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禽戏治未病价值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中医五禽戏治未病价值体现

潘银星 桂大鹏 周亚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230012

摘要:中医五禽戏治未病价值探讨。中医五禽戏作为传统运动疗法,在防治一些疾病中都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中医“治未病”思想,从中医五禽戏的中医基础及防病治病角度,分析现形势下大力发扬传统医学的价值,并在全球发挥更广的国际社会价值。

关键词:五禽戏,治未病,一带一路

本文立足中医“治未病”思想,从中医原理和防止理论,以中医五禽戏的作为传统运动疗法为切入口,来探讨中医五禽戏治未病价值探讨及国际化推广的价值。

一.治未病中医理论基础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核心文化,即在疾病没有发生前就要预防,对于慢性病,加强预防、提升身体免疫力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认为“邪盛正虚”是疫病发生的关键,从而治疗总原则是“扶正祛邪”。《黄帝内经》还论述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思想,认为正气(免疫力)决定着疾病的基本预后。对于免疫力差的人群(中老年人合并各种心脑血管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死亡率高,所以加强慢性病的防治,提升全民机体抵抗力,是降低疫情死亡率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医防病中,形体锻炼可使气血流畅,肌肉筋骨强健,脏腑功能旺盛,从而促进身体康健以预防疾病像一些肿瘤住院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医五禽戏等形体锻炼,在专科治疗期间提高抗病能力。但形体锻炼须遵循“形劳而不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二.中医五禽戏“治未病”思想

中医传统功法也是基于中医整体观、恒动观、辩证观的认识。因此,中医传统功法处方皆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同样受到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的影响,仍具有整体的、恒动的、辨证的特点,基于辨证论治而实施。以预防为目的的传统功法处方建立在“治未病”思想萌芽的基础上,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处方以华佗创编五禽戏为起始代表,是防病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出现“壮力”类的功法;以康复为目的的运动处方出现相对较晚,见于隋唐时期的太医蜀,这也是传统功法处方逐渐发展成熟的产物。

中医五禽戏的创编之初便是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又是通过模仿动物来获得能量,必然会选择每种动物所特有的且被人类所追求崇拜的姿态。五禽戏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模仿虎、鹿、猿、熊、鸟的生活动作编创而成的系统仿生导引套路,在汉代飞禽走兽统称为禽,导引类活动称为戏,故名五禽戏。中医气功五禽戏,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套路54式精炼并结合中医临床辨证施功实际编创而成,系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中华中医药学会适宜技术国际推广合作共同体培育项目。功法要诀曰:“鹿运两胁疏肝木,猿运心胸益心火,熊运脘腹健脾土,鸟运胸肺补肺金,虎运肾腰固肾水。”五戏以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为序,与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化生、长、化、收、藏相关联,对应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功法以针对性的仿生动作按摩脏腑,疏通经脉;开吸合呼,形随气动;存想禽的生活意境,物化入静。强健五脏,调气活血,静心怡神。练五戏,强五脏,五脏相生,生生不息。正是由于这五种动物各异的性格和特殊的动作,才使五禽戏在创编过程中设计出相似的动作,通过这些动作来强筋健骨,延年益寿,达到养生的效果,增加抵抗力,做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1. 中医五禽戏,对于各种疾病预防的价值体现

有报道提到,16周的五禽戏锻炼可明显地增强脊柱前屈和后伸肌力和核心力量,对颈、腰关节有较好的拉伸效果,对改善颈、腰关节活动度有明显作用。也有文献报道将五禽戏单用或联用于相关运动系统疾病的术后康复[1-2]。循环系统承担着运输血液营养周身的生理任务,有研究显示,坚持习练五禽戏可以增高心泵力代偿性和心肌收缩力,促使心脏搏血量增加,可改善血管弹性和血流变,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之一为肺脏的问题,而“调气”又是中医五禽戏养生的关键。自古以来,各类文献中对“气”多有提及,较有代表性的气的概念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3]。习练五禽戏是人体内气作用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交换过程,需要各脏器之间发挥好相关生理功能的联系。尤其是中医五禽戏“鸟运胸肺补肺金”,鸟系更为直接关系肺脏的呼吸问题,肺吸入空气中的清气并呼出体内的浊气,使卫气宣发、气血循行通畅、周身放松;通过习练五禽戏可以疏通气脉、培补人体之正气,使人体之气充盈、气脉畅通而周身不致病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4]。”正是体现了人体之气运行的重要性。

中医五禽戏在临床上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研究表明五禽戏可以明显增加出院过渡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pred)的肺功能。试验组最大摄氧量(VO2max)、6min步行距离(6MWD)、达到无氧阈(AT)时的运动时间明显增加,表明运动耐量得到明显改善,赵巧梁[5]研究表明较对照组,五禽戏可以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生平,临床上可用呼吸功能的恢复。所以在一些肺系疾病合并新冠感染的病例中,可以大力运用中医五禽戏,尤其在恢复期。对于一些有基础肺系疾病的患者,练习中医五禽戏也体现着治未病的价值。


  1. 中医五禽戏“治未病”理念的国际推广

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播好五禽戏,能够以小见大地带动“体医融合”领域形成更多成果,服务于人民健康。让更多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走出去、惠及全人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之一。为了响应“一带一路”战略,中医人才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重心由欧美国家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开展国家教育合作时,在不同国家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交流、互换,既可以帮助中医人才群体快速了解当地的医疗领域标准与规则、培养跨文化交流与工作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在当地普及、推广中医药文化,同步推广中医五禽戏的“治未病”的理念。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抓机遇,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教育产业的竞争,先后开展了不同层次、规模的海外合作办学,合作伙伴涉及近百个国家的单位和机构[6]。由此可见中医药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文化载体,“一带一路”对于中医药和全球健康发展,以及多元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国际社会价值,尤其在新冠病毒全球肆虐背景下的中医五禽戏更具有国际社会推广价值。而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则是让世界分享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让世界分享中华文明的宝库,终臻中医药学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医“治未病”思路在一些基础疾病全过程均可发挥作用。中西医都有非常的有效防治新冠病毒有效手段,而中医擅长“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医五禽戏值得推广,不仅仅是因为医学可以治病救人,更重要的原因是“治未病”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马振.中医健身气功防治高血压病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5):116-118.

[2]边汝涛,李薇羽.五禽戏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8):59-60.

[3]刘艳丽,王秀秀,韩金祥.中医“气”学说研究60年[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1):2299-2303.

[4]吕不韦.吕氏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赵桥梁五禽戏防治社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6):801-803.

[6]文庠,吴勉华.境外中医药教育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中医教育,2015,34(3):45-48.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SK2018A0222);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研重点项目(2019xjjy_z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