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优秀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2

培养优秀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梁佳意

广东省惠州市 惠东县梁化中心小学 广东省 惠州市 516323

摘要:心理素质是教育改革实践中对德育内容的拓宽,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因而,成绩优秀不再是好孩子的首要标准与唯一指标,而成绩好的学生习惯了鲜花和掌声,心理素质往往比普通学生还要更加脆弱。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对孩子心理素质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教育。因此,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更需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关键词:良好;心理素质;品学兼优


一、优秀生普遍存在的负面心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家庭的富裕,特别是独生子女的诞生,使许多小学生习惯了衣食无忧、娇生惯养的生活,他们思想单纯,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加之独生子女大多受到双亲家庭的溺爱,在幼年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对以后的成长相当不利。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是恃宠生娇,养成了“刁”、“小”、“巧”的坏习惯。有的优秀生虚荣心重、妒忌心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有的优秀生“自我中心”太严重,自私任性,只要求得到别人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却从不懂得也不会关心、理解和尊重别人,因此在班中人际关系比较差。有的优秀生自理能力差,从不干家务活,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分低能儿”。还有的优秀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住小小的打击与挫折,在学习或生活中稍不如意,就萎靡不振,意志消沉。以上种种不良的心理倾向,都将影响着优秀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生的心理素质脆弱,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逐步成长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学习、生活及日常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秀而过分宠爱,忽略了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在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的同时,更加关注优秀生的思想动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1、培养优秀生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阶段,要注重培养优秀生健康的人格,特别是正确看待分数这一方面。如发现学生存在不良的心理倾向,应及时给予指导和教育。在一次语文检测中,我班许倩同学得了89分,排名第三,我在班上也表扬了她和其他几名同学。不料,第二天她妈妈却告诉我,那天她回到家里大哭了一场,因为她只考了89分。我了解情况后便多次找她谈心,教育她不要太在意分数和名次,虽然考试分数直接取决于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它在很大程度还取决于考题的深浅。分数和名次并不是衡量学生成绩好坏、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志,分数高,并不说明你聪明过人或今后一定有所作为;分数低,并不代表你愚笨,将来一定没有出息。重要的是看你是否真正付出过努力,是否有刻苦学习,并且能持之以恒。还给她说了古今中外有关这样的例子。现在,许倩同学对待学习的态度已经明显改变了,她不再为分数而学习,而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

2、培养优秀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即交往能力。包括听、说以及使自己成为集体一部分的能力。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他们以后能否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担任班队干部或学生代表,经常要处理班级中事务,容易和同学发生矛盾,如果不善于处理这种矛盾,就会被同学孤立。因此,必须注重培养优秀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与同学相处,把自身融于集体之中。在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中,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小组,搞小发明,写小论文。学习委员刘丽被冷落在一旁,无人搭理。后来,我了解到刘丽作为学习委员,平时要收发作业本,早读课还要带领同学读书,有时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很多同学对她都很反感。我摸清情况后,给她提了几点建议:一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是严格要求他人的前提。作为班干部,更应该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公约,使自己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从而起到“身正而令行”、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公私”分明,宽于待人。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不要带到平常的交往中,也不要寻某个同学有“偏见”。与同学交往必须真心实意,对朋友的缺点采取较宽容的态度,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关键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要有爱心,关心尊重别人。在交往中,要懂得礼貌、合作和守规则。多考虑同学的意见和建议,观点不一致时,要互相商量,游戏时要遵守规则,让大家觉得你和他们一样普通、友好、真诚。自然,同学们就会从心底里接纳你,并且喜欢你,拥戴你。在听从我的建议后,现在刘丽已经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

3、培养优秀生正确自我评价的能力

成绩优秀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觉得自己鹤立鸡群,应该得到老师的“另眼相看”,看不起其他同学。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教育他们树立正确、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的能力,不要对自己已有的成绩感到沾沾自喜,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身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自己与自己比较,有战胜自我、挑战自我的决心,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竞争中的胜利与失败,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人的创造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达尔文因此创立生物进化论,牛顿因此创立力学定律。其次,鼓励优秀生多参与课内外的有益活动和体育运动,为他们创设参与的机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子行为不再可取,那样只会使自己成为“高分低能”的人。

因此,对优秀生必须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不能“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要真正把自己看作集体的一份子,一个个人,实现由中心人物向普通一员的转变,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学习和生活。

“心理素质”包含着具体而广泛的内容,我们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进行具体的引导和教育,使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 潘鑫.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 魅力中国, 2019(13).

  2. 钟富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甘肃教育(7):1.

  3. 傅文第.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的内容与途径[J]. 教育管理, 1996(0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