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刘宇 刘雨晴 王玉超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人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需求大量增加,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我院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点的实效。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口老龄化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这一现象将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空前的压力。国家发展的重心不断偏向养老产业发展,同时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近几年来,各个城市高职院校关注到养老人才的短缺,逐渐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国家养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但由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必须具备熟练的职业能力,更多强调专业技术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偏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不断的研究和培育下,发现目前养老行业中专业型的服务人才还是十分短缺的,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找出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可以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1新时期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有研究显示,在2018年末时,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占到了17.9%,老年人人口综述约为24949万人;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人口总数将达到4.87亿人;可见我国养老压力巨大。受此影响,我国催生了一大批为老年人服务的朝阳产业,老年人健康照护、健康管理、适老化环境的设计等都是较为主要的产业类型。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部分院校还是开设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老年人群体具有较高的重症率、死亡率显示出我国在老年服务管理方面仍有不足。部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训岗位上为老年人提供护理和服务管理,然从提供服务的学生群体来看,有部分学生表现出紧张、怕防护不到位而被传染心态,同时也有部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地服务。这些问题显示出我国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仍有待提升。设计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新方案,提升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成为本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分析

2.1高校正确把握老服专业发展背景和职业技能证书的配伍关系

随着第一、第二批1+X证书试点院校名单的出台,各高校也在紧锣密鼓就试点证书展开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的老服专业发展道路。由于高校背景的不同,在重点展开试点证书的培养的同时,应紧密结合学校优势与专业特色,对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培训应有所侧重,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老服专业人才,切忌随波逐流乃至失去自身优势。

2.2加强专业师资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间互相分享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去外进修,鼓励教师到相关院校学习深造,更好掌握专业应用技能,完善实践知识,同时可以将一线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学生;另一方面,着重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进一步提升教师学历结构,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不断提升本专业领域能力。其次,社会从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慢慢向精神情感转变,企业也在随时调整用人需求,因此,教师团队应更具多样化,学校应不断扩充教师队伍,适当增加老年文艺或中医保健专业教师,使学生可以在学校学到更过更符合未来行业发展的技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服务人才。

2.3注重工学结合模式的深度优化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深刻影响。新时期,面对着较为迫切的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还应注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工学结合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在教学中,学校、合作单位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和选拔任务。一方面,应对当前老年服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掌握行业人才需要,并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通过“订单式”、“预就业”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在人才培养中,不论是理论教育,还是顶岗学习,学生均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和实际服务管理能力,进而为学生适应岗位需要创造了良好条件。

2.4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按照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的弊端,提倡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评价课程学业状况,打破传统的以卷面考试为主的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特色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减少验证性、记忆性考核内容,注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试行分层次考核,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能力发展空间,打破“一刀切”的期末考核实践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

2.5依托实训基地提升技能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对于实训基地的依赖性较高。对此,学校还应注重实训基地的有效建设,进而为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教学创造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一方面,学校应建设专业的老年养护实训室,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老年人生活、生理、心理护理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主动与一些涉老机构进行联系,加强合作,以此来实现教学、人才培养、就业的有机统一,促进老年服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2.6加快老服专业发展,紧密结合1+X证书制度实现专业的纵向发展

1+X证书制度出台后,将有利于学生的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横向发展通过职业技能证书完善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学习方向和就业方向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纵向发展上,第一,强调企业薪酬体制的制定,可参考员工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等级和类别;第二,强调学校通过培养多种技能证书的学生,为其打通升学深造的渠道。第三,把握1与X的内在关系,为社会中的养老行业的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的深造机会。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快老服专业发展上,更需要找准1+X证书与学历提升的契合点,与本科院校达成1与X的证书配比与专业配比共识,提升教育办学层次。

结语

新时期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工作带来了较大冲击,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环境,我国还注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优化,实现高素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相比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中具有突出作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还应积极地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服务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彧钦.新兴业态下的高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品牌特色建设探索研究——以校企合作为例[J].考试周刊,2018(89):10,12.

[2]马熙逵.基于老龄病患的医疗服务设计研究[J].湖南包装,2020,(1):7-10.

[3]梁俊峰,李婷.在健康老龄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来自山东省泰安市强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报告[J].人口与健康,2020,273(5):28-31.

[4]王璐.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2020,(05):46-47.

[5]栾萍萍.“医养结合”背景下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卷宗,2020,010(0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