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幼小衔接----深圳市定点康复机构特殊儿童幼小衔接现状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2

方兴未艾的幼小衔接 ----深圳市定点康复机构特殊儿童幼小衔接现状与展望

李飞华 1邓永兴 2 缴洪勋 3

1.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 2.3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摘 要: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身心障碍等原因,特殊幼儿的适应能力较低,能力提高缓慢。他们要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需要有特别的关注和支持。对于特殊幼儿来说,幼儿园融合是其发展路径之一,机构康复也是促进特殊幼儿发展的重要途经,幼小衔接是帮助特殊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特殊儿童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何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科学、合理、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也是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育康复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康复机构;幼小衔接;现状与展望

随着融合教育在深圳的全面开展和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为了能够让适龄特殊儿童顺利进入普校就读,尽快适应普校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深圳市许多康复机构开展了特殊儿童幼小衔接教育培训工作。2021年初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联合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教育康复学组采取网络调查方式,对深圳153家定点康复机构发放问卷,通过问卷星收集调查数据,共计回收到4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7份,其结果对后续进一步推进深圳特殊儿童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1. 师资队伍确保幼小衔接工作质量

37家机构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年限在5年以上的占比18.92%,3-5年的占比29.73%,1-2年的占比35.14%,5年以下的机构大多受特殊教育推进计划影响而开展。从事幼小衔接工作教师人数共计226人,其中有27个机构有专职教师。师资所学专业主要有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技术、心理学、社工以及其他(音乐、护理、汉语言文学等),专科学历的师资占比89.9%,本科学历的师资占比59.4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师资占比8.11%。具有从事幼小衔接教育5年以上师资的机构近15家,具有从事幼小衔接教育3-5年师资的机构近24家,具有从事幼小衔接教育1-2年师资的机构近20家,7家从事幼小衔接教育的机构有1年以内的师资。师资多数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师资的稳定性较好。专业范围广的师资队伍配置,符合各机构开设的幼小衔接课程的基本要求,能较好的确保幼小衔接工作质量。

  1. 幼小衔接工作满足学生及家长需求

37家机构年均招收408名特殊儿童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平均每家机构每年招收11名特殊儿童。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的服务期分为三个月、半年、一年不等。许多机构根据家长的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每周为学生安排相关课程和课时就衔接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接受培训的特殊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56.76%有明显改善。特殊儿童家庭希望参与幼小衔接培训的意愿强,数量多,特殊儿童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有其必要性。37家机构中,近34家机构招收精神类障碍和智力障碍的学生,10家招收多种障碍的学生,2家招收肢体障碍的特殊学生。由此可见,精神类障碍和智力障碍的学生是参与幼小衔接的主要群体。招收残疾等级为一级的康复机构占比最低,仅为18.92%,招收残疾等级为三级的康复机构占比最高为94.59%。经过幼小衔接,平均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比例为49%。

  1. 家长对于子女进入普校就读的期望值较高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和总结能够看出,每年有400多名特殊儿童参与特殊儿童幼小衔接的培训,足以见得深圳特殊儿童家庭希望子女进入普校就读的意愿还是十分强烈的,能够提前为特殊儿童进入普校就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希望通过参加幼小衔接培训使特殊儿童更好适应普校的学习生活。

  1. 机构在往双向衔接努力

在缺少政策及专项资金的情况下,各机构能够结合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主动开展相关培训,体现了机构的责任和使命。37家机构中,建立了系统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的有29家,占比78.38%。并总结和分析特殊儿童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也在思考建立健全管理和培训制度、课程设置及特殊儿童幼小衔接的双向衔接。2021年初,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无疑是全国儿童和家庭的福音。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从业者将进一步落实《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指导要点》,全面分析特殊儿童与普通幼儿的能力差异以及特殊儿童幼小衔接需求,更加细致的将幼小阶段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关键能力给予发展目标、表现和教育建议方面的指导,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在特殊教育幼小衔接领域落地。

五、完善学前融合教育

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幼儿园服务的对象既有普通幼儿、又有特殊幼儿,而且工作实施也要确保教育、康复、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融合保教措施。幼儿园应为特殊幼儿提供相应的康复教育设备、物理环境和和师资方便幼小衔接教育课程的展开。同时设置适应其发展的制度文化,建立普通儿童及家庭对特殊幼儿的接纳和支持的氛围,为特殊幼儿提供更加宽松的教育制度保障和心理环境。

六、幼小衔接需要抓核心目标

幼儿园及康复机构都应该遵循《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要求和具体做法,以促进特殊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在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四个方面为衔接课程的主要内容,充分明确幼儿实现入学准备的合理期以及与特殊幼儿入学准备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及发展目标的价值,应用科学、合理的教育理论、教育途径及教育教学方法、康复训练方法,有效帮助特殊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融合教育是新时期特殊教育的趋势,特殊儿童幼小衔接教育为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立足长远,尽早为特殊儿童的发展未雨绸缪,不断探索特殊儿童幼小衔接教育模式,从早期干预开始就逐步培养特殊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及相关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用正确的方式和科学的方法支持特殊儿童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丽君、王秀琴.融合教育中的特殊儿童和他们的阳光伙伴——以北京海淀区玉泉小学阳光伙伴课程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1(3):25-27.

[2].方生桃.幼小衔接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贡献分析[J].学前教育2021(5):173-174.

[3].韩郁香.幼小衔接:融合教育向学前延伸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9(13):16-18.

[4].李娟.浅谈如何做好学前自闭症儿童幼小衔接工作[J].教育现代化2017, 4(49):203-2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