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激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以“动”激趣

张国民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特殊教育学校,江西省宜春市 336000

摘要: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智障儿童是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认知能力和心理情绪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在小学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分析智障儿童的特殊性,坚持以“动”激趣,利用动态的教具、多媒体和动态作业,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率,从而有效开展特殊教育的高效生活数学课堂。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数学;动态教学;学习兴趣


智障儿童接受的是具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在生活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智障儿童的特殊心理因素和情绪因素,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以培养智障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强调教学的动态性,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特殊教育,以改善智障儿童的学习现状,有效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内驱力,提升智商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

在传统的生活教学中,教师仍保留着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对待智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采取单一的讲授法,忽视了智障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导致智障儿童对生活学习的兴趣低下。生活数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晦涩难懂,很难深入理解重难点,导致学习兴趣无法满足小学数学课堂的需求,学习效率低下[1]。在小学阶段的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习先进的生活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电子教具,在传统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利用形象化、生动化的教具,向智障儿童展示立体化、具象化的数学知识,以集中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并通过教具的使用,提升生活数学课堂的活力,强化智障儿童利用生活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以“动”激趣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为智障儿童准备骰子等教学工具。教师将智障儿童按照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分成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内,组织智障儿童利用骰子等直观的教学工具,开展“掷骰子”的游戏,并引导智障儿童分析:在“掷骰子”的过程中,每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是否一样?直观的骰子能够让智障儿童在课堂中接触“可能性”等生活数学的概念和特征,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平台等动态的教学工具,为智障儿童播放掷骰子的规则和游戏视频,向智障儿童展示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可能性”知识,充分发挥动态、直观的教具的积极作用,在教具的动态使用中,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教具是生活数学开展的有效工具,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学习先进教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向学生教授动态、直观的教具使用方法,使得智障儿童在教具的使用中提升对生活数学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生活数学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动态的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智障儿童因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对生活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自主探究生活数学在日常中的应用。当前社会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在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普及,教师应根据智障儿童的个性化特征,运用动态的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集中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儿童参与生活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生活数学的学习难度,简化学习程序,以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2]。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视频、图片,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日常化的学习场景,以顺应智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在讲授位置和方向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找准本节课的切入点。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也很难准确的判断物体的位置和生活中的方向。教师应运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以电子视频的方式,将儿童的生活情境再现,以激发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视频的内容应以“位置与方向”为主题,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小明早晨去上学的路上,发现太阳在自己的身后,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学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呢?教师制作相关的动画视频,并强调太阳早晨是从东方升起,小明和太阳在同一个方向,那么学校在哪个方向呢?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动态特征,将符号化的生活数学概念变成简单易懂的知识,使得数学概念浅显化,从而引导智障儿童深入探究“位置与方向”的关系,并在生活中准确运用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辨别物体之间的位置和生活中的方向,激发智障儿童学习生活数学的兴趣。

教师通过分析智障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运用动态的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降低生活数学的学习难度,还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最终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生活数学兴趣的新课改目标。

  1. 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动态的作业

在小学阶段的生活数学实践中,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应为智障儿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为智障儿童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动态作业。数学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对于智障儿童这一特殊的学习群体来说,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途径,是实现以“动”激趣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在保证儿童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动态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激活生活数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创设高效数学课堂[3]。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圆的概念,组织学生在操场上跑步,操场的周长一般是400米,圆形是主要的特征。教师在学生跑步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注意一圈圈的跑步过程中,是围绕圆形进行的,向学生解释圆形的概念,并组织学生掌握圆形的基本原理和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结语:

智障孩子是特殊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分析智障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坚持以“动”激趣的教学理念,利用直观的生活数学教具和动态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鼓励智障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生活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智障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军. 培养智障学生学习生活数学的兴趣探讨[J]. 中华少年, 2019(25):142.

[2]司小红.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39):1-1.

[3]李文会. 巧借多媒体手段,变革智障儿童的生活数学教学活动[J]. 内蒙古教育, 2019, No.772(1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