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永昌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张志琴

甘肃省永昌县第四小学 甘肃金昌 737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等原因,农村学校学生主要以留守儿童为主,这一问题早已成为了一个社会性质的问题,特别是我县西河片三镇,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长期由爷爷奶奶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些学生接触外界面较窄,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方共同努力,协同配合。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县上下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安全问题,逐步加大了政策、资金、人员的支持和投入,通过各单位(部门)的综合治理,学校各层面的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的关爱帮扶,特殊群体学生幸福感和安全感逐步增强,创造出了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一、现状分析

  1. 基本情况。永昌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3所(中小学24所,在校学生23386人;幼儿园29所,在园幼儿3699人),留守儿童216名,特殊家庭学生1489人,占学生总数的6.5%。

  2. 原因分析。学校教育管理还不够精细。一是重智轻德的现象依然存在。学校对德育教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为片面追求教学成绩,思政课有时被挤占,用于文化课的复习;对思政课内容挖掘、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式革新、高素质教师配备等方面还不够,与语数英三大门课程的教学地位上有差距。二是校园欺凌防范和管控措施还不够细化。个别学校“无欺凌校园”和“友善班级”创建活动效果不够理想,学校和班主任对学生动态未达到精准掌握,特别是对学生之间的小摩擦、小纠纷,以及语言讽刺挖苦、起不雅绰号,小团体、哥们义气等不重视或调解不到位。三是学校安保力量相对薄弱。全县各学校普遍存在保安和门卫“老弱化”现象,平均年龄在51岁左右,其中55岁以上的43人,占总数的37.4%,取得保安证的83人,占总数的72.2%,并且大部分为从教学岗位退下的教师和临时人员,遇突发极端事件,制暴防暴能力相对弱。家校共育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部分学生缺失家庭关爱。日常生活由祖辈照料或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管理学生占比较大,缺少父母的温情抚慰、学习指导、道德引领、行为监督,这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律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性格孤僻自闭,容易厌学、逃学。二是个别家庭过分溺爱孩子。主要表现在厚爱有余严管不足,随其任性发展。追踪一些特别不服管教、甚至派出所也没办法的“问题”学生,其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失基本原则,从小姑息迁就,不接受老师同学批评教育还要“闹”,中学阶段更加叛逆,甚至连家长也放弃了。个别家长不注重自身言行,给女孩子化浓妆穿奇装,过早成人化,早恋现象严重。三是家校共育的合力不足。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过高,认为政府包办了一切,特别是对幼儿和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庭投入精力、资金等偏少。大教育环境县城不如河西堡片区,与市区差异更大。各学校对开展课后服务顾虑重重,怕社会不理解、怕家长不满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上还有冲突。因教育理念和认识的偏差,个别家长不敢主动向教师询问孩子情况,特别是学习之外的行为习惯等,而教师又怕引起误会不愿主动向家长沟通学生不良情况。特殊群体学生家庭教育有待加强。特殊群体学生家庭主要由单亲、离异、留守等类型,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心理上有缺陷、思想和行为上复杂极端,学校和教师在教育管理上难度大。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亲家庭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不能很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对孩子在思想状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及时的发现,使自己孩子性格变的内向,不愿与人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自闭症、孤独症,行为偏激。二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性格比较叛逆,易引发安全隐患。12至15岁的学生正经历着迅猛的生理发育期,身体的改变使他们无所适从,知识和视野的开阔,使他们对外界充满兴趣。这时期心理变化和渴望独立的要求非常明显,但现实生活中有往往被压抑、禁锢的太死,出现这一情况家长和教师应当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心理疏导不够及时,学校心理咨询室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有些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存在“兼而不专,专而不精”的现象,特别是与一些家庭不完整、不和谐、性格过于内向,争强好胜的学生缺乏沟通交流。

二、对策及建议

(一)以加强管理为抓手,切实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把思政课教育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让思政课更加丰满、更加有趣、更受师生好评。二是学校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强化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对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法治教育、卫生防疫等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公德,上下学不并排走,不驾驶电动车载人等。

三是强化基础保障。持续加大“三防”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校园安保水平。不断健全校园安全事故应对机制,各学校、幼儿园要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将安全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并积极探索建立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制度,依法处理学校安全事故赔偿纠纷。

(二)以家校共育为抓手,切实提高学生教育能力。一是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建立家校共育长效机制使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强化风险防控和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袒家庭条件好和学习好的学生,要从内心深出消除贫富歧视、消除对学困生的言语伤害。三是教师要严格从教行为,规范布置作业(尽量不要通过手机、微信等方式布置作业),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等。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切实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作用,积极主动为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认真评估和筛选有问题人员,因人施策,制定“一对一”帮教措施。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按照每500名学生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500—1000名学生配备2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规定执行,要坚持走出去的原则,以心理健康教师外出培训为手段,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新媒体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精品活动为载体,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氛围。三是抓咨询服务工作。要拓展咨询服务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利用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抓好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帮扶工作,在物质和精神上对留守儿童和特殊学生给予关爱,使留守儿童和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

【备注】此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94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