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产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3

浅谈围产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杨怡然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1100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医学的服务方式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围产期医学服务方式的变化。这一种方式是从以母亲为主体转变为以母子为主体,从怀孕到分娩,这是一个完善的生理过程。对于孕妇和胎儿而言,作为患者,他们是一个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的群体,这就使得孕妇及围产儿需要我们的帮助和保护,因此把医疗干预转化为医疗保健和支持,把单纯的医疗转化为全面的身心保健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近十年来,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已经形成,围产期的心理保健是预防保健医学的主要支持项目。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是简单地探讨围产期妇女的心理保健内容。

关键词:围产期妇女;心理保健;有效方式;

在我国从怀孕第二十八周到分娩后第二天的这段时间被定义为围产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产妇需要注意围产期时的心理保健。有效地开展心理保健能够降低母体和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当前出现心理异常的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怀孕,分娩和产褥期间,妇女不仅承受身体压力,而且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围产期妇女会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些妇女甚至患有精神障碍,即产后抑郁症。这就要求产科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采取健康教育等有效措施进行疏导和调整,以使她们安全,健康地度过围产期。

  1. 围产期妇女的心身障碍现状分析

1.孕妇的心理状态
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怀孕和分娩是育龄妇女自然的生理现象,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不顺利的生活事件,在一定的程度上构成孕妇心理压力产生,使孕妇遭受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诸如怀孕和分娩等心身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女性身体内分泌系统出现了变化。根据孕妇的性格特征和所面对的生活状况,她们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沮丧,强迫,敌对和恐惧。但是,据相关资料表明大多数孕妇可以适应妊娠,分娩和产后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但是有些孕妇不能适应并且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从而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因此,在面对这一种情况,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处理。

2.孕妇的心身障碍对母体的影响

(1)致使流产按照相关的资料表明,在孕妇群体中有着百分之三的女性,因为不能有效的调节自身的心理状况,从而引发流产。

(2)负面情绪怀孕反应使孕妇难以保持快乐和平静的情绪,并且更有可能产生紧张,焦虑,烦躁和其他负面情绪。在某些情况下,负面情绪会导致孕妇呕吐,恶心等等反应,如果不能及时的开展处理,便会形成恶性循环。

(3)身心障碍除了怀孕的生理变化外,围产期妇女还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学研究发现,容易患心身障碍这种疾病的患者经常不喜欢交流,并且在怀孕阶段中不能很好地适应,例如对月经,性行为等产生恐惧和焦虑。据相关资料表明,女性在怀孕初期时,她们的焦虑和抑郁症十分容易致使她们出现身心障碍的情况。许多产后抑郁的研究表明,产前焦虑与抑郁和产后抑郁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发现部分抑郁产妇对分娩极度恐惧和焦虑,产后对分娩的评价主要是不愉快,痛苦,消极,这一些因素都是抑郁所导致的情况发生。

3.孕妇心身障碍对婴儿的影响

(1)体重异常多个研究发现,怀孕期间的焦虑和抑郁会增加早产的几率,致使婴儿的出生体重不正常。

(2)中枢神经发育异常孕妇如果在怀孕的阶段中出现妊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可导致胎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部血液供应,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孕妇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甚至会导致胎儿出现畸形。

二、影响孕产妇心身障碍的相关因素

1.抑郁因素焦虑是对任何危险所产生的反应,焦虑的基本情绪是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心理紧急状态下的情绪反应,因此其生理反应主要是应激反应。产妇反应的机制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当孕妇在处于压力状态时,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胎盘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进而引起孕妇的一系列应激反应,从而对母子造成一系列影响。

2.生物学因素习惯性流产,胚胎停滞,胎儿畸形,以前未顺利分娩的孕妇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有阴道出血,妊娠呕吐,羊膜穿刺等情况发生。

3.心理因素,性格不稳定,情绪控制差,敏感,悲观,神经质等等因素,都会使得孕妇在怀孕期间更容易出现心身疾病。有计划性怀孕的孕妇对身体变化有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妊娠反应,而意外怀孕的孕妇可能会有心理冲突,引起各种负面情绪和强烈的压力反应,并容易产生焦虑,沮丧,易怒和其他心身疾病。

4.社会因素社会医学早已被发现,经济水平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许多研究表明,低收入和经济状况不佳的孕妇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国外数据表明,受教育程度与焦虑和抑郁呈负相关。在我国也有报道说,如果孕妇的文化程度越低,她们的焦虑就越严重。从婚姻状况的角度来看,单身,再婚,不稳定的婚姻状况以及与丈夫的紧张关系都容易导致心身疾病。

5.行为因素国外数据显示,吸烟,饮酒,滥用药物和其他不良行为与怀孕期间的心身疾病有关;怀孕期间暴露于计算机,装饰,微波,辐射和其他社会环境污染的风险增加,而这些因素很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例如孕妇的压力和焦虑。

