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发现生活之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聚焦核心素养 发现生活之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冯春梅

四川省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 615000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每一幅美术作品中都具有着时代的烙印、蕴含着当时的时代内涵。由此可见,美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这一学科特点,积极的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实施,以此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作为美育教育的美术教学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策略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与发展。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注文化与生活”的教学要求为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在顺应课程改革精神以及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究与运用,使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在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的过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美术素养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

一、挖掘、拓展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因素,同时也是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渠道。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积极的进行教学内容中生活化教学因素的挖掘以及拓展,在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生活化素材的基础上,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积极的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挖掘。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材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活动设计及开展的重要依据。而美术作为一种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其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化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并将其中蕴含的生活化因素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利用,以此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其次,教师应积极的将生活化素材融入到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中。美术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在对学生进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有限的课本教学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就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的进行相关生活化素材的搜集与整合,以此实现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拓展,促进学生良好美术学习情感的培养。

二、构建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生活阅历相对缺乏,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很难对其蕴含的深刻思想、情感进行透彻的理解。因此,教师就应将学生放置在一定的教学情境、情感情境中,使学生在这一具体情境的引领下,与美术作品创作者产生思想的沟通、产生情感的共鸣,以此深化了美术教学的层次、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美术鉴赏审美能力。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物肖像画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现实生活中最熟悉的人,进行人物外貌的描述,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画笔,在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这一人物肖像的绘画。这样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并在对自己熟悉生活场景、人物以及现象的描绘下,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以及审美意识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生活化的学习品质

美术是生活的抽象展现,生活是美术作品创作的艺术土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管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行为还是自主的美术创作活动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的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善于观察的学习品质、寻找美术创作的素材及灵感,以此实现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培养。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动物绘画教学之前,就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自己喜欢小动物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应观察动物的外貌、动作、神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动物绘画教学时,学生心中就已经胸有成竹,这样不仅提高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细致观察、在生活中寻找灵感的美术学习品质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难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与形成,而具有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则不可或缺。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为实现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理解程度的深化、促进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就应积极的结合现实生活,开展具有生活化的美术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对这些实践活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进行美术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以及创作积极性的培养。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做风筝”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自主的参与到风筝骨架的扎制、风筝图案的绘画以及风筝的糊制等过程,这样就使学生在实践性的操作中进行了自身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运用。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生活经验进行良好的结合,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有效形式。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活动等多个层面入手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融合,以此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姚燕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讨[J].教师,2020(06):101-102.

[2]马江英.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28):35-36.

[3]吴景晖.聚焦核心素养 发现生活之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J].新智慧,2021(1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