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对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1


“双减”政策下对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田正清

湖北省丹江口市三官殿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708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校如何践行“双减”政策的核心精神,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同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落实“双减”,从源头抓起

给学生减负,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不唯考试至上、分数至上。从今秋开学起倡导教师在高效课堂和探究式教学上下功夫做改革,即:20%的时间教师讲课;70%的时间学生分组探究与讨论;最后10%的时间由学生对探究学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与成果分享。努力实现“让20%的特优生成为尖子生、让70%的优秀生变成特优生、让10%的待优生变成优秀生”等。

我校成功地将“掐尖”、“名师”、“题海战术”、“校外培训”等诸多应试教育的“法宝”,统统拋之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无假期作业、无课外培训”,“不抢生源、不挖名师”,“老师不讲课、学生不听课”,颠覆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减负方面远远地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二、“落实双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落实“双减”,学校既要“减负”,也要提质。必须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率。

我校课堂很有特点,课上,学生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导和主角,大家积极讨论,合作探究,答疑问难,共同探索,每个人的观点都渗透着思辨精神。

据了解,许多学校压缩体育课课时为“正课”让路的时候,我校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开创性地将阅读课与体育课作为第一课程,每周压缩两节主课,增加了阅读课与体育课。“阅读课为学生们提供了精神养分,体育课让学生们强身健体。这样的课程,学生很喜欢。” 744196a9p00qy4xhj009sd200u000jbg00u000jb.pn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三、落实“双减”,更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学校要做到真正‘双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非常重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方面,我校很有新意。学校管理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班委常设、班干部轮流,班级公约自定。

长期以来,我校以“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不一样的自己”为宗旨,通过发现式教育,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学生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不仅如此,在课外活动中,学校创设了许多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阅读与作文兴趣小组等等。

  1. 落实“双减”,改革评价体系

对于‘双减’,如果现行的教育评价不做出相对应的改革,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很难减轻。我校很久以来,考试成绩就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学生的成长也不仅仅在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养成。学生们找到了成长的动力和前进的目标,更加渴望学习和成长。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总结学习流程,学会了合作,提升了学习能力,能够自主钻研教材,从而和课外培训班彻底说“拜拜”。

五、落实“双减”,需要减去家长的焦虑

不可否认,‘双减’可能会给一些家长带来焦虑,因此学校应该在减少家长焦虑方面做好工作。今秋以来,我校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没有忘了给家长减负。学校非常重视家校共建工作,极力帮助家长提升育儿水平,学校不定期组织家长会座谈会,教师们也是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需求、困惑,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配合学校实现育人目标,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双减”教育政策的重磅出台,打出了恢复教育生态的精准“重拳”,将教育“主阵地”还给学校,将教育公平还给社会,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双减”政策正本清源、保障民生、利国利民。

我坚信,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我校必将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地建设者和接班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