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研究

赵媛媛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650399


摘要:本文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重要性,梳理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问题,进一步提出加强教学硬软件设施建设、推动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构建、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创新发展等策略。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养;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一、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重要性

(一)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氛围

作为会计专业重要专业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点。持续推动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能够从大环境改善学生学习心态[1]。一方面你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师教学力量,进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为其提供科学引领。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学习职业技能起到重要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氛围上呈现改革新风貌,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教学氛围和职业技能学习风气,进而影响学生实践积极性。班级群体、学校群体等群体力量是影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间接影响因素,对学生职业技能学习起到重要影响。

(二)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基础

现代化职业发展对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提出更加专业化与技能化需求,需要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且灵活运用、创新运用。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要学习得到更多更新的教学内容、接受更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进而得到适应于学科、职业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发展能力[2]。同时,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先进教学设备基础,为日后职场实践和适应提供良好学习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持续加快课程改革建设,进而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三)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方法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不仅是改革教学环境、教学基础,更是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和工作思路。随着职业发展,会计类岗位对相关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职业院校中不仅要学好相关知识,还应增强相关专业学习方法的实践和训练,进而增加自身学习能力,以适应会计职业迅疾发展。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层面的技能培养,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增加相关职业技能学习思路[3]

二、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基础有待提升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从基础设施、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均存在改革力度不足问题。教学基础设施方面,日常教学中所运用实验与实践设施大多以老旧设施为主,缺乏最新的配置效能。教学设备的落后不仅对学生得到相关技能训练造成障碍,同时会打击学生学习兴致。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通常直接对实训项目进行主要设计,进而要求学生按照相关步骤完成任务[4]。总体而言,现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教训体系依旧不够完善,导致相关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目标脱节。加之,由于相关配套实训基地和实训资源的匮乏,相关专业学生无法得到更好的实际技能,使得人才技能培养目标无法达成。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尚需加强

首先,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教师仅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专业技能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更多采取相关理论传授,缺乏引导和鼓励,忽视对学生主动学习与抗风险能力、理性思考、动手操作与相关技能融合能力的培养[5]。在学生学习了知识与技能后,无法真正将所学技能以自身特色或以适合自身风格的方式进行运用、综合与创新。这会导致学生在技能运用和实践过程中,出现遇到问题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无法做出迅速调整、无法根据实际进行所学技能的真正实践,更无法解决所面临困境。因此,现有教学质量在学生技能学习与运用层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在学生思想引导方面更有待加强。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创新有待补充

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缺乏创新。一方面,高职院校课程更多以经典传统知识为主体,对新知识的纳入缺乏考量,导致目前课程知识与新型知识领域匹配度不足。同时,在知识结构配比方面,对计算机知识、会计领域新工作形式相关内容比例较小,使得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进一步进行学习,影响其就业发展。另一方面,在全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设施基础上,教师更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最好的状态。在新兴技能教学中,教师所涉及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均未创新体现,使得一体化平台、实训平台的作用未得到发挥。

三、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策略

(一)加强教学硬软件设施建设

在硬件设施方面,着力建设“区域公共实训中心”,加强先进教学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提供资金支持和后援支撑,为打造“区域公共实训中心”助力。学校实训基地计算机与相关系统建立基础上,应增设相关专业会计手工模拟平台、电子沙盘等设施,为教师与学生技能教学与实践提供基础保障。在软件设施方面,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训练。政府部门应着力拟草和实施相关指导,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负责教师培训提供培训方向和提出工作要求。学校与教师应加强相关工作配合力度,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为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做充分准备。

(二)推动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构建

首先,高职院校应做好学、做、产一体化教学质量把控。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效果验证中,都应设置量化的、严格标准,为教学质量把控和提升提供依据。在此条件下,积极与相关优秀企业进行合作,对相关教学进行一对一质量监督,对相关操作步骤进行项目对项目的有效接力。其次,高职院校应做好课程结构优化。一方面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学生实际、合作企业实际,合理配置课程资源,加强不同层次技能体系构建和分析整合。另一方面,加强技能培训递进性和差异化管理。在整体性技能教学与实践训练基础上,再针对学生个人、相关专业与技能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体现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灵活性。

(三)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创新发展

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技能教学—般是采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项目、这些实际操作的项目都是十分具有市场价值导向功能、会计电算化老师通过对教学的把握。会计电算化老师可以摸清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可以帮助会计电算化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注重实用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质量性。以会计电算化的未来行业发展作为教学的导向,有利于会计电算化老师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吕宏.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基于我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J].会计之友,2010(26):117-119.

[2]杨丽红,刘计华.浅谈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8):138-139.

[3]刘金彬,赵蓓,曹明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8(20):101-107.

[4]田欢.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的风险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6(S1):54-58.

[5]王剑盛.会计电算化课程向"会计信息化"进阶的路径[J].财会月刊(下),2014,(8):115-118.


作者简介:赵媛媛,1994.09.14,女,汉,山西省泽州县人,硕士,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学、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