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文献综述

马磊磊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深入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每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功,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本质的研究,了解其基本实质与内涵,掌握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入认识其在当代的价值,这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本质;地位;当代价值



辩证法是伴随着哲学而产生的,随后作为哲学的一种思维逻辑,也是哲学的核心和灵魂问题。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结合对现实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形成了其自身的辩证法思想,经过后世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发展而分散成各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存在不同观点,这些观点不分对错,都是代表不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研究的独到见解。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与国内学者的研究观点存在某些出入,但是大体上的分类还是有相似之处。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研究

(一)同唯物论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这种观点是持传统观念的看法。阎顺利和王玉荣在《辩证法问题研究综述》一文中总结出了以下占统治地位的观点:第一,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学说”;第二,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有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所组成的科学体系”;第三,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第四,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的正确反映”。[2]这些观点代表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认识与理解,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的,但是这种简单的解释有种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归为科学的嫌疑。

竭长光明确的指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是唯物辩证法,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特点——“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统一”这一点看出,他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他认为本体论问题对于辩证法而言至关重要,“一种独特的辩证法理论必然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本体’承诺”,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本体”上是“应该坚持‘物质本体’论”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来决定的。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性出发,它是马克思主义者用来研究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问题的学说,因而其“本体”应该是承载着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主体。其次,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范畴应该是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矛盾”问题,而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应该是“对立统一规律”,实践辩证法观点者认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是辩证法的普通三大规律之一。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南开大学的阎孟伟,他在《关于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文中做了更为详细的论述。[3]最后,在辩证法的“解释原则”问题上,他认为“内因自决性原则”才是更加契合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4]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具合理性,他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出发,引用了包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反对林论》等著作中的观点,除此之外,还从列宁的《哲学笔记》以及毛泽东的《矛盾论》中寻找了部分理论依据。

张大圣在《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这篇文章中给出了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本质的认识,其中一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同唯物论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他认为马克思本人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认为辩证法就应该是“以感性的物质生活实践为基础,……遵循着从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的现实主义逻辑路线”,[5]以能够探析事物发展的本质,把握“对象”、“范畴”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问题。

周偎和牛俊伟认为在当前我国的学术界,唯物辩证法的地位受到了来自实践辩证法的挑战,他们力图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而非实践辩证法,一方面,它们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来源来进行说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倒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石上”得来的,而不是来源于所谓“实践”;另一方面,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包含整个自然界的辩证法,不仅包括“实践辩证法”派论者“推崇的‘人化自然’,而且同样涵盖了其忽视或鄙弃的‘自在自然’辩证法”。[6]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而且也是实践辩证法的基础和前提。

(二)同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辩证法

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实践的辩证法,这一观点的出现往往是与上一个观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的。丛大川认为,列宁对于辩证法的规定只能代表其个人的观点,不能强加给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应该是实践意义上的辩证法,而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辩证法。他以马克思的原话来作为理论依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7];马克思还曾说过,“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8]这足以说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以实践为核心的批判的辩证法,是革命的否定性的价值掌握方式”。[9]

王南湜教授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实践论的辩证法,他认为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称为唯物辩证法或者是在辩证法前面加上“唯物主义”的限定,只是一种外在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区别于以往任何辩证法的本质在于——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实践是人类的基本生存和交往方式,辩证法的理论形态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同步同构的。[10]

邵晓光和付威认为,传统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所共同缺少的就是实践性,因此以往的辩证法都不是实践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批判、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加入了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因素,使辩证法注入灵魂,形成了实践辩证法。[11]

(三)同社会历史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法

李西祥认为,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我们首先要打破过去那种将历史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同起来的错误观点,而且把历史辩证法看成是历史的辩证法这种观点也是太浅显的,它没有揭示出历史辩证法的本质内涵,也没有显示出历史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原则性高度。他认为,历史辩证法“是一种把世界、事物看作发展过程的思想,即从历时态角度来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看待一切”。他认同看待事物时不要将它看成是一个实体,而是要把它看成一个过程的观点,同样的,我们看待历史不要将它简单地看成是实体的记录历史的历史,而要将它看成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共时态”的状态,要“把世界、事物看作关系中的存在,即矛盾中的存在”,[12]这样才能把社会历史同辩证法联系起来,实现有机的统一。

俞吾金明确指出,马克思的辩证法实质上是社会历史辩证法,由于“人们对‘自然辩证法’本身的理论失误缺乏认真的反思, 又与人们对‘自然辩证法’理论所采取的非批判的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13]所以才会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内容到底是‘自然辩证法’还是‘社会历史辩证法’这一问题的研究停步不前。俞吾金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社会历史辩证法,它包括实践辩证法、人化自然辩证法和社会形态发展辩证法三个方面。

武汉大学的何萍认为,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撑,而历史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这两者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但是由于国内学者更重视历史理论方面的研究,因此历史辩证法研究的重点就偏向了唯物辩证法。但是这就造成了人们对历史辩证法重要性的忽视,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依据,它有自己的“理性结构”。何萍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有三大理论资源作为支撑,其中,维科的历史哲学为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形成提供了理论框架,马克思以此为主导将黑格尔的现象学“颠倒”过来,破除其“绝对观念”的唯心主义观点,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重新改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思维结构”和“感性形式”。[14]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地位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几乎持同样的观点,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位置。侯惠勤教授在《作为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文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特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等三大主题”;在实践方面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关系到我们观察中国和世界的根本立场和方法”。[15]

