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滨水景观风貌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地域文化视角下滨水景观风貌设计探讨

张舒

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海南三亚 572000

摘要:城市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支持,水域对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河流对于地域文化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城市景观文化中,滨水景观属于城市公共开发空间的重要组成。城市在进行整体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点,而滨水景观风貌设计比不可少。在对城市滨水景观风貌设计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景观风貌物质形态设计,对于滨水景观风貌精神文化塑造同样需要重视。如何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同时,将滨水景观风貌设计工作符合区域文化特征,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文章就结合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三亚市崖城区的母亲河——宁远河,以宁远河北岸景观风貌改造项目为例分析地域文化视角下滨水景观风貌设计,希望可以促进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风貌设计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滨水景观风貌设计

引言

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借鉴其他城市规划格局,但是这种千篇一律的城市布局很难体现出城市特色,使得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很难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城市需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进行规划,特别是对滨水景观风貌进行合理设计,体现出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近年来,滨水景观设计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因此文章尝试通过地域文化引导设计的方法对滨水景观风貌设计进行改造,确保城市滨水景观风貌能够更加符合城市地域文化,塑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滨水景观风貌。

1滨水景观风貌的设计特点

1.1安全性

在对城市滨水景观风貌进行设计活动时,首先要保证景观区的整体安全性。在设计景观区亲水活动设施与场所时将安全性作为基本设计准则,重点考虑景观区护栏、安全标示、路线导向系统等等。

1.2实用性

进行城市滨水景观风貌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景观区功能的实用性。景观区设计实用性重点体现在景观区的人性化设计,景观区的无障碍设计,景观区的交通流线设计以及景观区功能布局设计达到,设计重点考虑到实用性。

1.3生态性

对于城市滨水景观风貌,设计重点就是景观区的生态性。对于城市滨水景观来讲,其是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统之间的交界处,区域具有复杂的生物特性、生态特性。作为城市重要命脉的水域,由滨水景观区进行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蓄水调洪、水质涵养、维护大气成分稳定等功能的承载,滨水景观还能够改善城市气温、净化城市空气以及吸尘减噪的生态作用。所以,生态性设计是开展滨水景观风貌始终要坚持的原则,通过塑造生态可持续滨水景观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1.4景观性

作为城市滨水景观区,开展景观风貌设计时也需要保证其景观性,建立景区的目的就在于提供给城市居民舒适的景观体验。因此,在开展滨水景观风貌设计时要将自然景观元素充分展示,在其中融入人文景观元素,打造具有诗意、优美、理想的景观空间,为城市居民以及游客提供良好景观风貌的空间,吸引大众前来观赏。

2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滨水景观风貌设计(以三亚市崖州区宁远河北岸景观风貌改造项目为例)

2.1项目情况概述

本次项目为三亚市崖州区宁远河北岸景观风貌改造项目,项目占地面积6.5公顷,涉及到宁远河北岸,崖州大桥至过水桥之间,河堤路北侧临街建筑以南至宁远河河道岸线之间的景观设计。

2.2设计构思及改造方法

2.2.1设计规划方案构思

落实河堤路上位规划道路红线范围。

河堤路南侧滨河区域:根据水文条件梳理护岸及岸线条件→根据城市生活习惯划分岸线功能及形式。

河堤路北侧临街区域:原有违规雨棚拆除→留出空地→增加停车场步行道→增加商业连廊、广场、绿化、小品雕塑。

2.2.2滨水景观改造方法

(1)与所在区域生活习惯有效结合的景观交通流线设计

本次项目设计的景观交通流线是在城市肌理现状基础前提下,设计出纵向交通通廊。本次交通流线重点增加游客步行观赏的体验,在保证人行交通流线(连贯的人行道)能够便捷快速的基础上,让受众可以有丰富的观景体验,可以在其中休闲的漫步(滨水栈道、商业休憩设施等)。

