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BIM应用实践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民用建筑设计 BIM应用实践与反思

刘君强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摘要: 近十年,建筑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BIM技术作为新一代建筑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调研数据表明: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案例远多于设计阶段;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价值被多数业主忽视低估。本文选取几个典型公共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案例,展示民用建筑设计中BIM技术应用对于提高设计品质、减少返工、提高效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反思民用建筑设计中BIM技术大面积应用推广难的问题。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BIM应用;实践与反思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建筑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中,项目规划工作的难度不断提升,设计人员时常需要面对工程规划时间相对紧张的问题,无法发挥出传统设计的最佳效果。而将BIM技术规范化地运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能增进工作开展效率,切实保证工程项目的品质。

一、BIM技术简介

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建筑和城市关系、建筑本身构造、建筑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使用过程存在的风险等,最终目的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IM技术又称建筑信息模型,最大特点是动态采集建筑有关信息,能够为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维护等提供帮助。通过其三维设计、四维建造、五维运营功能,能够虚拟施工过程,从而便于建筑设计人员找到设计不合理之处,并进行修正。这也意味着降低了后续施工环节返工的可能性,有效地实现了低成本施工。总体来说,BIM技术具有可视化、智能化、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这些性质及特点,给予了其较为强大的工程管理能力。正是因为BIM技术优势如此突出,2014年住建部要求各地政府投资、面积超过2万m2的市政建筑工程,一律要融入BIM技术,利用其功能来提高市政建筑工程的质量,有效管控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BIM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点 

 设计阶段BIM应用目标是减少设计错误、优化设计、提高设计品质。设计阶段BIM应用内容宜包含:场地分析、参数化设计、性能化分析、设计方案比选、制图表达、量化统计、管线综合、可视化、装配式建筑等。1)场地分析包含倾斜摄影、土方平衡、竖向设计分析等;2)参数化设计包含结构优化、幕墙分格、车位排布等;3)性能化分析包含日照、风环境、视线、能耗、声学、消防疏散、交通、污染物扩散等;4)设计方案比选包含建筑功能布局、外观造型、空间优化等;5)量化统计包含模型单元数量统计、属性信息统计等;6)管线综合包含碰撞检查、净高分析、净高优化等;7)可视化包含模型展示、漫游动画、虚拟现实等;8)装配式建筑包含部件标准化设计、构造节点设计等。

三、应用优势

从目前BIM技术应用现状来看,其应用实践作用突出,比如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有效应用具备可调整、可视化、可延伸的模拟特征。首先,可视化是建筑模型在建立、完成以及调整过程中,技术人员能通过计算机应用掌握模型具体的变动情况。在简单操作中便能获取缩小、放大后的效果图,要注重细节以及整体调控。可调整是BIM技术运用中的重要优势,在技术软件应用中,能调整的对象是计算机中的各项参数。整体操作过程相对简单,要合理设定各项参数,突出BIM技术运用优势。可延伸性也是BIM技术的一项重要优势,在构建有效模拟及模型时,系统要注重补充各项参数,比如沉降条件、气象条件等,对建成后的建筑进行性能分析,有效优化设计。

四、BIM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

4.1在工程设计管控中的运用

BIM技术在设计管控中的运用,对于增进管理的科学性而言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在BIM技术的运作环境下,可以规范化地创建BIM参数模型,同时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总体规划内容展现其中,从而方便信息获取人员在第一时间开展有效运用。与此同时,在BIM技术运用阶段可以对信息进行整体化革新与动态化管控,这当中包括建筑工程项目财务信息等,给予管理工作人员整体化的辅助。在以往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因为管理工作内容极具系统化特征,所以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有着较大的压力。BIM技术在设计管控中的运用,可以给予设计工作有效的辅助,其优势可见一斑。

4.2三维模拟优化设计方案

对于城市重点建筑工程,BIM技术可以综合分析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建筑和交通系统关系,有利于精准地确定建筑的位置,使其和整个城市规划完全融合,避免后续改动造成的成本激增。而对于比较特殊的建筑,如高架桥、跨河大桥等,通过BIM技术可以对河水流速、风速等进行模拟,从而保证建筑设计有全面参数系统,提升设计的安全水平[1]。而对于建筑设计本身而言,BIM技术主要是在平面图的基础上建立三维虚拟建筑模型,观察其中主体当中每个构件的科学性,便于设计师找出其中不合理构件,并进行设计调整。这样可以避免后续施工过程出现变更,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样,利用BIM技术也可以对设备、给排水、供电、通风、采暖等方面的管线合理性进行监测,找到冲突之处,进行科学调整,形成性价比最合理、布置最科学的设计方案。

4.3建筑项目可视化设计

开展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时,与三维模型配合进行可视化设计,能够很好地凸显出建筑各个结构部件的特性,防止后期项目施工当中不达标情况的出现。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会使用CAD程序进行二维模型的建立,就是通过利用不相同形式的几何图形,形象化地展示模型内的部分结构形态,但是不可以确保这些平面关系完全准确地组成一个立体建筑结构。而BIM技术能够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图,其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清晰且完整的掌控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性特征,且提供辅助作用,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项目设计与布局。所以应用BIM技术会实现项目可视化设计,主要是根据现有的结构模型动态化的演示建设效果,以此为设计逐渐优化项目设计方案带来方便,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

4.4施工图设计

建模时注重分析建模步骤,判定建筑中要应用的横梁、平板、柱子以及多类组件。之后基于参数划分再对施工图进行标记,制造和生产各类组件。创建组件时,基于平面法设计图标准图集建立对应文件,之后组建相应的标签与信息,有效调控多项信息。在此过程中,要确保BIM中各项参数与实际现状能有效对应,在建立混凝土结构模型与各类文件以后,应用混凝土结构模型软件建立柱子、楼板、梁板图纸等。其中BIM技术主要是基于三维模型,应用二维抽象符号以及线条进行集中表达。这两种显示信息方式相同,但是没有直接冲突,能实现有效结合,便于清晰化表达。在结构工程中运用BIM技术建立施工图,集中组合各项参数,优化BIM技术与图形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中BIM技术包括了建筑物的许多信息,主要是通过输入建筑信息方式完成建模任务,促使不同专业间信息与资源得以共享,实现合同合作,提升劳动效率的目的,这也表现出BIM技术生产能力强大。此外,为了确保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得以更为全面的应用,需要采取一些可行的策略加强推广,带动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龙.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5):139-141.

[2]程亦飞.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5):45.

[3]李林.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与研究[J].居舍,2020(14):73.

[4]谭小蓉,徐静伟,李萍.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与研究[J].居舍,2020(09):86.

[5]常春霞.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3):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