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棚户区改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与探究

李倩

河南省驻马店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摘要:改造棚户区是房地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任务,由于棚户区会影响城市美观性,而且居住环境质量差,房屋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须要着重制定改造计划,对违建房屋进行有序的拆迁处理。并在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完成对棚户区的改建工作。基于实际的改造方式、管理规定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从实物安置以及货币化安置两个角度展开研究,目的是消除对市场的消极影响,发挥积极影响,带动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在具体工作环节当中,还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守。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市场;实物安置


基于房屋管理政策的不断更新,在新旧政策的交替过程中,会由于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执行力度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一些废弃房屋。这些房屋的使用性能不达标,安全系数低,需要进行集中改造,而这就是房地产行业新时期在发展阶段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1.改造棚户区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

为了美化城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房屋建设工作时,应着重做好对棚户区的改造工作。在具体改造时,应不断结合工作开展情况,分析这项工作给市场带来的影响,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向,以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1.1实物安置方面

1.1.1商品房价格变动

改造棚户区时,需要对原本棚户区中的居民进行安置,常见安置方法就是为他们提供居住的地方,以同等面积的楼房来置换棚户区的房屋产权。这就需要房地产集中展开新房屋的建设工作,一般可以采取在棚户区原地安置的方式,或者在开发商的其他房产下,为居民提供可供选择的房屋。建设安置房,需要大量劳动力,而这就给许多工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根据棚户区面积大小的不同,新安置房的建设面积如果比较大,则会占用一定的城市空间面积。因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可以用于建设商品房的面积缩小,商品房供不应求,就会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这对于带动房地产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不过,应严格禁止出现恶意炒房的现象。

1.1.2促进房屋交易

以实物来安置棚户区的居民后,有些房屋占地面积大的居民,可能会获得多套房产。对于闲置不用的房产,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人们大多会选择进行租赁和售卖。而这就可以活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屋交易量增加。安置房的交易有一定的原则,实际流程比较复杂,想要解决棚户区改造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消极影响,积极推动房地产的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制定安置房的管理计划。

1.2货币化安置

1.2.1活跃市场

在改造棚户区时,除了可以提供安置房之外,还可以根据房屋市场的售卖均价,以提供补偿资金的方式,让居民能出让棚户区的产权。这种方式相对于实物安置而言更加灵活,居民可以拿着这笔资金,自由选择房屋的所在地,自由交易房屋。因此,选择这种方式的受众比较多。补偿款一次性发放后,大批受众因为没有居住地,会在短期内完成房屋购买、租赁等活动,这可以暂时活跃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快,可以保证房屋建设所用资金充足,可以继续展开下一块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工作,带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2多样化需求

人们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对房屋的使用需求也会相应的提升。比如,原本受众只关注房屋周围交通便利性、关注房屋的保暖性和供排水情况。现阶段,人们开始在选购房屋时,要求房屋的空间布局具有个性化特征,并关注房屋的绿化环保属性问题。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房地产企业在实际参与市场竞争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增多,这虽然会增加房屋生产经营工作的难度,但是可以从技术层面提升房屋的质量,提升房屋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对房地产行业的稳步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2.实际改造棚户区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新时期具体展开棚户区的改造工作时,不仅要考虑这项工作是否能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带动经济发展。还要明确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规范工作行为。

2.1依法管理

棚户区的改造工作要严格遵循国家法律管理条例,规范改造申请流程。在经过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后,及时对棚户区的面积进行测量,统计棚户区内居民数量,提前制定科学的安置计划。同时,应在拆迁之前,给居民足够的时间考虑,并从法律角度为他们提供可选择的方案。改造方案、用途、过程应公开、公正,接受管理部门以及社会中广大受众群体的监督,这样才能发挥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积极作用,带动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

实际上,国家相关管理条例会不断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具体进行依法管理工作时,需要及时与市场建立联系,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来完成这项工作,方便及时更新改造计划,调整改造方案,保障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依法管理工作要贯穿于棚户区改造、安置房交易管理的全过程当中,依照管理条例,一般对于有房产证的安置房,必须达到五年时间才能上市交易。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房屋档案资料,方便记录房屋买卖的时间,避免出现违法买卖房屋的情况。

2.2以人为本

在执行拆迁计划,拆除违规建筑物时,不能只采取依法办事的管理模式,还要体现出“人情味”。重点要了解居住在棚户区的受众生活需求,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让人们意识到积极响应政府拆迁工作的重要性。比如,介绍棚户区现存的安全风险问题,从城市美观性、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引导受众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尽量满足受众的需求,应及时安排管理人员与受众实时沟通,在改造棚户区的同时,了解受众的安置情况,避免在拆迁环节出现矛盾纠纷。这需要充分落实工作的服务属性,可以为受众提供投诉的渠道,维系与受众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发展要求,是提高受众对棚户区改造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前提。

2.3适应性原则

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量大,工作周期长,实际工作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也比较高。而且,还需要同时展开安置补贴工作。基于此,应合理遵循经济适应性的原则,从材料选择、优化施工流程及引进专业施工技术等角度,创新改造方案。另外,因为改造工作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所以,改造方向的选择,土地的规划利用问题,都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分析研究工作。重点要考虑哪些因素会对房地产经济发展情况产生影响,比如,人们的工资水平、人们的住房需求等等。如果城市当中大多都是外来户口的受众群体,而这些受众没有购房需求,只有租赁需求。则在棚户区改建成住宅区时,应从房屋内部格局设计方面,在有效的空间条件下,满足更多人的房屋租赁需求,给房地产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结语:改造棚户区会对周围的商品房价格及供需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促进房屋交易,在短期内活跃房地产市场。如果合理做好管理工作,则可以解决房地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棚户区安置方案的不同,使得人们对新房屋质量、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基于此,改造棚户区的方案应具备以人为本的特点,并严格遵循国家新时期制定的法律管理条例,规范改造流程,接受监督,保证工作的可行性。最后,可以从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克谦,HUANG,Keqian.浅析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对房地产去库存的作用[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6,4(288):72-74.

[2]谢月华.棚户区改造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以四线城市赣州为例[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8,498(24):31-32.

[3]宋乔松.浅析棚改货币化安置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J].房地产导刊,20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