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8
/ 2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的影响

王娜

彭水县人民医院 4096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评分,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加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心理状况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多采取肾移植、透析等方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虽然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效果并不显著,不仅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1]。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者;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脏器功能重度衰竭者;②既往有精神病史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7~75岁,平均(60.97±4.35)岁。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8~74岁,平均(60.98±4.32)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开窗通风以确保病房的空气流通。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1)心理护理:①启发式心理护理:采用鼓励、暗示的方式让患者主动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引导、鼓励,消除其负面情绪,也可安排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进行交流,增加患者的信心;②讨论式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定时组织患者参加讨论,双方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发表看法,予以患者表扬和肯定,放松患者的心情;③开放式心理护理:入院后,详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回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2)病情监护:对患者病情进展、治疗进度及效果进行详细了解,并密切关注其心率、血压、脉搏及呼吸,并做好记录,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3)用药及饮食护理:叮嘱患者谨遵医嘱用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静脉输液患者的滴注速度,并对用药反应进行观察;告知患者多食高维生素、高优质蛋白质及低脂低盐的食物,增强其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评分,统计护理满意度。

评分标准[2]:①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②抑郁自评量表(SDS):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总分≥73分:重度抑郁;③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6100b47b708c1_html_31696b0d0e41bda3.gif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评分比较: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评分比较(6100b47b708c1_html_31696b0d0e41bda3.gif ±s,分)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能力

心理状况

观察组

46

88.48±4.02

51.24±3.33

对照组

46

79.79±4.88

55.63±3.65

t值


9.322

6.026

P值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6

43(93.48)

2(4.35)

1(2.17)

45(97.83)

对照组

46

30(65.22)

6(13.04)

10(21.74)

36(78.26)

χ2





8.364

P值





0.004

3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迁延,属于非逆转的终身性疾病。若患者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常需要接受穿刺检查,导致其心理应激反应较大,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重要。

李佩丽[3]等研究指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进而致使病情加重。因此,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在增强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控制疾病的发展。本研究显示,实施心理护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较高,抑郁等心理状况评分明显较低,说明此护理手段能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这可能在于:心理护理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等方式,让患者主动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耐心答疑,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对患者的看法予以表扬和肯定,有利于放松患者的心情。李潮华[4]等研究发现,心理护理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护患矛盾。本研究中,实施心理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高于常规护理的78.26%。提示心理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还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加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玉平,刘静,朱路路.焦点式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27.

  2. 刘婷,李建荣,宋雯雯,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5(2):374-378.

  3. 李佩丽.心理护理干预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6):27-29.

  4. 李潮华,梁燕崧,龚亚琪,等.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延伸护理新模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6):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