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于飞

许昌市文峰路小学 河南省 许昌市 461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亦在不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力争迎合新时期的育人要求与标准,全面保证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新时期语文教育要全面培养学生基础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字词识记能力,这便要求教师要科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学科的能力素养。本文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和课堂教学应用策略进行简要论述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前言: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本土学科知识,提升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质量不仅是新时期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若学生能够在综合性学习下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素养,便能够更好的理解其他学科知识要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为此,在小学素质教育阶段,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开展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日后的进阶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

  1. 没有加强语言应用

语文学科中的各项知识点技能相辅相成,在任何环节出现教育问题都会影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善于对所有教学环节进行强化训练,避免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出现“偏科”。然而,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没能加强对语言的应用,使得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缺少全面性,部分教师没能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这便造成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不能够同步提升,对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效率也形成了不小的影响[1]

  1. 没有加强思维训练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范围较为广泛,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诉求和实际教学标准进行教学准备。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工作中恰恰缺少课前准备,尤其是关于学生思维方面的教学准备,这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要知道,语文学科知识点内容枯燥、乏味,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指导,唯有如此,方能使得学生乐于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去。而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把控,最终影响了综合性学习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开放性和发散性的培养。

  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开展独立探究性学习,拓展学生视野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并以此开展独立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个性,并以此实现知识点的有效掌握。

例如,在教学《望洞庭》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充分搜集关于洞庭湖的资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充分的了解文章内容。学生可以自行上网查阅资料,值得强调的是,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资料搜集任务进行干涉,确保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点搜集,并在课堂上将每个学生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这样能够让学生搜集的资料更为全面。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搜集到的图像、视频资料进行播放,并给予学生独立探究学习的机会,即让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述,这个过程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够让参与实践的学生培养个性,锻炼独立学习的能力[2]

  1. 遵循独立探究理念,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工作要注重对独立探究学习方法的应用,独立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学习方法,但是教学方法也要遵循独立探究理念,这对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而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亦要多多给予学生引导,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者身份和作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前进。

例如,在学习《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后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到文章重点内容,体会到文章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教师还可以对所有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的学生进行评分,并给予中肯的评价,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有所知晓[3]

  1. 以密切合作为手段,突出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应用需要做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工作,教师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得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使得每个学生能够相互沟通、彼此互补,让学生在共同提升的同时深化学生个人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要从两个重点教学方向开展教学指导,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经典段落的探讨学习,包括对容易出现读写错误的字词进行分析。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点从字词识记和文章内容理解的角度进行教学,进而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当小组内的成员在交流与讨论中出现分歧后,小组内的组长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当讨论结束后再与其他小组进行共同分析,这便使讨论学习的范围更广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展现出更高的效率

[4]

  1. 结合教材优化内容,完善教材内容设计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教材内容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在进行拓展教学训练前要优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渗透,这样才能切实做好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素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课上关于“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当讲述到《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点时,“综合性学习”板块中重点对传统节日和文化的要求进行了表述,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与节日时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为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

  1. 课内外教学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较为重视,进而需要教师严格做好课内外教学工作的改革,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综合性学习”来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并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项目。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中,设计《遨游汉字王国》板块内容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可以通过课内外教学资料来设计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来教学,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陌生字比赛,比赛结束后以小组认识的陌生字最多为胜利。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5]

结语: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及时做出改革与创新,结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进行调整,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性学习是新时代下的产物,其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进而在实际应用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教师也要善于迎合新形势,在开展综合性学习工作的过程中适时创新,让学生在高校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王彩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20(A4):47-48.

[2]靳天刚.浅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J].科技资讯,2020,18(07):164-165.

[3]裴亚兰.独立探究密切合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J].华夏教师,2019(32):59-60.

[4]郑美羡.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227-228.

[5]方明坚.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问题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9(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