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地区高三班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浅谈农村地区高三班级管理

高玉

四川省兴文中学校 四川 兴文 644401

一提到高三,大家心里不免一紧,因为这是一个关键而又敏感的时期。它的关键是在于它是每个同学进入理想大学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学生的转折点。它的敏感是因为每个同学、每个家长,甚至是每个老师、学校、社会的太过于在乎和关注。而作为高三的一线管理者---班主任,这一身份和角色的作用就尤为突出和重要。尤其是作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的班主任可能面对的管理问题和压力就更为具体。长期坚守在一线的我,也有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共勉。

(一)要落实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高三又是常常被忽视的版块,因为大家都觉得高三的重中之重是抓学习成绩,但殊不知抓好了班级常规管理对整个班级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班级常规管理比较重要的部分:(1)纪律上要松弛有度。有些班级纪律很严,不容许学生犯一点点错误,有些班级的纪律很松,老师与学生几乎打成一片,称兄道弟。在我看来,在课堂上老师就应该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就要认真的听、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下,如果遇到了问题,可以像父母或朋友一样与老师进行交流。在高三这个关键的时期,班主任应该来得比学生早,走得比学生晚。多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多与学生泡在一起,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处理,甚至是不让问题出现,予以预防。(2)教室物品的整理摆放和卫生。有些人认为到了高三就应该把全部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整理物件和卫生,那不是在浪费学习时间吗?其实不然,越是到了高三,越要注意教室的整洁,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要让他们自己整理,一来可以转移学习的压力,二来可以培养他们做事有序的好习惯。

(二)寝室管理

寝室是学生生活的地方,也是最能反映学生真实情况的地方。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班主任需要随时进入寝室,主动发现学生生活上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去解决,这样才能让学生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还要积极指导学生打造属于高三特色的寝室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寝室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只有学生少生病,才能使高三的整个学习时间得到保障。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加强寝室管理能做到的。

(三)周末和假期的管理

周末和假期的管理是班主任管理中最难的一个版块,因为这个时期学生没有集中在身边,并且这个时间段出现的问题不易发现和解决,具有很大的隐患。尤其是处于我们这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学生。学生出现两种主要情况:一种是周末长期不回家,另一种是回家缺乏监管。这时班主任就要主动去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家庭动态,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要有不同的解决策略。比如对于长期不回家的同学,班主任可以向学校申请一些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活动,让他们的周末生活丰富起来,也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而对于周末缺乏监管的学生,班主任应该随时用各种通讯方式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形成家校有机的结合,更好的管理孩子。

(四)心理疏导管理

在面临人生的重大转折时,作为成年人都难免会出现焦虑、兴奋、激动等情绪,更何况是高考,它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关注,正是这种万众且瞩目,就会给这群心智还没完全成熟的高三学生各种各样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这些对心理造成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而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教育一线的高三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各方面都不占优势的农村孩子,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更具体些,要克服的困难就相对更多些。但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我们都要以学生为本,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研究存在心理障碍的成因,帮助他们及时地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备考迎考。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做好高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面对高三学生、尤其是农村的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其心理问题。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存在什么问题。作为教师,要细心捕捉他们的情绪波动原因,平时就要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从听课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成绩、行为处事等细节去发现学生心理变化的迹象,及时把握学生的情绪脉络,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平时的处理措施如下:

成因一:学习环境相对较差,造成的心理落差大。地处农村偏远地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都不及城里的高中,学生就会用现有的条件去比较自己未来的前途。

措施: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正面地积极引导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是由内因决定的,即学生本人的主观因素起着关键性作用;但与此同时要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尤其是教室和寝室布置一定要干净整齐,就算条件差点,但能让学生在比较洁净的环境学习,这样也能为烦躁的心情增加一份清新剂。

成因二: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与学习目标不相匹配而产生的焦虑心理。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很想考大学,但他们来自农村,成绩都相对较差,这样现实和理想就产生了差距。

措施:作为教师,这时既不能打击他的自信心,也不能盲目攀高。班主任得时常召开班级任科教师会,制定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标杆,针对各个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以月为单位制定出各学科的阶段性目标。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去激发他们的斗志,以达到最终目标。这样既能让他们不去想太多而产生焦虑,还能让他们去落实一个个小目标来增强学习信心。

成因三:花在学习的时间多但效率很低。一些学生学习很努力,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但得到的效果却很差,这就会造成一种心理不平行,也就很难坚持下去。

措施: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相对较差,而作为拥有考试经验的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考试成绩,帮助他们去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高考除了考察学生的意志力以外,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组织好各位科任教师“授之以渔” ,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且越到高三后期越要注意考题的精选,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成因四:学生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的认知能力有限,尤其是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下不能理解学生的那份努力和坚持。有些甚至给学生打退堂鼓,让学生进退两难,不知所措。

措施:作为班主任就要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建立家、校机制,让家长能理解学校,能理解学生,让学生认真大胆学习,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成因五:多数为留守学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处于农村地区,为了生计,大多家长外出打工。大多的留守学生,长期住校或住亲戚家里,与父母的联系只是一通电话,得到的家庭关爱很少,心理有事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日积月累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措施:作为班主任在学校就要在其中起到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时常去寝室了解他们的想法,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他们有一种被关爱的感觉,和他们成为朋友、成为家人。

成因六:学习繁重,课外活动少,压力得不到释放。高三学生的大多时间都被学习占据,从早到晚都沉浸在听课、做题、反思、总结中,长期处于坐的姿势和长期处于学习的高压状态,难免不会郁闷。

措施:高三的体育课是必要的,并且老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一是为了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二是可以增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可以通过运动减轻长时间由于坐姿而导致的身体不适,使身心得到调适。同时班主任要根据具体情况(如学习状态的好坏)在班上开展一些趣味性强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比如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等),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节。

总之,高三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需要班主任长期的坚守与陪伴。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成绩来评价和培养学生,而通过以上的管理,应该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生活优雅者。高三,就是这样的一个培养中转站,而我们老师也是唯一一种与学生没有血缘却又希望他们都有一个美好未来的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