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基 升华主题——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策略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落实双基 升华主题——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策略思考

张登秀

四川省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文本”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载体,解读文本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定目标、提信息、设问题、找语境”四个方面阐释笔者在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策略方面的思考,以期改变小学英语文本解读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策略

一、小学英语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师在课程观、语言观等方面的认知差异以及边远山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欠缺等,小学英语在文本解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偏重语言训练,把语言知识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词汇、语法练习;脱离语境,进行枯燥的讲读、翻译,文本解读流于形式;无真情实感,情感升华空喊口号。这样的文本解读没有温度、课堂缺乏活力、学生不感兴趣,文本起不到训练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正确三观的作用,这些情况亟需改变。

二、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策略

(一)深入研究教材、教参,确立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教材定位、编者目的、模块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及新旧知识联系等,才能确定明确合理的课时目标,才有助于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增强目的性、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已有知识基础。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活动、较大的课堂容量,才能提升课堂效率、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使学生扎实语言知识,形成初步的交际能力。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Module1 Unit1 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 为例。

五年级下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就指定话题进行简单交谈。该册教材大部分讲述的是玲玲在伦敦与Amy一家在一起的生活与见闻,通过课题及文本内容可知Module1的话题是 “描述从过去到现在生活的变化”,在接下来的Module2 Unit1中,描述的是某个人的变化。关于变化的话题已经出现过以下内容:四年级下册Module6 Unit2,用be动词的过去式谈论深圳现在now与以前then的变化;五年级上册Module6 Unit2 He ran fast.中描述Lingling’s grandpa现在与过去能力的变化。在语言知识方面,Module1 Unit1有11个新词汇,要求部分学生能运用;语音知识是感知几个字母组合发音;语法方面涉及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从四年级下册Module5-Module6开始学习用be动词的过去式描述过去的情况、 Module7-Module10学习行为动词过去式,五年级上册Module1-Module4 继续学习行为动词过去式,一般过去时态共集中学习了10个模块,并且在五年级上册Module6 Unit2、Module8 Unit2、Module10 Unit1中循环复现,所以一般过去时态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且根据教材编排,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并使其养成主动复习的学习习惯。

本模块的教学重点是“能用行为动词过去式及there be句型描述今昔生活变化”,There be 的过去式There were\weren’t---句型是第一次接触,说起来有点拗口,是难点。

(二)研读文本,提炼出各语句中的关联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外研版新标准小学英语教材中文本内容较简短,大多数以对话形式呈现,五、六年级教材中出现了部份独立的小语篇,基本上都是简单句。这些看似简单罗列的句型,它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句句有关联,背后有深意,只有熟读文本,才能找到这些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度挖掘文本意义。

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Module1 Unit1,主文本第二段对话中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 We didn’t have enough food. There weren’t many buses. There weren’t any televisions.这四句看似没有关联,实则围绕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食、住、行”以及“休闲娱乐”四个方面来谈论的;第三段对话亦是如此。当提取出文本背后这一隐含信息时,文本就显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图、文结合的思维导图来板书,可以使重点突出、文本脉络清晰,学生“一目了然”。在拓展环节,可设计学生表演展示活动,也可延伸阅读,感受当下中国精准扶贫大政方针下贫困人口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亦可感受因灾难或意外而致生活突变时,人们顽强生活的那份美好,帮助学生认识发展是必然,改变并不都如人意,在意外来临时,要坚强面对,勇敢生活,从而升华模块主题意义。

  1. 以“主问题”教学,引领学生聚焦重点内容,理清文本框架结构。

“主问题”是指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的、关键的问题。主问题的设计,即是用尽可能少的、有指向性的、富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聚焦文本重点内容、引发学生对文本关键内容的阅读与思考,从而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文本篇章结构,形成语篇意识。

外研版新标准(三起)五年级下册Module1 Unit1,围绕话题“生活变化”,可设计“How was the life in China many years ago? And how about now?”两个主问题,学生在这两个主问题引导下,通过看图、读文,聚焦文本关键句,理解文本意义,了解文本结构,教师并由此可以通过顺向、逆向提问,激发学生充分表达,了解中国人民“今、昔”生活变化,更加珍惜当下,增强主人翁意识。

再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起)六年级下册Module9 Unit1 Best wishes to you.为例。本单元话题是“毕业祝福”,内容是大明的三个朋友为他写下的三份毕业留言。这三个朋友的留言看起来没有关联,但通过分析每份留言各语句背后隐含的信息,找到书写留言的框架大致如下:对大明的评价、感恩大明曾经给予的帮助及对大明的祝福。根据提炼出的信息,设计文本解读主问题为:What does he\she think of Daming? What did they do together before? What wishes do they want to say to Daming?用这三个主问题引导学生聚焦毕业留言的重点信息,弄清文本的框架结构,为后来顺利写出自己的毕业留言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文本解读中过多的、凌乱的、重复的提问,使文本解读思路更清晰、更有逻辑。

(四)语境中呈现文本,激发学生真实表达欲望。

语境中才能学好语言,解读文本应从弄清文本语境开始。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小学教材中有大量图片,文本语境就在图片中呈现。三、四年级图片中包含以气泡图形式出现的对话;五、六年级图片以插图形式单独出现在对话外。这些图片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完美地呈现了文本语境,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文本语境。

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Module1 Unit1,Activity2的第一幅图呈现了主课文的语境:Amy发现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跟中国有关的访谈节目,叫Lingling快来观看。可以用“What do the two persons talk about on TV?”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六年级下册Module9 Unit1 Best wishes to you. Activity2的第一幅图也是整个主课文的语境呈现,Daming is going to say goodbye to primary school and his friends. What does he want his friends to do? 然后直接从此图此段进入接下来的毕业留言学习。

通过读图,了解语境,帮助学生领悟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性质,才能学以致用;通过细研文本,找到文本中重点句型的内在联系,理清文本框架结构,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才会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在设计主问题时才会有的放矢,指向性强,这样,才能真正挖掘出文本内涵,让文本“说话”,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与社会、认识自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既落实双基又育人的目的,这样的文本解读才深刻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映潮 “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语文教学通讯》 [J] 2018年17期 山西师范大学出版

[2]张琦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策略”《英语学习》教师版,[J] 2019年6月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