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李芳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邮编: 332000

摘要:血液透析作为肾病终末期患者常用的一种疗法,旨在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使之生命周期得以适度延长。但与此同时血液透析护理所涉及各项专业知识极多,护理过程也比较复杂,任意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透析效果不佳的状况发生,尤其护理过程各环节操作规范性、专业性标准较高,一旦出现不安全因素,且为做好防范,患者生命安全便会因此遭受极大威胁。本文将对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做好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引言

血液透析即现代临床医学上的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借助体外循环来使患者体内代谢废物、水分、电解质等物质得以顺利排出,从而起到缓解治疗肾病的效果。从现实角度出发,血液透析作为肾病终末期患者主流手段,其对患者机体影响仍然较大,治疗护理过程存在各类安全风险,尤其本身伴有肺水肿、肿瘤、高血压等患者,还无法适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所以了解血液透析特征,做好血液透析安全护理工作便显得极为必要。

  1. 血液透析护理防范的意义

相关专业医学文献研究发现,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多有血流速度数据记录不全、机械管路阻扭、管线连接不畅、护患沟通不足等现象,如果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风险防范较弱,必然会造成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的状况发生。而科学合理的血液透析护理防范干预,便可最大限度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不安全风险因素,使患者得到专业有效护理同时达到切实改善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实效性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只要血液透析护理防范工作到位,便可减低患者在此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类不良风险事故,患者也可获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从而使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完全达到预期要求[1]

  1. 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

结合实际来看,目前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为因素,一方面源自疾病本身。其中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即患者自身治疗期间,体重控制不当,比如体重增长迅速,致使其出现失衡综合征现象,身体状况异常时无法第一时间呼救,继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使自身病情不断加重;部分医护人员自身综合专业素质有限,理论实践经验都相对较少,一旦出现护患纠纷,必然也会导致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难达预期。疾病所引发不安全因素,则多见于心脏骤停、休克等症状,集中于体质过差患者群体,比如血液透析前没能及时补液,血液输出时便会发生心脏骤停、休克等情况,患者生命安全也会因此遭受极大威胁。除此之外,血液透析过程,若无菌操作不合规、进出者频繁导致感染,也会使血液透析护理安全风险在短期内大幅升高[2]

  1. 针对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

3.1血液透析前的安全护理

针对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临床实践期间在血液透析前,医护人员便要以患者为中心,仔细检查咨询患者生理征象各指标,依据患者情况选取透析仪器、透析液、透析方式,之后认真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流程、治疗作用、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并发症等信息,同时辅以心理干预,降低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在此基础上,提前观察监测透析设备,保障管路干净、质量达标,同时患者自身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满足血液透析要求,便可引导其进行血液透析[3]

3.2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护理

  1. 患者正式进行血液透析时,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生理征象进行全程观测,实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密切观测其是否存在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症状,一旦出现异常第一时间报备主治医生。格外关注患者穿刺位置、导管区域,是否存在肿胀、出血等现象,若有异常尽快处理,切忌延误。在此基础上,明确患者体温信息需在血液透析前后各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实时监控患者血压,若患者血压较低,需第一时间分析低血压原因,并给予适度防护,若患者存在高血压,必须报备主治医生,按照主治医生要求,引导患者服用降压药,若服用降压药无效,且高血压严重的患者应立即停止血液透析。除此之外,此期间患者如果有焦躁、头疼、视物不清等问题,便要考虑是否透析速率过快,适度放缓透析进程。

  2. 关注血管通路是否顺畅,保障穿刺固定到位,谨防出现导管脱落、移位的情况,没30--60min进行导管查验,避免发生肿胀、出血症状。如果患者有肿胀、出血症状,则要尽快关停血泵,对患者肿胀区域作湿敷硫酸镁处理,之后再次穿刺透析,若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情绪不佳,无法配合治疗,便要立即派遣专人全程看护,必要时可借助夹板固定患者,尽可能保障血液透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针对体外循环血路,医护人员必须每间隔30--60min观测回路连接是否正常,若有接头松动的,尽快固定接紧。此期间透析设备亦或静脉壶颜色明显由浅变深,甚至出现气泡时,多与静脉压升高有直接关系,必须予以实时处理,夹紧动脉管起始位置,必要时可快速替换透析设备和相关导管。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充分掌握血液透析期间各类警报的触发机制,并合理实际情况做好性护理干预[4]

  4. 全程监测透析液路,专业设置并检查浓缩液,每隔30min观测浓缩液具体适用实况,保障管路无外泄,切实查验液体管头连接是否稳固。医护人员必须熟悉透析设备运行流程及各环节操作规章,若出现血液泄露警报,必须尽快将血液透析治疗作旁路状态调试,若血液泄露严重,便要迅速摒除透析设备及管路中血液,更换全新透析设备和管路。除此之外,针对患者所用血液透析设备及其配件,必须安排专业技术者,每7d全面检查维修一次透析设备;患者透析过程,医护人员应按照每小时做1次动脉压状态以及跨膜压状态记录。以此保障血液透析护理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降低甚至杜绝血液透析过程不安全因素同时使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能够完全达到预期[5]

3.3血液透析后的安全护理

血液透析后的安全护理,医护人员必须在透析结束后告知患者后续饮食应以高蛋白为主,但必须坚持清淡、低盐、低钾饮食,每日摄水量按照医嘱合理控制,谨防患者心脏负荷过大的状况发生。在此基础上,像动脉、静脉穿刺患者,必须告知其运用弹性绷带做好防护处理,内瘘穿刺患者,在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必须选取无菌棉球或者纱布压住穿刺区域,30min穿刺处没有出血、肿胀情况,方可松开棉球或者纱布。除此之外,像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医护人员应告知其透析结束后,切忌剧烈活动,不可撕扯绷带,谨防碰触管道的现象出现[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可以看出临床实践期间,在掌握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按照血液透析前安全护理、血液透析中安全护理、血液透析后安全护理,充分围绕患者做好针对性风险防范管控,便可达到降低甚至杜绝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各类不安全风险因素的目的,提升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使患者治疗过程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郁荣.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150+154.

[2]赵莉,王欣.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J].人人健康,2019,{4}(21):238.

[3]郑文燕.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的对策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8):78+85.

[4]雷柳清.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有哪些?[J].家庭生活指南,2019,{4}(09):145.

[5]田丽丽.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1):224.

[6]陈河梅,陈敏,郭小燕.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