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7
/ 2

浅谈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王超

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现阶段的初中生拥有着复杂的感情色彩,家国情怀就是学生感情的具体表达方式之一,这份情感的存在,会引导学生树立为日后国家之富强、人民之幸福做出贡献的坚定理想信念。对学生进行历史课程的教育是对家国情怀的传承,历史也是成为了家国情怀的载体。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一些老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应答能力。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学生只会答题,而失去了感情,学生也会变得仅仅只重视成绩。在新教育的改革下,老师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着重的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为国家教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导言

初中的历史课程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直接关系。要想提高学生对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意识,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他们对历史进行学习、探究。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也是历史课程的精神基石。在对学生进行历史课程的教育时,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教育当中,可以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祖国,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责任感;可以让学生养成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可以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以及增加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眼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观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开始接触历史,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中华民族的强大与魅力,对比古今中外,对学生进行智力上的开发,以及让学生深入到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中的情感,对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有着深厚的意义。其次,对历史教育进行培养,可以对德育教育起到辅助的作用。在历史的教育过程当中,穿插着国家情怀能够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培养等,都对德育教育起着很积极的辅助作用。

2 初中历史教育渗透家国情怀的措施

2.1 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歌曲

与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文字内容相比,学生更喜欢在历史课堂中插入歌曲,随着歌曲的旋律,知识更容易烙印在学生的心里。历史课程将学生带领进入一段段岁月里,让学生们见识到知名人物的精彩,理解不同人物的思想。既然历史是由一段一段的故事拼凑而成的,根据历史的这一特点,老师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对相应的历史片段进行歌曲的引入,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学生讲述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将一些见证中华民族从苦难日子走向胜利的乐曲播放给学生们听,比如《保卫黄河》、《义勇军进行曲》等。音乐具有刺激学生思维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与历史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歌曲素材。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通过慷慨激昂的歌声,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悲愤呈现给学生,从而有效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不忘国耻,居安思危。

2.2 引入历史名人的经典句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名人不仅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句子。名人在自己的时代发光,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强的印记。虽然历史课本包含许多内容,但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却采用了简单而全面的记录方式。也就是说,历史人物在书中的行为只是最经典的,这些历史故事不能完全“恢复”。因此,这些人物失去了某种颜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联系这些历史名人留下的经典句子,让学生接触到人物的情感,也就是说,根据教学内容,为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的学生创造教师情境,将家庭和国家的情感渗透到学生的深刻理解过程中。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中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林觉民的《与妻书》呈现给学生:“意映卿卿如吾,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它被称为近百年来最感人的一封情书,将作者为国捐躯的情怀与对妻子的爱意结合在一起,尽显儿女情长与家国情怀,既感人肺腑,又惊心动魄。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渗透了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讲述基础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就要将感情与真理结合起来,达到知情合一。历史名人留下的经典句子为“情”,教材中呈现的基础知识为“知”。两者结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2.3 在乡土历史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

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最熟悉的地方是他们的故乡。和教科书上的知识相比,学生们对家乡的历史更感兴趣。老师们可以在对历史课程的授课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和国家的情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取代情感。例如,在讲授新中国建设成就大庆油田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铁人纪念馆、讲述铁人王进喜事迹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大庆油田建立初期王进喜带领油田工人不惧困难、敢打敢拼、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带领学生走进新中国建设初期大庆油田工人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怀,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4 中外对比,理性思辨,有效渗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品质培养不应局限于中国历史,而应着眼于当下和世界。家和国家的感觉是培养学生的中国立场和世界观。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培养国内外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希望的,如果我们有开放的思想,通过理解、宽容和传承与世界交流,通过中外的比较和理性思辨提取营养和吸收精华,将家庭和国家的情感投射到世界“人的命运共同体”的一般公式下。举例来说,在传授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从落后的运动到明治维新”的老师们首先要引入了激情,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在19世纪的遭遇得出:中日两国“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曾经是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但到了19世纪末期,这两个国家“相逢之时已经不再相识”。教师将整个教学内容精心整合为三个篇章:一、探源日本、追根究底;二、变法图强、弃旧图新;三、放眼世界、家国情怀。从日本幕府统治讲起,到倒幕运动、再到明治维新,历经大刀阔斧改革后的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成为其觊觎的对象。

再将中国的历史联系起来,甲午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华民族的危机加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意识,救国的觉悟。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他们站在国家制度方研究了救国的方法,这是民族大义,是家国情怀的体现,也对其他的民众起到了家国情怀意识的促进。最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我们始终坚信,跟着党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必然能使中华民族复兴

3 结论

总的来说,在当今世界对于初中的历史课程教育当中,老师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以及角色感情,将中外的国家历史进行比较,以此来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丰富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眼界。


参考文献

[1]史军宁.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81.

[2]贺玉文.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分析[J].华夏教师,2020(13):17-18.

[3]吴致芬.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才智,2020(06):198.

[4]刘东伟.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教育观察,2019,8(37):66-67.

[5]朱亚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