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校园欺凌施暴者的人格障碍及其干预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微探校园欺凌施暴者的人格障碍及其干预机制

罗明坚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桥镇三友学校林堡教学点 530401

摘要:校园欺凌的现象在各阶段的学校中都普遍存在,校园欺凌会对于被欺凌的对象造成明显的心理影响,这种消极影响很有可能会造成被欺凌者终身的性格缺陷。制止校园欺凌的现象是我国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项任务,要想达到减少甚至杜绝校园欺凌的目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分析校园欺凌施暴者的人格缺陷,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来对于此种行为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此种现象的发生,所以本文将要对于此话题进行分析探讨,首先提出校园欺凌施暴者的人格障碍点,然后提出针对这些障碍的干预机制。

关键词:校园欺凌;人格障碍;人格缺陷;干预机制

引言:

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往往是由于本身性格的缺陷才导致了其会出现欺凌他人的行为,这些缺陷包括情感缺陷、反社会型人格、爆发型人和缺陷等等,往往这些缺陷来自于家庭或者自身的成长影响,性格的缺陷导致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感受到被欺凌者的痛苦,反而会享受于其中,在校园阶段,性格的缺陷仍存在弥补和干预的可能,如果能够从发现开始即对于性格缺陷进行干预治疗,或许能够有效避免缺陷继续延伸发展,所以为了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避免欺凌者将欺凌行为带入社会中,也避免被欺凌者受到心灵的创伤,对于人格缺陷进行了解并且进行及时的干预是必要的手段。

一、情感障碍

所谓情感障碍是指施暴者无法感受到正常情感所能够感受到的一些情感反馈,比如一个情感及健全型人格在看到被欺凌者出现害怕、哭泣、哀嚎等等表现时,会产生明显的同情心理,这种同情心理会让旁观者与被欺凌者产生同样的感受、也称之为情感共鸣,所以在心中就会产生想要对这种现象进行阻止的欲望。但是对于情感障碍型人格缺陷来说,施暴者在看到被欺凌者被殴打、辱骂等等行为时并不会产生情感上的呼应,他们无法体会到被欺凌者所产生的痛苦,所以心中不会对于此类情感反应产生交互,也就不会有情感反馈机制来阻止正在进行的欺凌行为[1]

  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被称为无情型、悖德狂、反情感人格等等,此种障碍的患者最主要的表现即是对于普通的情感产生相反的感应。比如如同上文中所描述当正常型人格看到被欺凌者所表现出的可怜现象,自然会心生怜悯从而使得情感产生阻滞作用,但是反社会型人格常常在心中产生的情感反应与正常人相反,但看到有人被欺凌反而会出现兴奋、亢奋、激动的反应,这种反应会对于他们的精神进行刺激,让他们获得将神层面的快感,从而会引导他们不断地进行欺凌的行为来获取精神层面的刺激。反社会型人格主要来源于童年的经历创伤让心里的情感反应出现了病变,反社会型人格也是诸多暴力和犯罪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校园中一旦探测到反社会型人格的存在,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非常重要[2]

三、爆发型人格障碍

如同字面描述,爆发型人格缺陷主要是指施暴者无法对于自己的情感进行有效地控制,一旦出现情感上的细微刺激就会导致其情感的爆发,不同于一般脾气暴躁的人的是,爆发型人格缺陷几乎没有情感控制力,略微的悲伤就会使他们感到绝望甚至出现轻生的举动,略微的愤怒就会让他们大发雷霆,这通常是导致校园欺凌的原因之一,当其他学生不小心出现了些许冒犯,爆发型人格患者就会出现过激的举动,从而对于被欺凌者造成严重伤害。虽然爆发型人格缺陷也会感受到被欺凌者的情感呼应,但是心中的爆发情绪会掩盖其他任何情感,导致一些悲剧现象的发生。此种情感的携带者往往危险且孤僻,在发现后要进行及时的情感干预治疗。

四、缺陷人格干预方案

(一)体会型情感干预

上文中提到有许多施暴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施暴者无法感受到被欺凌者的情感呼应,那么解决以及干预此种人格的方式最有效的便是让施暴者自身对于欺凌者的情感进行体验,虽然这种方案往往要对于施暴者进行一些身体或者心理上的处罚来做到,但是有时为了防止更多的受害者出现,及时对于此种情感障碍者进行相应的适量处罚,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施暴者原有的情感结构,让他们在记忆中建立被害与执行欺凌的连接,从而逐渐填补情感呼应。具体的执行方式可以是打手心、打屁股等等行为,在控制合理范围内的情感回馈模拟能够有效对于此种人格进行干预[3]

  1. 抚慰治疗型情感干预

如果学生出现情感障碍的原因是受到过不良的对待比如家庭的和社会的身体和心里虐待等等,那么情感障碍的根本原因即是他们的心理创伤,往往创伤的携带者会对于自己建立强烈的保护机制,而这种保护机制阻断了他们对于其他情感的接受或者是保护机制引起自身暴怒情感的强烈反应。那么此时的干预方案就是要接触患者的情感保护机制,对于其内心的创伤进行抚慰,让他正式对待或是忘记自己的过去和自己所承受过的创伤,一旦保护机制消失,那么他们对于情感的接受阻隔也会消去,正常的情感传递就会导致他们出现反社会性表现的减少,从而有效阻止欺凌现象的产生。

  1. 控制型情感干预

对于低自我情感控制能力者来说,他们的恶劣情感爆发往往导致霸凌现象的产生,而针对此现象所要运用的应当是帮助低自我情感控制者建立控制机制,比如让他们每次情感爆发时首先利用其他的方式来发泄情感,比如跑步或者大喊等等,然后在逐渐将这些过激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缩减,不断建立这种爆发情感的控制机制,利用转移表现形式以及情感阻隔的方式来让他们进行自我控制或者更换情感爆发的体现形式。通过长久的干预,教师以及校医可以在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下完成顺利的情感转变,让学生的情感障碍逐渐消退,从而保护更多被欺凌者的人身和心理安全。

  1.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学生阶段对于校园霸凌现象的抑制非常关键,而解决此问题的根本在于帮助施暴者找到其情感缺陷的原因,原因主要可以被分为反社会型人格缺陷、情感缺陷以及爆发型人格缺陷,这些人格缺陷可以在医生、家庭以及教师的努力配合之下利用体会型、抚慰型以及控制型的情感干预手段来执行。唯有将学生们内心的情感缺口进行弥补,才能够根本杜绝他们进行欺凌他人的欲望,最后才能够做到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有效减少甚至杜绝。

参考文献:

[1]许博洋, 罗震雷. 校园欺凌施暴者的人格障碍及其干预机制[J].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 31(06):107-112.

[2]任晓玲, 于敏. 义务教育阶段校园欺凌事件的特点、原因与解决对策研究——基于2014年1月——2017年4月媒体文本的统计分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 40(03):64-71.

[3]张辰颖. 关爱祖国未来,防治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分析与防范[J]. 好家长, 2018(8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