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功能布局优化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既有 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功能布局优化设计研究

郭云飞

江苏中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当前医院门诊大厅扩建空间利用优化方法存在排队时间长、设施覆盖率低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城区大型医院门诊大厅扩建空间利用优化方法,结合排队模型和位置覆盖模型构建医院门诊大厅扩建空间利用优化模型,缩短了患者排队时间,提高了设施在医院门诊大厅的覆盖率。从搭建流程来看,在排队模型的支持下,最终服务设施数、候选设施点等指标变量得到清晰定义,不仅实现了对城区大型医院门诊大厅扩建种群规模的规划,也得到了更为精准的维度优化计算结果。

关键词: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功能布局;优化设计

引言

近年来城区医院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需对医院进行扩建。就目前情况来看,早期建设标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医院的实际执行需求,城区大型医院集中了医疗人才和医疗设施,同时也聚集大量的患者。医院门诊大厅是患者最先接触到的就诊部门,是交融和渗透内外空间的中间领域,医院门诊部门的人流复杂、功能复合、空间大。良好的医院门诊大厅可以从心理上消除患者的焦虑、烦躁、紧张绪,同时也可以消除患者生理上的疲劳,有利于救护人员在抵达大厅后,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帮助,是展示城区大型医院形象的重要窗口,具备较好的表现效果。因此对门诊大厅空间进行扩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医院门诊大厅存在排队时间长、设备覆盖率低的情况,且患者的整体就诊满意度水平相对较低.

1规划设计理念

1.1以人为本

医院大楼的主要用途包括医务人员、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病人、病人家属和探视人员。医院的房间设计应旨在通过深思熟虑的个人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用户提供舒适愉快的环境。

1.2灵活、模块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建筑必须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医院建筑的灵活性和模块化允许灵活调整。

2门诊功能模块

2.1门诊大厅

大堂提供咨询、制卡、出纳、结帐、药品批准等功能,目前在两种模式下均集中分发。

2.2功能检查

按照“一触诊断”的理念,患者尽可能多地被送往医院,经常进行功能检查,如b .心电图图表、腹部超声设置,可在各种功能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测试使用分散集中的设置来减少患者流并确保最佳的移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在医疗保健中的广泛应用,护理人员的作用已转移到各个医院,以便为服务过程和信息服务的开发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专门服务。在制定国家卫生政策的过程中,全面的中三医院的功能促进了症状的纠正方向,促进了多学科临床团队在建设过程中的大规模发展,提高了技能,建立了远程诊所,建立了地区医疗社区。

3综合医院门诊楼自助服务区

3.1加强分散布局

从现状看,空间拥挤、人流交叉问题严重的自助服务区主要位于门诊大厅内,门诊大厅功能过度集中、人流量大,很多问题难以避免。在人工服务时代,功能集约有利于提高效率,但自助就医模式实施以后,集约化的效率优势逐渐消亡,因人流过度集中带来的弊端却愈加凸显。因而,提出加强分散布局的策略,即依托各楼层或各科室、设置多点式自助服务区,在门诊大厅内,仅保留针对特殊人群的自助服务区。分散布局的好处是,缓解门诊大厅过度集中的人流,释放自助服务区、甚至人工服务区的面积作为交通及休息空间使用,提升环境品质。但需要提出,分散布局必须辅以完善的导向标识,尤其是自助机的空间分布图,在入口处便给予患者足够的信息,然后,再利用方向导向标识引导其到达。

3.2使用管理策略

  1. 完善空间分布与方向性导向标识首先,需要在入口处设置空间分布标识,标明自助区的位置和类型,这也是分散布局策略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其次,在通往各处自助区的主要流线上,应设置连贯醒目的方向性导向标识,尤其是在走廊转弯、楼梯口等容易迷惑的位置。(2)采用单队列排队方式采用单队式排队的管理方式是解决多队混乱的最好办法。即将自助区划分为统一的使用区和排队等候区,所有患者排为一个队列,按顺序依次进入使用区。这种方式可促进公平、提高效率、避免混乱。

3.3自助服务区的优化策略

①总体布局方面,加强分散布局、细化出入口规划;②自助机布置方面,位置避免盲区、方向保证排队流线同主要流线平行;③使用管理方面,完善空间分布和方向性导向标识、加强特殊服务、采用单队列排队方式。智能就医方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采用“自助机”的方式只是智能化过程中的第一步。现阶段,已经有部分医院开放系统,挂号、查询报告单等功能均可以通过个人手机终端完成。这种趋势下,“自助机”这一实体也终将消失,其所处的空间需求也将发生变化。因此,本研究成果在现阶段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现存的部分问题可能会自动消亡,而新的问题可能产生。因而,依托智能技术的发展轨迹,本研究还将持续下去。

4门诊部功能布局优化设计方式研究

4.1新建门诊建筑进行腾挪

当既有门诊部的建筑规模及平面布局均不能满足其使用需求时,通常采取新建门诊建筑,而将门诊功能腾挪至新建筑内的方式对其功能布局进行优化,新建门诊部是扩大其空间容量的最有效方式,且新建门诊部的平面布局也可以不受旧门诊楼的影响制约。由于城市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大都面临用地紧张的难题,医院在建设新门诊楼时可采取建设医疗综合楼的方式,在门诊部基础上容纳部分住院、医技功能,在扩大门诊部规模的同时还可有效扩大医院其他功能科室的使用面积。

4.2中庭空间填充方式

当门诊楼内具有中庭空间时,通过在中庭空间各层加设楼板对其进行填充,可在不占用门诊楼周边用地的条件下有效扩大门诊部的空间容量。该扩建方式通常适用于既有门诊楼周边发展用地有限,而又亟需增加门诊部空间容量的情况,然而中庭空间的填充会对门诊楼的内部空间采光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门诊楼沿水平方向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对其中庭空间也进行填充加建,改造后门诊楼的总建筑面积由10451m2增加至14131m2,门诊部的功能布局得以显著优化。门诊部的诊室数量及公共空间容量均得以显著增加,实现了门诊部的建筑功能扩展;门诊部平面布局优化为“街巷式”空间格局,每个门诊单元都具有独立尽端,候诊空间转变为“厅式一次候诊+廊式二次候诊”布局,各门诊科室与医疗街结合处为一次候诊空间,诊疗用房沿着廊式二次候诊空间布置,利于有效缓解候诊人员拥挤的现象并形成良好的就诊秩序,另外医务人员用房及专用通道设于门诊单元后部;门诊部竖向交通完善层面,改造前门诊部的竖向交通仅依靠中部区域的步行楼梯和两部垂直电梯,导致人流疏散困难且候梯时间长,在门诊楼东南侧扩建部分的1~6层加建了自动扶梯并增设了两部垂直乘客电梯,从而有效提高了竖向交通的输送能力,大幅度减少了门诊部的平均候梯时间。

结束语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作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主体,面临医疗需求增长、诊疗模式及设计理念的发展变化,其中部分医院尤其是建设年代较早的医院门诊部,其功能布局面临优化设计的现实需求,并主要体现在建筑功能扩展、平面布局优化、竖向交通完善需求等层面。

参考文献

[1]刘晓薇.妇儿医院中产科医疗空间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刘逸杰.太原市医院门诊楼环境营造及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3]魏来.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空间增量及设计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史安溪.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5]张传信.综合医院门诊环境使用后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