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种植教育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浅谈幼儿园种植教育的价值

杨慧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翠湖幼儿园 518105

摘要: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讲,幼儿园是他们养成思维能、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畅所,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对于幼儿成年后的发展经常会有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成年后进入社会的处事方式、行为习惯也常常会受到幼儿园的教育所影响。因此,在针对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游戏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内涵以及活动的形式,帮助幼儿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构造出良好的环境。种植活动具有非常好的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个人耐心,环保意识等的优势,幼儿园教育中比较高效的一种教育方式[1]。本文将根据学龄前幼儿自身的特点,着重分析在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种植活动;儿童性格

引言:在幼儿园展开种植教育,不仅仅是偏向于种植,而是希望通过种植这件事,给幼儿灌输到诸多的教育内涵。让幼儿在种植的同时,能够通过种植这件事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对于幼儿来讲,好奇心重、多动好问、活泼是他们的特点,这些特点也非常有利于种植活动的展开。同时,在种植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种植的方式,让幼儿的动手能力、团队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让幼儿在亲自动手种植的同时,收获到诸多与植物相关的经验,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大自然当中的多姿多彩,也能拉近幼儿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更方便幼儿了解、探索大自然。

种植活现状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种植园逐渐进入了各个幼儿园,但是在种植活动展开的过程中,仍然以后重视程度更不上、活动流域表面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内,由于场地的原因,种植园面积较小很难满足幼儿的种植需求;也有的幼儿园内存在种植园面积虽然很大,但是幼儿种植的植物种类却非常单一的情况,种植活动本身的意义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有的幼儿园并没有充分的落实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只是简单粗犷的对种植园进行了设置,然后放上一些绿植、水培,但是却没有带领幼儿真正参与到其中,耽误了幼儿发展的黄金年龄。幼儿教育处在一生最为关键的年龄阶段,种植活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意义不可或缺,是促进孩子方面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教师,都应该给到种植活动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收获童年的美好。

一、 观察探究,合理引导

1、积极引导,主动参与

教师在组织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时,可以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自身的特色,根据幼儿的个人特点、心智情况、兴趣爱好等,灵活的选择种植的方式、种子的类型,这样也能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加的投入,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2]。在活动的设计环节中,教师也可以充分的考虑幼儿自身的想法意见,让幼儿也能在种子的选择过程中拥有决策的权利。

同时,因为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在做课程准备的时候,可以多准备一些种子的实物,并且准备好种子长大后的视频、图片等素材,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选择。在种子挑选完成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分享出自己挑选种子的原则以及原因,同时让幼儿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描绘以下自己的种子长大后的样子,会开出什么样的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最后,教师再将幼儿领导到工具区,给幼儿一一介绍每一种工具的作用,或者直接用多媒体的方式将工具展现给幼儿做讲解。通过这样的让幼儿主动参与到种植活动中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更好的投入到种植活动的过程中,也更方便种植活动目的的达成。

2、自主参与,加深体验

在种植活动展开以后,如果幼儿没有受到相关安全因素的威胁,教师应该减少对幼儿行为活动 的干预,尽量让幼儿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完成整个种植活动。幼儿在自主活动当中,容易养成依赖 的心理,遇到问题时喜欢向周围有经验的人求助,这时如果能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将会极大的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力,这也是种植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降低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加强幼儿的自主体验。

比如,在进行蔬菜种植的时候,需要让幼儿先进行松土,幼儿在松土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土壤中的各种小动物:蚯蚓、蚂蚁、小昆虫等[3]。教师旁边观察的时候需要及时的记录下幼儿的这些行为、发现的小动物以及幼儿自身的反应,这些事情的发生对于幼儿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教师需要及时的进行记录总结,方便活动过后的总结探索,也方便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习性。在种植的过程中,因为幼儿对于种植方法的了解都不是很深入,教师应该及时的给幼儿讲解种子的种植方法,如何浇水、如何保持光照、如何养护等,以帮助幼儿更好的照料好自己的植物。这样的种植过程,能够让幼儿不仅收获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也能让幼儿体会到亲自动手后的满足感,最终让幼儿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全面发展状态。

3、植物管理,情感教育

在幼儿的种子种植完善后,教师要及时的制定出植物的管理制度,并且邀请到幼儿从旁协助监督。在对植物管理的过程,也是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植物从种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生命生长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时机给幼儿讲解植物的各个周期的特点,从种子发芽到叶子长成,再到长大。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给幼儿普及养育过程不易的概念,在照看植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关照、浇水、病虫害等的影响,就如同养一个小朋友一样,需要考虑吃饭、穿衣、生病等的因素,还可以在这其中植入母爱的元素,让幼儿感受到吗,妈妈的伟大。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遵循一定的,比如生根、发芽等,也可以适当的对幼儿进行引导,比如,为什么种子会发芽,为什么要种在地里才会发芽,为什么种子的颜色和嫩芽 的颜色不一样等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将幼儿的问题记录下来,让幼儿先自行思考,然后将问题分门别类,再统一的进行讲解。幼儿在面对千奇百怪的世界时,总会有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先不用急着回答,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幼儿主动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让幼儿保持天生的探索习惯。

4、成果记录,收获喜悦

由于幼儿心智并不算完善,因此有一种速成的,也非常希望快速的减到自己的种子见效。教师在挑选种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种子的成长周期,尽量挑选成长周期短且比较容易长大的种子,让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能尽快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幼儿的心情和植物的成长过程息息相关,幼儿可能每天都会关注植物的状况,当植物长成那一刻,就像父母带大了自己的孩子,心中的喜悦自然不言而喻,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也是种植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

同时,幼儿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曲折,生起各种各样的情感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这些经历组织成语言,同时在班级上分享。这样既能锻炼幼儿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个人总结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对自己的经历做一个回顾,这样的分享也能让种植活动的意义得到升华,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在种子长大以后,教师应该充分的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劳动果实进行分享,比如蔬菜的可以直接使用、花卉的可以留作观赏,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劳动付出是有价值的,让幼儿的劳动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是对幼儿的一种鼓励[4]

总结:在幼儿园中引入种植教育课程,不仅能加强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让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到新的知识点,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探索能力;同时也能在引导幼儿种植的过程中,加深幼儿对于自然界的理解,了解各种植物的习性,习得一门种植技能,种植活动结束后的分享活动也能够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爱珍.探析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20(07):51-52.

[2]宋淑娟.开展种植活动 崇尚绿色生态教育[J].科技资讯,2021,19(07):234-236.

[3]郑娟玉.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