60e7ba77a0817_html_4aeffb941cdd2ef0.png

图1 项目规划

(2)“增添生态沟”设计

通过增添生态沟的设计手法,让车行道的雨水向路边沉淀池进行汇流;人行道的雨水向生态草沟进行汇流,土层含水饱和以后水位会有所上升,水位高于雨水口顶面标高时溢流入雨水口排入下游雨水管道系统排走。本次设计选择耐污耐涝乡土植物作为绿化植物,种植用的土壤要求较好透水性,种植土与路面之间的高度差值为10cm,溢流式雨水口与路面差值为5cm。

(3)调整绿化效果

本次设计的绿化植物都是本土植株,且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性。

景观风貌区内选择种植的植物主要有椰子树、槟榔树、青皮竹、芦苇等,适当的添加雨树、海南酸豆树等,减少成本同时有保证一定的生态性。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实现滨水景观风貌快速绿化,可以选择速生树种和景观树混合种植的方式,将骑楼建筑历史感和宁远河的生生不息进行充分营造和烘托。

(4)增设主题广场

通过增设打柴舞广场,平常时间可以用来当做居民健身的广场,遇到节假日则可以用来举办节庆活动以及各种大型文艺活动。

设立古镇商业广场,本项目本来就是当地区域夜间的商业娱乐生活聚集场所,在设计上将原有商业功能有所保留,适当改造商业空间景观,使广场更加具有特色。

设计记忆碎片文化广场,在广场通过景观水景以及铺装活动,集中展示崖城文化缩影,在展示文化的基础上提供一定教育作用。

设计滨水广场,为游览者提供观赏水景景观的重要场所。

设计其他生活广场,主要包括韵律广场、安宁广场、树阵广场以及街巷广场。本次改造项目与城市主城区紧紧相邻,是对居民娱乐生活空间的重要延伸,因此需要通过进行各种休闲广场的间断性布置,增加一些景观建筑小品比如文化科普墙、人文雕塑小品、特色城市家具等等。

(5)文化故事铺装

设计文化故事铺装,主题包括氛围迎宾、礼教、求知、和平,表达形式包括卵石拼花地雕、花岗岩地雕、汗喷地雕、铜质地雕、木铺装等等。

滨河一侧景观铺装以木铺装和卵石铺装等自然取材的软质铺装为主,临街一侧景观铺装以花岗岩拼花、铜质地雕等人工制造的硬质铺装为主。

与此同时,在广场节点的连接段主要通过自然元素较强、尺度较小的线性道路进行连接,本项目以木栈道为主要线性交通。

(6)增设便民设施

对于滨水景观风貌区,在景观小品取材上倾向于自然的软性材料,例如木质座椅、木质花箱、卵石花池、茅草凉亭等,同时要在细节上增加地域文化特色。

(7)补充标识系统

运用崖州南洋文化惯用的几何图案和古城红墙青瓦建筑风格等元素,进行VI系统设计。

(8)建立功能化的滨水高程体系

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空间来讲,在体现亲水功能的同时确保堤岸具备良好防洪功能。对于滨水高程体系需要重点处理,本次改造项目因为具有较高的防洪标高,但存在较低常水位线这一现实情况,借助连贯的花池成为防洪堤中的组成部分。通过设计水箱涵,在为滨河景观提供充足的大面积台地空间基础之上,有可能充分满足过洪需求。对于整体高程充分利用现状标高,高程较高处与道路相互毗邻,通过设置广场与连贯人行道路。较低标高较为亲水,考虑到行洪安全问题建立分散布置体量较小的亲水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选择三亚市崖州区宁远河北岸景观风貌改造项目作为案例,分析地域文化视角下滨水景观风貌设计,来制定出滨水景观风貌设计的地域化表达方法,以提供给当前城市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思路。本次研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但由于时间有限无法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因此希望后续研究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

参考文献

[1]陈思.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四川省富顺县滨江带为例[J].西部皮革,2019,41(10):38.

[2]胡亚利.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滨水景观设计[D].湖南工业大学,2017.

[3]周亦白.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滨水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7.

[4]宋雨宸.促进城市景观提升的滨水区公园规划设计——以长沙市天心区湘府大桥东岸体育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风景名胜,2019(0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