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7
/ 2

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合

成晓莉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57150


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普及了计算机教学,网络及多媒体技术逐步进入了学校,CAI课件也日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总目标建造了技术平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 道德与法制 整合 。


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普及了计算机教学,网络及多媒体技术逐步进入了学校,CAI课件也日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总目标建造了技术平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一文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既强调了教育这一现代化基础性过程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在新世纪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给中学学生道德与法治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乃至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确立,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关系到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和政治觉悟,也就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任务。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还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

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上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上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因此对道德与法治课越来越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就是把多媒体教育技术整合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去,突破“课本、粉笔加张嘴”的单一模式,拓宽教与学的思路,激发学生在思维上和学习上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达到育人的实效。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利用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开始上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如《诚实守信》一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故事,让学生边欣赏《狼来了》的画面,边听配乐录音,听后请学生讨论:天真的牧童在山坡上焦急地呼喊“狼来了”,为什么山坡下的人听到后不去求助?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继而提示课题。以“趣”引路,学生的学习欲望就空前高涨。在学生热烈交流中明白了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其他多种学习能力,不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互联网上有着丰富多彩的信息,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如果能经常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互联网,寻找有效信息,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思考,有选择地浏览网上材料,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的能力。如在《珍爱生命》的教学中,我就选用“清明祭祖”震后救援人员努力寻找生命迹象”两幅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学生的未知欲,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个生命,同时还让学生搜索大量热爱生命的故事,筛选后在课堂上讲述,还搜索到歌曲《地球你好吗?》进行播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辅助教学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消除思维障碍和学习障碍,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凭借的是一张嘴、一支笔,这对于中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不少问题和现象是教师往往费尽口舌也难以说清楚的,而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适度选择,精心设计,合理解释和演示,那么,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教材中错综复杂的知识关系容易变得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更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提高课堂效果。在讲到《基本的经济制度》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很少,于是上网搜索了很多有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等各种经济形式的图片、图表和数字等材料,做成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很快学生就搞清了各种经济形式的性质、区别和作用,很好地把握了和领悟了教学内容。看见,利用多媒体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师生关系。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这一课时,首先通过看图、听故事、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明确了诚信的重要性及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的实质。学生们当即展开了大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样的明理过程远比分析课文中的单纯事例更有意义,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和思想,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使学生与老师成为课上的学习者,课下的朋友,拉近师生的关系。

五、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这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而这正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再利用多媒体展示贴近生活的典型故事,抛出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展示,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从中明白礼貌的真正魅力。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自动化,增强教学感染力、吸引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课题。这也给我们道德与法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将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