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对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对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

高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北京市 石景山区 10004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青光眼手术的125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在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中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个性化;青光眼;心理护理;负面情绪

青光眼是一组进行性视神经损害、最终损伤视力疾病的统称[1]。目前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式,容易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2]。为降低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于青光眼手术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进行探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青光眼手术的患者,共选择12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男26例,女37例,年龄44~73岁,平均58.63±8.16岁;观察组62例:男34例,女29例,年龄45~76岁,平均61.32±9.08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满足手术指征,可接受手术治疗;(2)患者没有进行过相关护理干预;(3)患者无精神类疾病、无认知障碍及语言障碍;(4)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并同意认可。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健康宣教、临床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首先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讲解基本诊疗方案,保持患者身心愉悦;(2)充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根据患者职业、文化背景等,分层进行疾病知识、治疗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解,提高患者的认知度,避免患者恐慌,进而提高治疗配合度;(3)针对患者心理出现的不良情绪,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及时疏导,给予患者精神鼓励和情感支持,消除患者疑虑,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4)术前一天要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注意事项及术中配合,手术当天密切关注患者状况,术后详细了解患者感受,告知其术后注意事项;(5)患者出院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发放青光眼健康教育手册,叮嘱患者坚持用药保持心情舒畅,控制好情绪,避免再次发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进行评分,满分值100,30-50分为轻度,50-70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评分越高则表明其焦虑抑郁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可知,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明显,组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614ad41faaf63_html_db0e94bc7044e06b.gif±s,分)

SAS评分

SDS评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62

72.52±6.71

33.68±3.75

73.56±5.37

35.29±4.06

对照组

63

71.66±6.35

51.26±4.93

75.28±6.24

54.77±5.68

t

--

0.7361

22.4126

1.6507

22.0280

p

--

0.4631

0.0000

0.1014

0.0000

3讨论

青光眼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3]。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由于该疾病的特点,加之患者对青光眼知识的匮乏,一旦确诊,患者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者治疗及预后。因此,针对该类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常规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该护理方式缺乏人文关怀,针对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改善作用较低。个性化心理护理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一种解决患者特异性、个性化心理问题的有效护理方法[4]。同时该护理方式注重人文关怀,极大程度上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结果显示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不如观察组患者(P<0.05)。研究表明常规护理对于青光眼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不太理想。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其结果显SAS评分和SD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个性化心理护理以创造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使患者感到放松,并且用亲切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逐渐消除患者心中的不安与焦虑,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进行疏导,增强治疗信心。

综上所述,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青光眼手术患者负面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治疗配合度,可作为青光眼手术患者临床护理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霞.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02):211.

  2. 李盼盼. 优质护理配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031(007):159-161.

  3. 赵坤.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8):132-132.

  4. 左惠,吴贤慧. 责任制护理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实用防盲技术, 2020,15(04):3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