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设计——深圳市官龙学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学校设计——深圳市官龙学校

冯志荣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31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必然带动上层建筑,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学校在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的同时,不断创新建筑设计模式,使建筑具有全面的教育功能。观念层面上,学校建筑设计受教育发展观念的影响。所以,在素质教育时代,学校的建设装备也是值得关注的。怎样实现学校建筑设计与教育同步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学校设计;教育;同步发展


0.引言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新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校建设中,要求设计人员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能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不断创新,对工作负责。怎样设计出安全、舒适、经济、美观、能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要的学校建筑,是目前学校建筑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对此,本文以深圳市官龙学校为例对学校设计作出研究。


1.学校设计理念

学校的设计与加工必须遵循安全、实用的理念,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现代化教育条件下,教师和学生需要更多的对话、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针对这样的教育需求,学校设计就是要加强空间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设置多层次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另外,在信息社会中,学校设计也应具有前瞻性,更多地满足学生获取新鲜知识的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往和活动环境,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2.学校结构设计的要点

2.1运用新型建筑结构材料,提高学校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材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社会环境。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发挥巨大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地球资源和能源,污染了自然环境,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来看,关注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现代物质文明对生态资源的破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建筑材料作为高能耗、污染严重的行业,对人类环境的污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如何降低学校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目标,已经成为建筑材料行业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建设节能、环保的新型社会基础设施日益显示其重要性

2.2保证选择校舍场地的合理性

学校建筑选型时,应注意两个指标:一是校舍功能设计,二是区域地质条件。与此同时,在校舍基础的选择上,还需要校舍结构设计者等相关专业人员在共同努力下,提出最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只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得到保证,学校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才能得到保证。

2.3重视总体利益

一个最优的学校建筑设计,更重要的是要看整体效益,而整体效益贯穿于设计、施工、使用、升级等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如:设计规划是否因地制宜,各出入口设计是否在满足便捷的前提下在接送高峰期对周边道路造成的交通压力最小化,学校与周边环境的噪声相互干扰是否最小,各功能用房采光通风是否满足要求,土石方平衡是否最优,施工是否方便,结构布置是否最优化,材料是否环保,细节设计是否充分满足不同年龄的学生要求,智能化设备是否留有日后升级的余地,各机电工程是否方便日后维修等。

2.4注意抗震设计

进一步降低学校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建筑的抗震性能设计无疑是学校建筑安全与稳定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要从平面布置、计算、构件设计、结构措施等方面进行整体结构设计,选择有利于抗震的结构平面布置,并采取减小扭转、提高扭转刚度的措施。对延性结构构件进行设计,分析薄弱部位,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薄弱层过早失效,防止局部破坏产生连锁效应,避免结构设计静力,采取两道防线措施。

2.5增加学校建筑的人文关怀

学校建筑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参与实际生产。校舍设计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在学习活动中,人的安全、舒适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危害。为避免火灾或其它事故的发生,设计方便快捷的逃生路线,将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建筑作为公共建筑,在考虑其结构与功能的前提下,应当加入一些人文的元素。


3.以深圳市官龙学校为例对学校设计进行分析

3.1选址概述

学校选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大道以北,石鼓路与同沙路交叉口西南侧,周边临近高密度住宅区,教育设施稀缺。本次规划设计需解决以下问题:(1)基地现状存在较大高差,西侧同悦路比东侧石鼓路整体高5-7米;(2)用地有限,但是建筑体量较大,规划用地约2.6万平米,拟建54班9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用房。

基于以上问题,学校设计需要解决问题如下:(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高差,避让繁忙车流、噪声等不利因数,量身订做属于这里的教学园区。(2)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打破功能分区的界限,以灵活开放的态度,形成整个校园的连接体系,让交流与探索无处不在。

3.2学校设计分析

(1)经过现场调研,因学校东侧石鼓路车流量最大,噪声干扰较严重,设计首先将250米操场布置在场地东侧,教学区放置在西侧,以最大程度隔绝噪声。

(2)学生人流量主要来自南侧及东侧,排除繁忙的石鼓路后,校园主入口应布置在用地南侧,退让的入口广场也可以与南侧高层住宅形成一定间距。

(3)入口广场往北延伸主轴,根据36班小学及24班初中容量分东西划分两个教学组团,在地西北角布置教师宿舍,并设置各出入口、形成分区明确、错落有序的校园空间。

(4)功能结合高差,用地有限,建筑面积较大,垂直延伸,分层设置功能,节约用地。避免大体量建筑占用大空间,通过设计半地下室空间,形成基座并提升建筑形象。具体结合场地东西侧落差,通过整合操场及首层平面标高,形成东侧采光通风良好的半地下空间,化解大量的学生集中运动场地问题。

(5)设计还在垂直方向上创造了多层次的架空和活动平台,提供了各种交流、探索、讨论、实践等等的校园活动场所。

(6)绿色生态可持续。深圳市官龙学校设计过程中,设计了多个架空及平台创造了更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同时设置了多出地下庭院、屋顶种植花园、多层次空中绿化等。地上首层大面积架空,2-4层布置小学教室,3-5层布置初中教室,实验教室按类别分层设置,集中办公设置在6层,大体量的图书馆分两层布置在主入口西侧。因为亚热带地区南北向垂直的太阳辐射远低于东面向墙,所以沿长轴线布置时制冷能耗明显降低。房间两端设置楼梯间、辅室、走廊等作为缓冲空间,进一步提高功能空间室内的热稳定性。

结合庭院及半架空空间的采光通风条件,负一层自西向东布置食堂、特色专用课室组团、报告厅、运动区等、作为校园内最具活力的文体活动空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发传统的教学建筑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因学校建筑要与教育发展同步发展,通过教创新性的设计、灵活教学空间的设计、合理的建筑外型设计、交流空间的合理布置和“刚柔并重”的整体布局,以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教育的发展。本文从解决场地实际矛盾出发,通过理性规划,合理设计,最终融入思考、活动、交流与探索无处不在的现代书院建筑语言,创造真正育人的环境,深圳官龙学校设计展现的是一种理性、自由、活力、生态的新时期校园内涵。


参考文献

[1]朱江.试析学校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J].价值工程,2010,(09).

[2]沈键.浅谈学校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J].2012,(02).

[3]胡洁.学校建筑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剖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

[4]李楠.当地建筑文化对学校建筑设计的启发与借鉴——以宣威市杨柳乡龙坪子村小学规划建设为例[J].中国市场,2015,13: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