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开展双创教育有可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中职学校开展双创教育有可为

尹华云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崛起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中职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输送德技双优人才的重任,开展双创教育是中职学校培养优秀人才,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义务。本文从中职学校开展双创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剖析当前中职学校开展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后落脚到对中职学校实施双创教育的对策分析,构建了中职学校的双创教育体系,旨在为中职学校有效开展双创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关 键 词: 双创教育 中职学校 思考

“双创”即创新和创业。近年来,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和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不断推出新政策促进创新创业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随之成为顺应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教育产物。

一、中职学校开展双创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必要

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李克强总理出席开幕式并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快速更迭的时代,创新已然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无法回避的必经之路,而创新型人才成为企业急需的缺口。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青年一代传承技术技能,激发创造力,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学校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中职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双创教育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但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参差不齐,许多地区的职业学校双创工作相对滞后,或多或少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与困难。

二、正面剖析中职学校开展双创教育的问题和困难

(一)认识上的偏差

就社会层面而言,人们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是高大上的东西,中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知识薄、水平低,谈创新要求太高,谈创业还不成熟。就企业而言,它们更愿意支持高职和本科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而对中职生创新创业大多持边缘化态度,难以提供实际性资金或实践基地的支持,这无疑阻碍和限制了中职学校双创教育的开展。而就中职学校本身而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也不乏局限和僵化,导致实施双创教育时形式单一,内容匮乏,难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有效开展双创教育,使双创教育在中职学校推进十分艰难。

(二)师资上的缺乏

在中职师资队伍中,大多以文化类、专业类教师为主,他们更愿专注于学科领域、专业领域的继续学习和研修,对创业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如营销、管理等没有全面了解和把握。他们缺乏创业经验,甚至大多数人没有到企业调研和任职的经历,对企业运作及基本技能实操缺乏真实体验,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难免会想当然,浮于表面的指手画脚,于培养学生双创思维十分局限。

(三)体系上的缺位

中职学校在实行双创教育时大多没有自己清晰的思路,往往照搬高职院校或其他同类院校的模式,往往陷入同质化、形式化和功利化的误区,往往停留应付工作通知,了差赛事,使双创教育流于一部分学生的精英教育形式,而对学校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培养缺乏整体规划和考量。很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中无法科学渗透双创教育,使双创教育初衷得难以达到。

三、理性提出中职学校实施双创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中职学校首先要明确推行双创教育是为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助推乡村振兴、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校不能简单将双创教育作为一个任务或标签,而应将双创教育与双创精神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合理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真正将双创教育融入全体学生的整体教育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和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而对于学生也应该加大宣贯,让他们明白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某一部分学生的特长教育,也不仅是一种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教育,而是面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就业创业、适应社会发展积蓄必备的能力,使其当好追梦者,做好圆梦人,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二)培养双创师资力量

师资水平是推行双创教育的关键因素。双创教育是对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因而双创师资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某一部分教师,而应该对全体教师进行双创教育继教培训。首先,学校除了需要经常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应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如营销或管理类知识的培训,让教师获取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激发老师本身的创新创业灵感。其次,要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熟悉企业运作和经营模式,让理论真正落地。另外,要定期举行交流讲座,邀请优秀教师、企业成功人士分享创新创业经历和经验,亦可聘请企业家、优秀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取得了独创性和实用性科研成果的人才担任双创导师,充实双创师资力量。

(三)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推行双创教育,中职学校要逐渐探索形成适合本校校情的双创教育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源头和中心。在一开始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就要融入双创教育目标,将其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培养,由此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的设计(如下图)。

619b4b076decc_html_aa1a19844155cbdd.gif













附图:双创教育体系设计


课程设计可考虑两大模块:一方面,在专业必修模块课程增加创新创业设计,可以从教师的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中要求渗透融合,也可以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进行创新扩展,结合企业实践进行创业拓展。另一方面,可以开设特色选修模块课程,依据学生兴趣自主选择,特色选修模块课程应突出学校特色和实践特色,比如学校资源丰富的行业知识创新,结合合作办学企业的创业分析等,或是开设一些创新创业必需的知识培训课程,比如市场营销、管理、就业指导等,作为某些专业知识的补充,这类课程可依据学生兴趣进行选择,最后核定进入学生考核的范围,形成立体多元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关于双创平台的搭建也是多样的,可以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来设定,比如组建校内双创工作室或社团,组织和参加双创教育比赛,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或成功人士进行双创讲座和交流,或是进行校企合作,建设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引入双创项目进行双创实践,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

最后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双创教育是一个过程,需要持续的监测、反馈、诊断与改进。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时也不能只将课堂教学进行唯一评价,而应将实践成果、特色课堂成果、学生综合表现纳入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与课程设计等,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使双创教育的执行更加合理。

结语: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空前重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学校应紧跟时代节拍,充分利用手中资源,积极开辟创新创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J], 张建涛;费晓莉

【2】中职学校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武汉市财贸学校为例 [J],万大华; 罗琴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