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3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陈应秋 王娜

海南省现代妇女儿童医院 海南 海口 570203

【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择取100份儿科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报告,对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给药途径、用药时间、严重程度、累及系统及器官与具体表现、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年龄分析,0-28天、13-15岁两个年龄段的患儿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3-6岁、7-12岁两个年龄段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P<0.05;从性别分析,男童与女童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从给药途径上分析,静脉途径给药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途径给药患儿,P<0.05;从用药时间分析,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集中在用药0-3小时之内。从严重程度分析,轻度不良反应占比明显高于重度不良反应,P<0.05;从累及系统及器官与具体表现分析,主要累及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炎、消化不良、腹胀等。从转归情况分析,患儿发生不良反应之后,通过调慢速度方式处理,症状改善,并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在儿科中,阿奇霉素的应用会产生不良反应,注重集中在3-12岁患儿中,静脉途径给药发生率更高,多数为轻度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转归良好,但也需要强化风险监测工作,使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危害降低。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属于大黄类脂类抗生素之一,其对多种细菌生长以及繁殖有抑制作用,抗菌作用明显。因此可以在儿科皮肤软组织损伤、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治疗中应用。但因患儿身体各项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抵抗力相对较差,加上对药物敏感度也比较高,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1]。同时与临床中广泛应用的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的胃酸条件下可以保持更好的稳定性,更适合口服,但不管是口服或是静脉给药,用药后均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对患儿康复不利,因此需要予以重视,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产生情况进行分析,使临床用药安全性得到提升[2]。本文分析在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情况,报告如下所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择取100份儿科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报告。

1.2方法

对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给药途径、用药时间、严重程度、累及系统及器官与具体表现、转归情况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按照(`x±s)方式展示,并利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按照(n/%)方式展示,检验方式为X2,若P<0.05则有意义。

2结果

2.1年龄与性别分布分析

从年龄分析,0-28天、13-15岁两个年龄段的患儿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3-6岁、7-12岁两个年龄段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P<0.05。从性别分析,男童与女童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年龄与性别分布分析

年龄段

合计

占比(%)

0-28天

1

0

1

0.2

28天-12个月

5

5

10

10.0

1-2岁

7

6

13

13.0

3-6岁

25

25

50

50.0

7-12岁

13

12

25

25.0

13-15岁

1

0

1

0.2

合计

52

48

100

100


2.2给药途径与用药时间分析

从给药途径上分析,静脉途径给药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途径给药患儿,P<0.05。从用药时间分析,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集中在用药0-3小时之内。见表2:

表2 给药途径与用药时间分析

用药时间

口服途径

静脉途径

合计

占比(%)

0-30分钟

4

24

28

28.0

31-60分钟

5

21

26

26.0

1-3小时

5

20

25

25.0

4-24小时

8

5

13

13.0

1天以上

0

8

8

8.0

合计

22

78

100

100


2.3严重程度分析

从严重程度分析,1例重度不良反应、99例轻度不良反应,其中重度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占比明显高于重度不良反应,P<0.05。

2.4累及系统及器官与具体表现分析

从累及系统及器官与具体表现分析,主要累及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炎、消化不良、腹胀等。见表4:

表4 累及系统及器官与具体表现分析

系统及器官

主要表现

例数

占比

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炎、消化不良、腹胀

65

65.0

皮肤及附件

荨麻疹、斑丘疹、红斑、皮疹、瘙痒、注射部位痒痛

28

28.0

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乏力

3

3.0

心血管系统

胸闷、静脉炎、心动过速

2

2.0

呼吸系统

咽喉肿痛、咳嗽

1

1.0

运动系统

下肢疼痛

1

1.0

合计

100

100


2.5转归情况分析

从转归情况分析,患儿发生不良反应之后,通过调慢速度方式处理,症状改善,并未导致严重后果。

3讨论

阿奇霉素作为半合成抗生素,可以在敏感细菌导致的炎症反应、感染症状中应用,但有研究指出,尽管用药之后可以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但多数患者会容易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提高其用药安全性,以保证临床用药效果[3]。据本次研究显示,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3-12岁患儿中,这可能是因这一年龄段以非典型病原菌为重要病原体,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局限性。同时如果阿奇霉素应用不合理则会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以超说明书用药以及无指征用药等为主,由于儿童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代谢速度相对较慢,血药浓度比较高,半衰期将会延长,这也容易导致不良反应[4]。相比于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患儿,静脉滴注给药患儿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这主要是因静脉滴注给药可以使药物浓度在较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对患儿机体的刺激作用更加严重

[5]。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症状,另外一些患儿还会出现面色潮红、拒食、烦躁等现象。另外一些患儿还会出现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如果未及时发现则会产生严重后果,所以需要做好临床用药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对症处理。为避免阿奇霉素在儿科中的应用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在使用之前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对说明书用法用量予以严格执行,如果涉及到静脉给药则需要注意一次性穿刺成功,并保持低浓度、慢速给药,对用药细节予以严格把控。另外药师应将自身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做好用药宣教工作,使用药合理性提高。

综上所述,在儿科中,阿奇霉素的应用会产生不良反应,注重集中在3-12岁患儿中,静脉途径给药发生率更高,多数为轻度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转归良好,但也需要强化风险监测工作,使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危害降低。

【参考文献】

[1] 吴国琴,王昌林. 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东方药膳,2021,01(03):36.

[2] 尹立华.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 健康之友,2021,02(04):283.

[3] 王红.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05):45.

[4] 王翠.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01):270.

[5] 刘艳.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