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9
/ 2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赵小龙

苍溪县歧坪镇中心小学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普及,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现状却很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村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数量不多,基本上要两三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在加上农村的孩子基本上家里没有电脑。大部分孩子一个星期最多也就能接触到 40分钟的电脑,再去掉老师讲课的时间及两三个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孩子们能有多少时间能够接触计算机。对于每课形成一项技能这个任务来说,杯水车薪! 前面的技能尚未熟练成型,后面的新技只能是步履蹒跚 ……

二是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学内容太简单。有时教学内容教师看似简单却脱离了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让学生学得吃力,教师也教得没信心,这主要是教师没有清楚学生的现有情况。课程内容繁多而且没有针对性,常常是只提及皮毛,而不具体深入,让教师难于掌握其尺度。加之农村的信息技术普及率还比较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自然不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现在没有纳入考试范围中,因此,正常开课的几率很低,平常课堂教学在安排方面还没有保障;不同年级开课也不统一,随意性较大。有些学校信息技术课被其他主要学科占据是常有的事或者说课也只是流于形式。

三是教师教学理念不够创新。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缺乏一直是比较困扰的问题。资源少,任务重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科目过多,整体任务重;二是多年级交叉、班级多,教学内容复杂。信息技术教育等综合课程,师资更加紧张。由于理解不够全面,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许多教师甚至把信息技术教育课上成打字课。实际上,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而应当由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把信息技术同自己的本学科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各方面原因,许多农村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基础工具的应用知之甚少,有的老教师还对计算机存在排斥感、畏惧感。所以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旧教学模式。

四是教育目标定位不准。随着计算机课向信息技术课的转变,“现在计算机已成为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农村小学计算机课程都着重讲授程序设计语言,这实际上是把培养和掌握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能力作为计算机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而不是通过计算机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机这种先进的现代化的工具,都具有使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即不是把计算机作为教育的工具。虽然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学生也花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但结果不仅是收效甚微,而且严重偏离了课程开设的宗旨,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针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困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的应对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针对实际情况,我认为现阶段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WINDOWS)、打字基本功的练习、办公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网络应用基础等。这些内容都是现代办公技术中的必备知识,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就是要为学生的能力考虑。

2、课堂教学的改善

以兴趣为出发点,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是感兴趣的,不过他们的这种兴趣是停留在已经掌握了的技能上的,如何让学生对未知的领域产生兴趣,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深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愿学和乐学。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总会使学生产生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会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压力。这时,教师要适时鼓励诱导学生,保持住学生旺盛的学习情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抓住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 “学中玩、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摘苹果” “警察抓小偷”“小青蛙过河”等游戏让学生练打字速度。比如在讲授新知时,可以设计一些小的竞赛游戏,对于学习任务完成好的同学,教师要将学习成果适时展示,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心中产生一种竞争意识,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巩固新知。

3、合理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传授理论,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的设置相关任务,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发现问题,集体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编辑时,教师事先印发一份样稿,样稿中包括标题的排版、文字的大小、段落的连接等等。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的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通过问题的逐一解决,使学生体验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精心设计教学符合学生心理需求

小学生学习的随意性比较大,碰到一些比较枯燥的电脑知识或繁琐的电脑操作步骤,就会兴趣大减,甚至感到厌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颖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小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童话和科幻故事都十分感兴趣,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要求每位学生找一篇自己最感兴趣的小故事,上课时,先让他们各自把故事输入自己的电脑中,然后进行选择字体、调整版面、设计艺术字、插入图片等教学,让他们把自己的那个小故事打扮得漂漂亮亮,存入“我的文档”中;接着,让同学们通过“网上邻居”欣赏其它同学的精彩故事;最后根据打字正确率、版面美观程度、插图选择的贴切性、制作的速度来评出优胜者。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多数现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并非专业出身,教学经验少,对信息技术课程和理念理解不深,操作也不是很熟练,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对现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迫在眉睫。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举办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另外,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应按需施教、贴近生活、学用结合、注重操作、质量和效益,培训内容应体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性、实际性、应用性和实效性,注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结合。

6、提升家长意识

目前农民收入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家长对于给孩子购买一台电脑的能力还是有的,不过由于家长的意识还不够,对孩子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不够重视。据了解,难得有家长来学校会提及自己孩子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情况,然而当今社会对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不学好信息技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提醒家长增强这方面的意识,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7、加强相关部门的管理与指导

信息技术一门新型课程,教育部相关部门都应该加大重视,认真贯彻课程精神,更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指导与管理。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若是出现困难,应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大限度的保障信息技术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