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犯罪防控效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犯罪防控效应

杜晨辰

华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 063210

摘要:建筑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外部空间设计、内部空间设计这两种。外部空间设计主要是来设计建筑物之间的空间组合形态,内部空间设计主要是来设计建筑内部的空间组合形态。科学、合理的建筑物空间设计,不仅能够进一步创新可以防控空间的高效方式,还能够尽可能的消除建筑空间盲区的强力策略,更是能够实施城市犯罪防控空间设计的核心途径。建筑外部的空间设计,能够直接发挥防控作用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将建筑的单体组合成群体的形式,另一方面是将建筑群体直接组合成建筑团。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能够发挥出来的防控作用,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筑内部空间设计、高层建筑、智能化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

关键词:城市犯罪;建筑空间;设计;犯罪防控

引言:

城市犯罪,是一种直接带有国际性、普遍性的,并且会对整个城市的社会 体系造成极大威胁损害的社会顽疾。综合、全面的治理城市犯罪的相关问题,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向与核心研究课题。近些年来,国内、国外的社会犯罪领域对城市犯罪的研究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除了一些发达国家之外,绝大多数的国家地区对城市犯罪展开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并且,在关于城市犯罪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数研究的都是犯罪问题的大环境背景,以及罪犯的心理 、罪犯的实际行为等等,很少有关于犯罪群体、犯罪事件来展开必要的研究,对这些重点问题的研究盲区,也存在一定的盲区。

一、城市犯罪的相关概述

城市犯罪,本身就具有浓厚的空间色彩,城市犯罪的空间行为特征,也同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犯罪的空间生态研究,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开始的,一直到七十年代左右,犯罪学以及特有的学科专业优势吸引了地理学家的广泛关注。一直到现在为止,国内的犯罪学相关的学科都没有过多的来触及空间防控犯罪的相关理论、实践研究。在具体的实践中,空间防控,实际上可以说是城市犯罪综合性防控系统中,相对而言比较薄弱的一部分。

罪犯、受害者、犯罪场所,这三部分是犯罪行为的主体、受体、载体,仅也进一步构成了犯罪事件的三个基本型的因素。从基本概念的层面来说,城市犯罪的载体,也就是犯罪的场所,应当是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要地点,更是受害者承受犯罪行为的主要地点。这里的地点,不仅仅是某一种位置空间,比如说:街区、宽广的场地等等,也可以是实体性的场所,比如说:商场、住宅建筑扥得更,甚至也可以是虚拟的场所,比如说:互联网、财务账面等等。建筑空间,这类的实体空间,便是城市犯罪的一个核心载体。

二、建筑空间设计的城市犯罪防控效应

(一)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对城市犯罪防控的具体效应

1.设计理念

建筑物外部环境的设计中的某个结点也可以说是建筑空间的组合,这种组合的表现形式,无论从人文、环境、地理条件等方面,都可能成为其空间设计的特点。但是,通过对这些空间组合的科学设计,我们可以给罪犯们难以逾越的障碍,同时还能对防空力量作出贡献。因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建筑外部空间的组合方式入手;二是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入手。期间可运用各种形式空间组合方法,将多种建筑单体直接组合成群落,将建筑群落组合为建筑群落,并确定具体的位置、朝向、建筑间间距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居住小区内,相对独立,并具有较强的特色。

2.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一个相对来说潜在的犯罪目标,在犯罪者想要与其发生空间接触的一整个思维过程中,需要至少走三步。第一步:进入犯罪目标所在的城市的居住场所;第二步:进入犯罪目标所在居住场所的某一个特定环境;第三步:进入,或者直接接触犯罪目标。实际上,第一步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有多样的渠道手段来选择,第三步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只需要犯罪者集中自身的精力来应对受害者便是,这里的第二步才是实际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步,也是罪犯最为重视的关键性步骤,更是犯罪实施犯罪行为之前、之后,空间意识相对来说比较强的一个步骤。犯罪目标所居住的住宅区域的某一个特定环境,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多座建筑物,或者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走道、绿化场地、其他的基础设施设备之间的组合体,这些也就是建筑的外部空间组合建筑群体。

建筑外部空间组合设计,可以应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空间组合方法,将多个的建筑单体直接组合成群体,将建筑群体组合成建筑团体,并且确定具体的位置、朝向、建筑之间的间距等等,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在居住小区内,相对来说独立性比较强,并且具有特色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通过设计出的建筑外部空间组合体、组合团,不仅能够直接对罪犯的心理产生直观、有效的阻碍作用,还能够有利于各种防控措施的建立,比如说:监控等,还能够强化小区邻里之间的凝聚力、协作力,从心理角度出发,进一步培养居民对建筑空间环境的“主人“观念。

(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对城市犯罪防控的具体效应

1.设计理念

在这里,室内环境包含了许多含义,如建筑各内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建筑单位的造型,以及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联系。在这些空间中,内部空间与我们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科学设计是对预防犯罪的力量的有效帮助。若能从这一层次来考虑建筑内环境设计对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效果可谓是至关重要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除了需要满足建筑功能、技术、艺术的关系之外,还需要尽可能的追求建筑的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安全性。

2.住宅建筑的空间设计

因为中国国情的影响,公寓式住宅在住宅设计中占据了90%以上。因此,对住宅建筑的空间设计的研究也日益升温。在此我们只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单一的单元设计,住宅建筑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住宅建筑,是犯罪者攻击受害者的主要目标,住宅建筑的利用方式, 实际上是比较容易产生较多的盲区的。一方面是时间方面的盲区,在每一天的工作时间段内,主要是白天的工作时间段,住户中就有部分的人员不在家中,留在家中的人员,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小孩,弱视群体的留守,人去楼空的场所,就成为了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良好时机,没有留守的住宅空间,就直接转换成为了完完全全的空间性盲区。所以这些建筑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住宅区的入户门形式、单元门形式尽可能的处理妥当,还有就是室内窗户的设计,阳台的设计,这些都要尽可能的设计成封闭式的。楼层内每户都需要保持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联系,不要采用过道的联系方式,降低犯罪者在室内外独立活动的空间面积,提升住宅区内整体的防控能力。在此过程中不同的楼层出入口都不能设计于含有隐蔽性的角落,而是需要将其中的事物尽可能全面地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其次则是在阳台以及窗户的设计上更加需要做好简洁化以及安全性的优化,以此更好地降低罪犯攀爬的的机会。

3.公共建筑空间设计

在研究犯罪预防控制问题时,公共建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公建内部环境设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功能分区和主空间的设计,期间需要通过内外廊结合、分层分区分段布置,还有串联、辐射串联、串联、走道和大空间的分割等手法建筑实现灵活布局、预防犯罪。此外还有交通组织和人流的组织,更加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注重设计的直截了当,避免绕弯路。其中立交桥的设计也要做到主次分明,必要时可增设室外楼梯。在犯罪盲区内的建筑空间更加需要做好呈现犯罪载体的空间形态,进而为消除建筑空间的盲区奠定良好基础,期间在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更加需要以预防犯罪作为基础,提升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玫瑾.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体系中的价值[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05):100-110.

[2]汤晋.城市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犯罪防控[J].华中建筑,2005(0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