辩证法在马克思那里处于怎样的地位,这个答案已经被后人所熟知,作为马克思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恩格斯曾这样说过,在马克思的哲学里,“黑格尔不是简单地被放到一边,恰恰相反,上面所阐述的他的革命方面即辩证方法,被接过来了”。[16]李西祥认为,恩格斯是把辩证法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准确的表明了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不可替代的哲学,也是不可超越的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出发点和思想支撑,马克思赋予辩证法以本体论和世界观的意义,以辩证法彻底的、批判的、革命的性质击溃了形而上学的旧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的把握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辩证性质,契合人类的感性实践活动本体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永不过时的指导意义。

孙正聿教授认为,通过总结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论述了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并利用它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第二,恩格斯明确的提出,辩证法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并且在他的著作中形成了这种辩证法的概念系统;第三,列宁从发展观内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了发展,特别是提出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者统一的辩证法思维方式,他认为“辩证法是毫无片面性弊端的关于发展的学说”;第四,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把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实现为指导实际行动的“实践智慧”。“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孙正聿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发展的学说,辩证法理论的成熟与哲学基本问题的“明朗化”二者之间是同步的。

[17]

李卫红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规律的学说”,[18]这是经由回归马克思创立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语境中得出的结论,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的“本质活动”——实践的研究,分析总结其内在矛盾,探索出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和改造,以此实现人类自由和解放的伟大目标。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性研究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6]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不会过时的,因为其是发展的学说,在不同的时代要面临不同的事物以及事物发展之间的关系,孙正聿教授认为,要想弄清楚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当代的基础性问题,首先就要反思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当代的理论生活基础,把握其理论的总体特征,探索其主要内容。[17]

陈慧平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当代的研究仍面临不小的压力,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面临双重困境,其合理内核受到重重遮蔽,使人们难以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仅是方法论和认识论,而且具有本体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内核,没有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没有灵魂的,就会停止发展、最终被时代抛弃。除此之外,辩证法是理解历史发展新特征、新事物、新关系的有效途径;辩证法是总结自然科学新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辩证法还是克服新的历史环境下虚无主义的有效手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历史进程本身就是辩证法的展现,”历史进程中所展现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关系就构成了辩证法的“内在张力”,而作为主体的人就处于这种“张力”的原点,“人是张力的制造者与协调者”。[19]所以辩证法的发展的前提是要摆正人的位置,这是辩证法走出理论困境的关键所在。另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只是空洞的理论和思维构成的,“实践”是辩证法得以展现的另一关键,是辩证法展现的载体,马克思曾说要用把哲学变为现实的方式消灭哲学,这一过程就是实践在辩证法中发挥作用的展现。

付文忠教授总结了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形态之争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启示。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存在形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是以史密斯、阿瑟、莫瑞和威廉姆斯为代表的“新辩证法”学派,他们认为马克思视域中的辩证法是建构《资本论》理论体系的概念辩证法,即“体系辩证法”;第二,是以奥尔曼、哈维、詹姆逊和哈索克为代表的“历史辩证法”学派,他们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关于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的辩证法,是关于历史叙事的,即“历史辩证法”;第三,是以巴斯卡、科瑞文、约瑟夫和若瑞尔等人为代表的“自由辩证法”学派,他们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辩证法,是“自由辩证法”。付文忠认为英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扩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认识和了解,其中,“体系辩证法”所具有的鲜明批判性、“历史辩证法”所体现的对历史必然性的追求、“自由辩证法”追求人类自由发展与普遍解放的伟大目标,都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需要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价值。[20]

四、研究述评

通过目前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进程从未间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而且视野也较为开阔。同时,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各个学派甚至在同一学派内的学者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其所处的地位、以及其在当代的价值都存在争论,这种观点看法之间的矛盾关系正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理论界的体现,也是研究深入、发展的必然过程。

通过对收集的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总结,可以发现学界目前对于辩证法尚不存在一种统一的、受各方统一的解释。有些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本质的认识存在片面、教条的问题,他们有的只是从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理解和研究,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要摒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机的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贯穿其内的逻辑思想和核心问题,可以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失去辩证法的支撑马克思主义也将丧失其强盛的生命力,对于辩证法的本质理解不全面就会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这是我们在研究和学习中需要时刻警醒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当代价值问题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价值才能让其发挥出正确的作用,国内主要是利用其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国外主要是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以此来达到促进自身理论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

总的来说,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变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也在发展、进步,相信国内外学者会紧跟时代的潮流,深入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不断被克服新的研究困难、解决新的研究难题。



参考文献

[1]孙正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当代课题[J].社会科学辑刊,2012(04):5-10.

[2]阎顺利,王玉荣.辩证法问题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2(01):18-22.

[3]阎孟伟.关于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几个基本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8):40-47.

[4]竭长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3):113-121.

[5]张大圣.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9,17(02):6-9.

[6]周偎,牛俊伟.唯物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之辩——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探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20,29(02):16-20.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丛大川.关于列宁的《哲学笔记》的理论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10-15.

[10]王南湜.辩证法何以本质上是批判的?——孙正聿教授辩证法本质阐释之阐释[J].哲学分析,2015,6(06):4-22+192.

[11]邵晓光,付威.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理论实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06):66-71.

[12]李西祥.辩证法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J].哲学研究,2009(02):10-17.

[13]俞吾金.自然辩证法,还是社会历史辩证法?[J].社会科学战线,2007(04):21-27.

[14]何萍.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性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49(03):12-30+158.

[15]侯惠勤.作为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07):58-67.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孙正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8]李卫红.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规律的学说——对马克思辩证法实质的一种理解[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03):72-78.

[19]陈慧平.辩证法在当代:困境·意义·出路[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1):10-17.

[20]付文忠.马克思辩证法的三个维度——英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辩证法形态争论的启示[J].学术月刊,2013,45(03):41-49.



作者简介:马磊磊(1992.11~),男,汉族,河北大名人,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