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2

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

王娜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 山东 新泰 27121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采取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04月--2020年10月对本院接入的100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进行分组干预,其中常规组50例采取常规体位,研究组50例采取非限制性自由体位。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剖宫率、新生儿窒息、尿潴留以及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分娩事件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待产,能够进一步缩短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产程时间,降低剖宫率,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孕足月胎膜早破;非限制自由体位;分娩方式;产程时间

孕产妇围生期比较多见胎膜早破,指的是孕产妇胎膜在分娩之前自然破裂,与感染、胎膜发育欠佳、宫颈松弛有关[1],这一情况在孕足月产妇群体中比较少见,发生率不足10%[2]。胎膜早破不仅会减少羊水量,诱发宫内感染、早产、脐带脱垂,甚至还会增大围产儿死亡率,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3]。近些年来,为了保证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安全生产,开始广泛推崇自由分娩体位,以此来改善孕产妇分娩体验,缩短产程时间。故而本研究特此以100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作为课题对象,尝试了非限制性自由体位,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00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纳入于2019年04月--2020年10月,根据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要求,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入组标准:单胎妊娠;基本信息完整齐全;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自然顺产分娩禁忌;妊娠期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骨盆狭窄。研究组观察对象年龄区间范围22-34岁,均龄(27.9±3.3)岁;妊娠时间38-40周,平均(39.5±1.5)周;25例经产妇、25例初产妇。常规组观察对象年龄区间范围21-34岁,均龄(27.7±3.4)岁;妊娠时间38-41周,平均(39.2±1.2)周;26例经产妇、24例初产妇。两组基本信息经过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

1.2方法

常规组50例采取常规体位,即:第一产程指导产妇保持平卧位或者是侧卧位,保持充沛的体力;步入第二产程后改为半卧,以膀胱截石位为主,然后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分娩。

研究组50例采取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即:第一产程时根据产妇意愿,医护人员指导产妇站立、坐位、躺卧,采取非限制自由体位,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神,具体(1)站立。略微向前倾斜身体,然后靠在医护人员或丈夫身上,温柔摆动骨盆;(2)坐位。在分娩球上趴着,略微向前倾斜身体,温柔晃动背部、腰部;(3)侧卧。根据产妇意愿以及身心感受,保持舒适体位,分开双腿,然后将软枕置于膝盖之间,间隔半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避免会阴水肿,期间注意胎心监测,一旦发现胎心异常,立即暂停自由体位。步入第二产程之后,指导孕妇改为半卧,以膀胱截石位为主,然后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分娩。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产程时间,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2)统计剖宫产以及自然顺产等不同分娩方式的例数,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新生儿窒息、尿潴留、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分娩事件。

1.4数据统计处理

统计学软件以spss22.0版本为主,导入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一步检验分析本研究课题获得的数据信息,其中计量资料包括产程时间,以(x±s)形式描述,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分娩方式、不良分娩事件,以%(率)形式表述,组间X2检验,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产程时间 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产程时间对比(x±s,min)

小组

病例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研究组

50

478.9±22.3

50.5±8.9

6.7±1.3

常规组

50

530.6±26.8

77.5±8.8

10.5±2.4

t

-

6.937

7.069

2.372

p

-

<0.05

<0.05

<0.05


2.2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分娩方式、不良分娩事件 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分娩方式、不良分娩事件对比

小组

病例

分娩方式

不良分娩事件

剖宫率

顺产

新生儿窒息

尿潴留

产后大出血

研究组

50

11(22.00%)

39(78.00%)

1(2.00%)

2(4.00%)

1(2.00%)

常规组

50

18(36.00%)

32(64.00%)

3(6.00%)

5(10.00%)

5(10.00%)

X2

-

5.134

6.007

p

-

<0.05

<0.05

3.讨论

胎膜早破严重危害着母婴健康,需要临床及早对症处理。孕足月胎膜早破通常好发于孕>37周,胎膜自然破裂后,会从阴道内流出无粘性、无颜色的水样物质,症状不明显,极易被患者忽略[4]。仰卧分娩体位在既往临床中比较多见,但是此种体位不利于宫颈充分扩张,有可能会延长患者产生甚至增大腰椎曲度,影响胎盘血液循环,提高患者难产风险[5]。故而本研究尝试了非限制性自由体位,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更短,剖宫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尿潴留、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分娩事件少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见,非限制性自由体位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分娩质量,优化其分娩方式,减少不良分娩事件,优势显著。在应用期间需要注意如果产程顺利,给予持续动态监测,等待产妇自然顺产;如果宫缩不规律,需及时引产;如果感染严重或者是胎位不正,及时剖宫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总而言之,非限制性自由体位作用重大,能够显著改善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分娩质量,值得现代临床广泛借鉴。

参考文献

[1]符静,郑卫红.自由体位待产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分娩率及产程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3):26-27+48.

[2]杨敏.采取自由体位对头位已衔接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9):72-74.

[3]熊金兰,江碧艳,李克红,黄群丰,肖佳玲.自由体位待产用于头位已衔接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02):48-49.

[4]李胡琳.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残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82-83.

[5]符爱贞.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不同待产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4):2794-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