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主题阅读,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巧用主题阅读,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韦永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隘洞镇拉板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池市 547405


摘要:主题阅读是一种创新性的阅读教学模式,是针对同一主题,将多篇文章根据主题进行分类和归纳,通过引导学生对同一主题下的多篇文章展开充分的阅读,能够形成知识的相互联结,将知识点进行有效整理和总结,避免单篇阅读容易导致知识的遗忘。主题阅读能够有效提高阅读和思考的深度,帮助小学生构建起不同主题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也便于小学生针对不同主题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提升其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出发,探索主题阅读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助力,为开拓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提供一些见解。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篇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日益更新的教学观念,阅读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主题阅读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将多篇阅读文章进行不同主题的分类和归纳,有利于改进小学阅读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主题阅读旨在将阅读教学同价值意义相结合,也就是把语言同内涵充分结合起来,把阅读放置于一个具有具体价值意义的主题中去,实现针对性、主体化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而达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同实际价值意义有机融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精选文章,突出主题

主题阅读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文章的选择、分类和主题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如何将文章和主题搭配更加融合,又要考虑到如何有效帮助学生重构文本内涵意义。主题阅读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文章进行阅读和欣赏,体会不同文章中的不同角度对主题的多样化诠释,将知识进行主题化吸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1]。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主题阅读,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精选文章,凸显主题意义,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开展阅读。例如,在开展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教学时,可以将整个单元的阅读文章进行整合,明确主题“勇敢”,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等文章进行有效整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仔细阅读,感悟不同文章主人公“在路上”的勇敢情节。首先,这几篇文章都具备很强的共性,便是都强调人应该不畏艰险,勇敢前行的力量。这些文章中的具体情节由于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脱节,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走出父母老师的保护,独自一人去冒险。通过这些文章的主题阅读,首先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体验其没有体验过的经历。其次,每一个主人公的不同经历却都诠释了勇敢前行的力量和胆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刻苦钻研、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加强阅读,提升能力

主题阅读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别。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根据教材顺序进行单篇阅读的讲解,往往是教师苦口婆心地将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缺乏通过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并且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而主题阅读由于其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多篇文章的通读,则避免了学生被动阅读的弊端,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为了保证主题阅读取得积极良好的成效,就必须确保学生进行阅读以及充分思考的充足时间。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将《圆明园的毁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文章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明确主题“少年强则中国强”,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文章的深度阅读和思考。由于这几篇文章内涵较为丰富,并且牵涉史实,涉及面也较广泛,精神价值十分深刻,这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不断感受“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强大才能够不受欺负,而国家的强大需要少年的刻苦奋斗才能够实现。简单地走马观花式阅读难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为民族复兴而刻苦学习的斗志。在阅读完成之后,语文教师还需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感受自己作为祖国的新生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担当。因此,主题阅读需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放手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感受文本的深刻内涵。

三、延伸教材,开放阅读

主题阅读不仅需要依托教材,紧扣文本,还需要对教材主题做适度的、有序的拓展,也就是需要进行“一主两翼”的教学策略,内涵是“以教科书为主,以课内教学为主”,这是主题阅读的“躯干”,依托“躯干”再展开两翼,进行枝叶的填补的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主题阅读”自然体现课内外的结合,是课内学习向生活世界的拓展,向小学生心灵世界的适度延伸。简单地说就是基于某一主题内容,大量阅读与之相关的课外拓展内容,来加深对于单元内容的理解,做到和自身体验的融会贯通[2]。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精卫填海》等古典传说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和整体关于古代传说的相关资料,进行课堂资料的补充。例如《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盘古开天辟地》《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课堂内外的文章进行收集,开展主题阅读,让学生更加细致、系统性地把握中国传统的传说故事,感受和传承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并且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精读,学习古代劳动人命以及传说中的人物身上优良的品质。让学生们通过主题阅读达到情操的陶冶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阅读是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当今社会,互联网所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主题阅读,让学生深入地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感受先辈的智慧和情操,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主题阅读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魅力,华丽的辞藻、优美的句子,精妙绝伦的写作风格,都是值得学生进行深入推敲和学习的,学生可以依据不同主题强化自己的写作素材积累,提升写作技巧和能力。除此之外,主题阅读将知识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勾连,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联系的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 邹月. 巧用主题阅读,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0):61.

  2. 王孝平. 通过“主题阅读” 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新才智,2019,(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