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已非“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语文课堂已非“语文”课堂

黄萍

柳州市文惠小学    广西 柳州 545001

语文课堂不该是“我站在台上就是语文!”,而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站起来都是语文”!我迫切的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转变我之前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无意之中接触到“分享式教学”:让每个孩子说“我能行”,让学生的学习“乐在当下”,让合作学习成为习惯,让自主学习变成现实……这不正是我所想要的课堂吗?我的课堂能实现这一切吗?于是,我激情澎湃,迫不及待的在班级开始逐步推进:以4人为单位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师生共同商议制定公约、用发言模板规范发言条理、用“问题——思考——分享”不断简化我的教学流程、尝试选用导课员、梳理员,教师让位,不断的把孩子推到课堂中央……孩子们一天天的变化令我惊喜,在磨合中不断的成长!我意外的发现,我的“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语文课堂而已:

一、              提供孩子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自信的自己;

     回顾我一直坚守的三尺讲台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虽然我一直比较重视激发孩子的发言兴趣,长期以评选“发言小达人”达到促使孩子积极发言的目的,但是一节课统计下来,发言率一般就在30人次左右,特别积极的孩子一般也不会让他一节课超过3次的回答,否则别的孩子就没有机会,大部分孩子只是举举手而难得起来回答,因为老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为完成老师既定的目标而急于走完流程。我们在常规课堂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一提问,小手举起一大片,老师挑选了一个较能干的孩子回答后,高举的小手齐刷刷的放下了,因为以标准答案为目的的目标已经达到了,老师哪还有必要再请第二个孩子重复呢?长期这样的现象,很多孩子就失去了回答的兴趣!而分享式教学提倡的是教师让位,参与无错,课堂上教师的介入少之又少,完全开放化的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大家听我说、我质疑、我补充、我反驳……答案不求唯一,只会促使孩子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孩子在小组内人人都要开嘴巴说;全班分享时,也许一个问题的碰撞会达到30、40人次之多;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人在聆听别人的意见之后有新的认识再次补充说的现象并不少见!大方的孩子站起来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稍微腼腆一些的孩子在小组交流后也有了站起来分享的勇气!我惊喜的看到:以前上课小动作不停、玩具被我没收又没收到最后宁可玩手指也不听课的子成,现在上课总是最积极的发言者,他对妈妈说:现在语文课好忙,我要成为课堂上的“麦霸”;以前总要弄点小插曲干扰到别的同学学习的子焱,现在忙于绘制小组交流网络图、忙于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一次次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还有后进生羽峰、琪涛、京京、雨嫣、佳豪……每一个孩子站起来都如此自信从容!

二、              变“要我学,要我听”为“我要学、我要说”,极大的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瞧,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基本都是围绕着“问题——思考——分享”的教学流程而进行的,因为问题是孩子们自已提出来的,所以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探究意识很强。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的展示,所以孩子们积极主动。例如我教学《全阅读》下卷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我看见了风》,本单元由三首描写风的诗歌组成,分别是《我看见了风》《小山上的风》《我要给风加上颜色》。孩子们由题质疑,得出重点研究问题:诗人看见的风究竟什么样?通过自读诗歌,小组交流最喜欢的一首诗之后:

师:对比三首诗歌,你发现了什么?

生:请听我说,我发现三首诗歌的表现手法不一样。

生:我补充,三首诗的表现手法不一样,或比喻、或想象、或拟人的手法,但是都能形象的表现出风的不同特点;

生:我发现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写风:写风有形状、风有足迹、风有颜色。

师:你们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果让你来写风,你觉得风还会有什么啊?

生:风有情感;

生:风有声音;

生:风有脾气;

生:风有动作;

生:风有表情;

……

师:那你能不能做一回小诗人,也来写写风呢?  

孩子低头忙于创作,一看时间不多,不能全部等到书面收笔,便让孩子当场口述自己的作品,一个接一个,一下有十多位孩子当堂分享了自己的作品,现呈现几位孩子的:

《风是一个女孩》
覃思思

风,是一个会唱歌的女孩;

她坐在树梢上柔美地歌唱,

树叶“沙沙”地为她伴奏;

风,是一个会跳舞的女孩;

她在草地上舞蹈,

小草为她伴舞;

风,是一个顽皮的女孩;

她把一个小男孩的帽子吹走了,

吹过小山,

吹过小溪,

吹过草原,

直到男孩累得气喘呼呼了,

她才停下,

看到男孩这副狼狈的模样,

风,偷笑了。

《风》

唐颐玮

我有一个朋友,

它看不见,摸不着。

我难过的时候,

它轻轻来到我身边。

在我身边说笑话,

逗我开心。

当我睡觉时,

它和我睡在小床上。

听我诉说烦恼事,

沉睡黑夜。

一天它不见了,

我挽不回它了,

我只能猜测它,

在哪?

…………

    创作不止于课堂,课后也有很多孩子一直念叨着风,祖淇家长反馈祖淇在家洗澡时来了灵感,忍不住边洗澡边口述叫家长马上记录下来!这样的学习完全是孩子自愿自主的,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去学习!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出差南京一周,事先与其他任课教师换好课帮我代上。结果回来得知,我们班的导课员与班长商量,不能一周没有语文课啊!于是他们主动找即将帮我代课的老师协调,要自己上语文课!我出差5天,他们自己上了4节语文课,几乎保证每天一节!一种“我要学”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在班级蔓延!

三、     课堂如一个小社会,从小培养孩子自我规划、自我完善的能力;

高中课程设置我不太了解,纵观小学及初中各门课程设置,没有哪一门课程是把“人生规划”这一项内容放到教材中的,每一门课程都单一的把自己学科的教学内容讲授设为课堂完成的任务。分享式教学的实施,虽然课程内容没有改变,但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无形之中提高了孩子自我规划、自我完善的能力。

例如我班的浩臣,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是喜欢在同学中玩恶作剧引起同学不满,与孩子的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几乎没有朋友,为此他的家长和我没少伤透脑筋,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感受!实施分享教学之后,他自荐做了导课员,为了胜于之前的导课员,他做了大量的工作:预测孩子们上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的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根据“问题——思考——分享”课堂流程进行思考,组织过渡语;在家让父母扮演学生试讲,努力做到收放自如;自己调配时间,让工作落实到位又不影响睡眠!他的巨大变化全校老师有目共睹!我说:如果每一课你都做导课员太辛苦,组建你的导课团队吧!当看到去跟梳理员报名参与的同学非常踊跃,而他这里却寥寥无几,他开始自我反思,找到我说:“黄老师,可能我为人太差了,要不然怎么都没有人来跟我报名呢?”遵循于分享教学“教师让位”的原则,我说:看到问题就是好事,那你想想该怎么解决吧?后来,我看到班级Q群里有孩子上传自我推荐做导课员的PPT,我觉得诧异,一了解,原来是浩臣在班级中寻找有可能做好导课员的对象,然后一一找他们夸奖他们的能干,对他们能做好导课员充满信心,在他的鼓动下,也有9个孩子报名参加导课员的竞选呢!如果还是之前老师包办的课堂,你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

分享式教学的实施,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在一天天的变化,孩子们在日记中常常提到这样的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惊喜与满足!我相信,这样的语文课堂已非“语文”课堂,它所能落实与完成的课堂任务也不是我们能预测与估量的!我相信,一种能促使孩子各方面素质全面提升的课堂教学方式必定就是利于孩子成长所需的,符合他们好探究、好分享的天性,也定能影响其一生!我愿意这样的让位,做他们的守望者,静观他们成长的精彩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