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高中语文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应用

王玉秀

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校

摘要:现阶段,在国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都逐渐开始意识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事业的支持,良好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对于学生的未来长足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本文也结合高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实际情况,重点探讨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法在其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能够真正的凸显出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优势,保证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环境下,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创设

前言:近年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情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的情境创设指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也能够从学生知识学习的需求角度出发,引入适当的内容,把具体的场景或者氛围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语文课堂所具有的魅力,提高学习的效果。所以本文也是以情景创设这一教学方法为核心,重点了解到高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策略,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为学生未来的长足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

一、创设问题式情境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思维是从问题提出所开始的,构建主义的思想理论也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到课堂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有些问题即便是学习者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是他们依然有着众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问题呈现给他们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基于以往的经验,凭借自己认知的能力对问题进行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这也能够看出,在高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精心地对课堂问题进行设置,是激发学生思维水平和能力的关键。把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活跃的状态,这也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符合最新课本所提出的要求。

问题情景的创设主要起源于问题的发生,构建问题的情景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的对知识点进行探索,也能够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向自主学习的境界所发展。例如:在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恩格斯写马克思逝世时,为什么不用停止了呼吸,而用停止了思想?”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课堂所学习知识内容探索的欲望,也能够让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地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索。所以,教师就可以抓住语言表达的意境作用,让学生了解到:“马克思属于无产阶级,他伟大的思想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所以他的逝世与其他人不同。”停止了思想准确地凸显出了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这个形象,这也是问题的最终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进行延伸,学生就能够把握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在含义,深刻地理解其中语言鲜明的特点,并且吸收这种写作的方法和优势,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用艺术作品创设情境

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很多教师都会有意识地把一些优秀影视作品引入到课堂阅读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欣赏原作,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地把一些观后感、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阅读体会在课堂上进行渗透,以此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尽管是提前已经对《红楼梦》这部著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但是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并不浓厚,对于人物整体把握的情况相对也比较单一。如,谈到林黛玉时,大多数学生能够想到的都是美丽、身体比较弱、说话注意、形式小心,对贾府的背景和林黛玉的绅士等情况方面,考虑并不周全。所以教师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就会难以继续进行知识的渗透,这时就可以借助情景创设的方法,把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这两个部分进行剪辑之后,通过课堂上的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要求学生用心观看,并且与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进行对照比较。在看完之后,学生就能够自发的激烈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很多学生甚至又拿起课本专心的进行比较,这样的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也能够真正地调动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创设表演式情境

情感是学生对于知识学习最为重要的动因,更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和发展智力阶段最为关键的心理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想要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以及学习的兴趣,就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动力,保持良好的学习注意力。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借助生动逼真的表演情景,对课堂的教学氛围进行改善。

为了能够使整个情景真切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像演戏那样扮演文中的角色,使学生站在这个角色的立场上,把文章中所讲述的内容,以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清楚的进行传递,这样学生就可以由阅读者的身份,转换为自己才是主人公的身份,这样心理位置的调换不仅仅能够迅速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也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以此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讲解《雷雨》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的划分,展现出一个精彩绝伦的舞台表演。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非常丰富,从沉吟—苦痛—惊愕—忽然严厉—冷冷—冷笑中,感受周朴园对鲁侍萍叶公好龙式的爱。这样的方法能够使整个课堂把读书眼融合一体,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化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质量,让整个语文课堂充满创造性和生命力。

结论:综上所述,纵观我国高中校园内部,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具体情况能够了解到,长久以来,由于受到了传统理念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所关注到的仅仅是学生对于基础性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认为只要达到了最佳的考试标准,就能够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也完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但是却忽略了高中阶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需求情况,以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本文也基于上的内容,重点探讨高中语文课堂上情景创设这一教学方法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改善以往教学存在的弊端,弥补课堂教学的漏洞,真正的立足于情景创设的视角,提高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后续长久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谈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J].农家参谋,2020(22):226+242.

[2]岳峰,于大鹏.浅谈“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4):103-107.

[3]白明忠.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与核心素养关系考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