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对有残余听力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手语对有残余听力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影响

周俨 雷东

云南省昆明市盲哑学校 650032

摘要残听儿童教育的最大挑战是语言教学。目前,我国听力残障儿童的语言教学普遍采用“以口语教学为主,手语、书面语为辅”的综合交际方法。然而,事实证明,综合交际法已经进入了一个困难的境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障儿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手语教学对残听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也受到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了手语教学对残听儿童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残余听力儿童;手语;语言教学方法;影响

对于有听力残障的儿童来说,童年是他们发展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关键时期。当然,对他们来说,学习口语有很多障碍,如听力障碍,语言学习的被动,不愿与他人交流。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听力受损的儿童学习口语仍有许多有利因素,如听力损伤引起的生理补偿,使他们在视觉上更加敏感,比普通儿童更有观察力。听力有障碍的儿童使用手语作为思考和交流的工具。他们虽然抽象能力较差,但有良好的形象思维和技术思维。听力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残余听力儿童学校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残余听力状态,充分利用现代康复的概念和设备,建立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口语训练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口语学习的作用效果,通过听,说,看,触摸感应,训练有残余听力儿童用嘴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帮助这部分儿童培养良好的听力技能。

一、思维方式的影响

手语代表了所有儿童在语言形成之前的认知习惯,也就是说,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图像,然后是抽象动作。例如,“打开灯”,首先要注意到的是光开启了这个结果,然后让灯打开的行为被追踪到。此外,手语是一种时空形式。没有固定的词序排列规则。第二,表达事物在主体思想中的重要性;第三,具体在抽象。

由此可见,手势句子对词序的要求比汉语句子要宽松得多。问题是,尽管这种原始的、不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在手语中是完全正常的,但直接将其应用到主流语言中会导致“打开我”和“糖果会买他”这样的笑话。然而,由于缺乏口头经验,失聪儿童很难学会将这种直觉思维模式转换成符合一般语法规则的抽象逻辑思维模式,这反映在他们所写的句子往往是无序的和相反的顺序。
当然,首先学习手语对主流语言习得有一些有益的影响。例如,手势符号作为第一语言,如果发展得很好,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失聪儿童难以理解的单词,从而成为帮助学习主流语言的工具。手语对聋儿的思维和学习其他知识的早期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表达习惯心理的影响

1、错别字

汉字是形式、声音和意义的三维组合。而且,从视觉的角度来看,手语并不像书面语言那么严格,而且它的表达是相对自由的。因此,使用手语的残余听力儿童很容易对汉字的物理记忆产生混淆。它不仅是在残余听力儿童的文字中经常出现写错的字,其他的字。在计算机中使用笔画输入方法输入文本时,经常会有其他字符,如“分析”到“折叠”中。

2、实词兼代现象

它也可分为词义混淆和范畴混淆。词义的混淆是失聪儿童很难形成对事物的准确概念,他们经常犯扩展、缩小或替换概念的错误。这是因为他们掌握概念的过程与普通人不同,他们无法通过主流语言的定义来把握概念,也无法揭示概念的内涵。手语中许多相互关联的意思可以用同一个动作来表达或大致相同的动作,如“玻璃”或“窗户”。也有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如喜欢,微笑,笑一笑,系统化这种视觉情感或感觉情感。失聪的儿童如果不掌握主流语言,就无法理解和描述这些微妙的差异。如果你不能正确地理解概念,你就不能正确地使用它们。因此,他们的表达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不恰当的词,不准确的词和其他情况。
词汇混淆是指手语中不存在词汇本质,而不是心理联想和模糊的意图,确切的意思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把握。由于手语在结构上不能区分言语不同部分的词语,因此,书面语言中不同部分的词语不可区分是很自然的。在残余听力儿童学校里,无论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名称交流,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名称并不相互分离,也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成分残缺或冗余

手语在描述事物时具有意象的特点。它善于列举奢侈,但泛化能力非常有限。由于视觉认知的局限性,一些必要的因素往往被忽视。因此,失聪的孩子很难写出单词,或详细地描述它们,或详细地重复它们,或缺少必要的句子成分。

5、语序颠倒

手语是三维的,对于不同手势的出现没有严格的规则。因此,当失聪儿童用书面语言表达时,有时会受到干扰,语序颠倒。

三、学习心理的影响

手语是失聪儿童的母语。大多数失聪的孩子从小就习惯用手势表达自己。大部分的失聪儿童在聋哑学校只会一些简单的手势,主要使用指语来表达生活的各种需求,一旦在聋哑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丰富的行为自然会学习手语,会发现手语的表现力是不足以表达很多日常生活中的词汇。这样,他们就很容易满足于用手语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交流,失去了学习主流语言的精神动力。而手语的使用使他们和健康的人处于无形的语言障碍中,很难与他们交流。由于与健康的听者沟通困难,我们厌倦了学习主流语言,而与健康的听者沟通困难,因为对主流语言学习不好,形成了恶性循环。许多失聪的人,当他们成年后,会和失聪的人一起写胡言乱语。另一方面,从小接受系统的口腔康复训练的有参与听力的儿童可以轻松地与健康的听者交流,并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水平。他们甚至可以在普通学校参加一些课程。此外,与残余听力儿童的交流使他们广泛使用主流语言,在实践中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综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运用听力障碍儿童的听力残障,教师和家长在与听力障碍儿童交谈时应尽量少做手势。对于那些简单的常用词,他们不应该做手势。老师也可以突然打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要求继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保持对话,不断地询问,给听力障碍的儿童更多的语言刺激,使他们能够逐渐掌握语言,使其从注意到敏感,然后以一种微妙的方式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 江小英. 对《中国手语》修订意见的调查报告 [J]. 中国特殊教育,2013,( 3) : 28 ~ 32.
[2] 顾定倩等. 关于中国手语推广与研究情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特殊教育,2015,( 4) : 3 ~ 10.
[3] 王雁等. 中国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研究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唐方萍.语文学习必须重视对语言的学习[J].现代特殊教育,2014.78:80.
[5] 张秋芳,冯裕华.聋生形成和发展语言的环境与条件[J].现代特殊教育,2014.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