三、围产期妇女心理保健内容
那么如何使围产期妇女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情呢?从医务人员的角度出发,要抓好上述因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指导,通过对围产期妇女及其家人的沟通和解释,帮助他们认识孕期好心情的重要性,让围产期妇女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围产期妇女感到舒适,舒心,减轻心理负担。其次,要帮助围产期妇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注意合理营养,合理安排生活,适当运动,避免怀孕初期和晚期吸烟,饮酒,滥用药物和性行为等不良行为。注重健康教育,通过组织特殊的孕妇学习班,让孕妇充分了解妊娠,分娩和特殊生理变化的全过程,学会自我保健和监测胎儿异常的能力。增加认知以减少产前压力和恐惧,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

2.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围产期妇女注意心理咨询,遇到不满意的事情,应找专业人员进行解决,并根据怀孕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运用孕期母婴互动关系,进行心理咨询。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冥想音乐和自然之声的引导下,让围产期妇女的身心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消除紧张感,忧虑,沮丧和其他负面情绪。使母子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信息传递,分享快乐,从而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自信心,顺利度过围产阶段。

3.加强健康教育,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因为产后妇女缺乏喂养经验。她们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母亲的角色,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感到紧张和焦虑。那么在面对这一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向产妇及其家人传授科学的喂养知识,以便分娩后让婴儿尽早接触和吮吸,增强母子之间的感情,并帮助产妇承担母亲的职责。另外,还需要让家人在行动上支持孕产妇,互相鼓励,这有利于培养乐观情绪,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4.加强分娩教育,对于诸多的孕妇而言,她们对分娩过程缺乏信心,担心分娩过程的痛苦。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利用心理知识消除了分娩妇女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从而使她们能够树立信心,正确地指导和协助分娩妇女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在这一个过程中,相关的护理人员就需要按照孕妇入院后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评估孕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并根据孕妇具体的生理状况进行宣传,指导和情感支持。同时,做好孕产妇的生活保健,帮助她熟悉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安排孕产妇在家庭病房内,由家人陪同。在家人陪同时,家人需要时刻关注到孕妇的心理状况,了解到最新的情况并告知护理人员。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监护,以使患者对我们有一种依存感,并愿意倾泻自己的心。最后,认真观察分娩进展情况,指导产妇合作在执行各种检查时,动作要轻柔,细心,及时告知分娩进度,增加分娩的信心,确保分娩顺利进行。
总体的说来,在对于孕妇心理保健这一个内容而言,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的角度来减少孕妇在不同阶段中的不良情况,帮助她们构建一种正确的心态,使其能够在最大化限度中保障孕妇和婴儿的安全。

四、孕妇心理保健应注意的事项
在各种孕妇的心理保健工作中,心理咨询是减轻孕妇心理压力,保持健康态度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应注意以下基本原则,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1.在医务人员和孕妇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保健有效性的关键。医务人员应以热情,真诚,友好和关怀的态度尊重孕妇。在此基础上,他们应该正确地感受到孕妇所说的话和感受,从而了解孕妇的处境和心理状态,并进一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孕妇感到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为后续的心理健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进行心理保健的过程中,医生应耐心聆听,认真观察服务对象的思想。在反复的交谈中,一旦分析了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就应尽快总结对服务对象需求的理解,从而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并帮助其改变不良心态。

3.为了尊重孕妇的价值观,医生不仅应该了解服务对象的价值观,而且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当自己的价值观不同于服务对象的价值观时,就不应有偏见。相反,一个人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4.为了鼓励孕妇参加咨询服务,医生不应强迫孕妇接受自己的指导。他们应鼓励孕妇积极参与,表达意见,提出问题并不断获得反馈,以便她们可以深入讨论并在解决疑虑后做出自己和适当的选择。

综上所述,这一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围产期心理保健工作,那么相关的护理人员就需要从多个方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围产期妇女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帮助她们度过心理应激期,使其能够在最大化限度中使得围产期妇女达到真正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谢慧.体育锻炼、心理干预联合应用对妇女更年期保健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3):173-174.

[2]盛宝珠.综合保健对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效能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09):83.

[3]冷嫦娥,欧琳霞,柴思锋,鞠爱萍,岳玉焕.产褥期新模式保健对产褥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42(08):995-998.

[4]石海梅,张兰兰,张元叶.体育锻炼联合心理干预在更年期妇女保健中的应用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9(06):56-57-58.

[5]苑华威.体育锻炼、心理干预联合应用对妇女更年期保健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0):124.

[6]彭丽欣.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临床疗效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8):60-61.

[7]诸琴.分析体育锻炼、心理干预联合应用对妇女更年期保健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4):196.

[8]王爱萍.围产期妇女的心理保健阐述[C].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浙江省内镜(腔镜)质量控制中心.2011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浙江省内镜(腔镜)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1: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