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张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张力

路聪歌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图书馆 313 201415

摘要:近年来,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意义、培育、传播等进行深入探讨,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张力的研究略显薄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张力的研究,旨在探析其内部张力的具体表现、形成因素及应对策略,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张力的正向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张力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张力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持续推进,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之间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各种社会思潮冲突激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等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面对国内外深刻复杂的新变化以及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内在张力,我国社会迫切需要凝聚和整合价值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出现了质疑全球化、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社会思潮,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的兴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于我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何给民族主义思潮以合理价值观引导,规范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方向,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国民教育为主线

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看,价值观念和价值理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理论范畴。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而言,其价值表现为主客体间的关系范畴,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由此现实的人便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总书记着重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要根据少年儿童的认识发展能力循循善诱。各级各类学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渗透到整个教育目标和规划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单单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需要融入到所有教职工的工作理念中;也不单单是思政或德育教师的工作职责,而是需要将其与所有的专业课程相融合。对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好校园阵地,充分发挥自身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榜样作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和转化。

1.2榜样楷模指向标

榜样楷模是有情感、有追求、生动且鲜活的人物形象,能确保人们更为通俗易懂的理解和把握道德规范和准则,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激励人们能够进一步去模仿和践行。对此,总书记给予了热切期盼,比如他希望郭明义爱心团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又希望广大院士“善养浩然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道德风尚”,等等。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阐述,都充分体现出榜样楷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能够做出良好的示范,将会对青年学生产生广泛的影响和引领作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张力的形成原因

2.1主体内在需要的复杂性

价值观是对客体是否重要的判断,而客体重要与否取决该物是否能满足主体的内在需要。主体内部及主体之间的需求并非单一性,而具有多样性。主体内部及主体之间的多样性需求关系非常复杂,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如生理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自由等其他需要的前提。当人们不能充分证吃喝住穿的质和量时,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主体内部及主体之间的需求经常会发生矛盾。如一个生物学家深入热带雨林探究生物多样性,但热带雨林复杂的环境可能会对其生命造成威胁。此时,生物学家为了实现认知需要,舍弃安全需要,认知需要和安全需要之间就发生了紧张关系。

2.2主体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人们生活的现代社会各种主体身份认同的复杂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张力形成的重要现实因素。相较现代社会,传统社会结构相对单一固定,各阶层关系相对简单,身份认同也相对固定和简单。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人们对“君臣、父子、夫妻”身份等级十分明晰,固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身份意识。明确的身份意识和身份等级巩固了价值一元化,对价值冲突起着缓解、弱化和掩饰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张力的应对

3.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现代民族国家

全球化与民族化构成一个张力系统,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共同影响现代民族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因此,务必理性地看待两者的矛盾张力,使其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状态。在经济上,既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对外开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要通过强调民族性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本身的历史经验,都证明狭隘的民族主义会走向封闭,封闭会走向落后、走向衰弱,唯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但是也要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因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任何放任和超出限度的开放都有可能导致民族利益的丧失,直至危及自己的生存,唯有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2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的张力

基于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思想教育规律,教育者提出的对青年思想规范的要求是对青年当前思想品德基础的超越,既要明显高于青年的思想素质水平,又要符合青年思想状态的实际状态,这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无法实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的张力作用也表现在其对青年思想教育引导的适度超越,以其先进性规定彰显超越的要求,以其适应性规定体现教育实践中的变化需要,从而为青年思想教育过程提供动力。

1.在青年思想教育过程中,针对青年思想活跃、富于创造精神的特点,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实现教育引导的超越。先进性是其内在品格,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始终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也是其具有教育引导超越性的动力源。

2.在青年思想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总是处于“他现在怎么样”“社会希望他怎么样”的矛盾运动中,通过教育引导,使青年的思想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持久性的教育活动,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要提出适当的教育要求,从解决青年思想矛盾的实效性出发,不能为了追求教育效果而过度提高教育目标,这样往往会“揠苗助长”,不但不会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有可能挫伤青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甚至在思想上出现新的矛盾,不利于对其思想教育的开展。要注重教育的层次需要和方式方法,发挥其张力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张力。本文初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张力丰富的表现、形成的复杂因素、应对的指导思想和智慧支持,期冀引起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张力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玉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张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1):34-36.

[2]张鹏.政治价值观的内在张力及其认同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董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共生: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逻辑[J].教育评论,2018(06):95-98.

[4]郭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8.

[5]杜敏.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9(0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