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审美能力培育,突出小学美术教学的针对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立足审美能力培育,突出小学美术教学的针对性

刘莉

重庆市綦江区通惠小学 401420

摘要:美术课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必学的科目之一,其本身就有着特殊性。美术课特殊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详细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及其丰富的想象以自己的画笔勾勒出来,这对提高学生对于本科目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于审美的能力,以及想象力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审美能力培育小学美术教学教学方法


前言:审美能力作为小学美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培育方向,理所应当应该受到美术教师与学生们的重视。但从现实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反馈来看,却不是这个样子。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诸多影响,美术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而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仅仅只会停留在表面知识与较浅层次绘画技巧的传授上,如此便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确立审美能力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并通过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之相结合,才能达到美术教育工作者所希望达到的授课目的。

一、课本与现实相结合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与作用。

美术老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课本上所教授的绘画技巧与现实当中的事物相结合[1]。如此一来,既能激发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又能帮他们形成学以致用的实用思维,同时也可以为课下学生们自发组织户外绘画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基础。另外一个目的便是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种事物,让他们在欣赏纸面静态物体创作之美的同时,对比着感受大自然实物的动态之美,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性作用。

例如:授课老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湘教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里的《花团锦簇》一课时,就可以先为学生们讲解鲜花的绘画技巧与注意要点,然后在带领学生们仔细观察教材上的这些花朵,并引导学生去开拓自己的思维,发挥想象力,之后在结合课本上的图案,绘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等课余时间,美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下校园附近的花园,着重选出一些与美术课本高度近似的花朵,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的方式来对比静态花朵与实物花朵间的不同之处,从而体会到二者或近似或迥异的美学表达方式。参观完毕之后,美术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小型讨论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说出静态花朵与实物花朵的近似点与不同点,并围绕各自美的形式展开讨论。美术老师可多组织一些类似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多媒体电子设备的合理化运用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与作用。

随着现在教学理念的飞速发展,那些相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再适用于当下的教学要求[2]。所以,在美术课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也急待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多媒体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也为当下的教学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诸多电子设备组成的多媒体教学环境里,美术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及AI智能互动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为学生营造更为专注且立体的学习体验。

例如:授课老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湘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里的《光影变化》一节时,就可用这种方式,来充分展现光影在相互交织时,那种美轮美奂的漂亮景色。美术老师可在正式上课之前,去互联网上寻找一些与本课授课主旨高度相关的多媒体内容,并将之收录在投影设备中。在正式上课之前,美术老师可引导学生们回忆一下他们所见到过的,包含光影变化的场景,并试着讲述一下到底是光影变化中的哪一点使得你将之记忆的如此深刻。在为学生正式播放多媒体教学片的时候,美术老师可暂时的充当一会课件讲解员,并以发现美,欣赏美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欣赏完整部的多媒体作品。多媒体教学法对于传统式的授课模式而言,其更加的形象,立体,充满真实性,这对小学生而言,魅力远大于相对枯燥且直白的课本。如此新奇且直观的授课模式,也更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为作品注入自己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与作用。

美术也如同其他创作一样,需要创作灵感,而创作灵感的来源总是离不开对于生活中的人或事物的情感倾诉。只有在作画的过程中,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倾诉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之中,才能创作出引起众人共鸣的艺术作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层面的激发,并引导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自己的画作当中,只有如此才能让自己的作品传达出令人心醉的魅力[3]

例如:授课老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湘教2011版一年级美术下册中的《我爱我家》一节时,就可以通过适当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对于家的浓烈情感激发出来,从而作出能够感染人的艺术作品。美术老师可以通过《我爱我家》一节课的讲授,让学生们学会利用自己的回忆与切实的感受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这种看似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与物,也正是人世间最美的存在。学生如果能在此课明白了这层含义,也就从精神层面锻炼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该课程所要培育的基本素养之一。而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更不能仅仅只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当做是一种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而更应从生活的角度出发,通过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之逐渐形成对于美好事物的正确解读,最终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意识与观点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先智.小学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8: 37-37.

[2]马明超.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81.

[3]吴敬敏.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2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