格特点演唱出来。

(三)注重声音与情感的配合

在歌唱中,声与情分别是生命和灵魂。二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承的。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歌曲演唱的最高境界。要想完美的演绎一首歌曲,声与情的完美结合是不可或缺的。 

1.以情带声

在唱歌教学中,有一点重要的美学思想,即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该思想意为演唱歌曲也强调内外兼修,情即情感表达,声即演唱者自身的嗓音条件及演唱技巧。在演唱中,往往要求歌唱者有丰富的情感投入和准确的情感把握。

在教学中,教师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去“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调动他们的音乐情感,积极投入到音乐的表现中。如《天路》这首耳熟能详的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启发他们想象在青藏高原上有辽阔的草原、翱翔的雄鹰,老师带领大家坐在通往拉萨的火车上,欣赏着美景,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曲......学生有了这种广泛的联想,有了这种“意念”才能唱出歌曲的神韵,从而点燃听众内心的情感火花,并与之产生共鸣。 

2.以声传情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优美动人的旋律可以结合自然、清晰、准确的发音,创造出丰富而丰富的艺术形象。同时,生动、明晰的语言在歌曲的情感抒发和表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唱歌决不能脱离说话的基础去唱,运用说与唱紧密融合的声音训练方法至关重要,这需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能帮助学生一开始就树立自然地说话声和唱歌的正确观念,进过教学实践,学生们的进步非常显著。如《爱我中华》的衬词和副歌部分,首先按照歌曲的节奏吟诵朗读,气要实,咬字要高位置,开始速度要慢,熟练后再提速,且与歌曲的音高相一致,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把复杂的节奏和高音位置统一起来,为后续的歌曲演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声情并茂

声与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相辅相成。声是内容,情则是内在。声情并茂要求声音尽美,情感尽善。情感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出来,声音必须附有情感,作品才会附有灵魂。在唱歌教学中,除了运用音像资料观摩外,教师的示范,也是提高教学效率最现实最直接的重要手段。教师带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运用适当的音量、力度、音色、速度变化等手段,给学生以一种完美的声音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声音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努力去模仿这种表演,使学生在“声”、“情”两个方面得到同步发展。

四:结论

教唱歌曲,教师应自始至终、始终如一地坚持表情教学。歌曲的情感表现是要善于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并声情并茂地加以表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平常的练习和表现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学习。在唱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的不仅仅是音乐技能的学习,更应该注重的是对作品情感的处理。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感染教育学生的关键是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学生在演唱活动中,慢慢学会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我们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凤颖.《文艺生活·文艺理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5

[2] 周小燕.《声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0

[3] 高师.《声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7

[4]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10

[5]薛良.《歌唱的艺术概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4

[6]肖敏《肖敏声乐基础教学法》.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8

[7]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