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课后习题 切入备课要点——围绕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紧抓课后习题 切入备课要点——围绕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分析

刘 宁

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精进,对于师生群体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为了更好地达到这种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上的教学工作,还要寻求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由此课后习题已然成为了其中越来越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教师检验自身教学成果以及学生们学习情况的有力武器。在这样的趋势下,课后习题在教师的备课上也始终保有一席之地。本文紧紧围绕小学语文备课这个中心,通过对其作用的分析,进而探讨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课后习题;备课;小学语文;运用

引言

随着课后习题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应用,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彰显的巨大价值与积极作用也越来越被教师群体们所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切实针对每节语文课上应该掌握的重点而设置的能力集训,可以看成是语文教学的拓展性活动,充分给予孩子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们的能力与素养,与此同时课后习题在教师备课的环节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使其可以更好地把控教学课堂,由此对其进行备课中的应用探究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醒教学活动的难点把控

一般而言,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在每一篇课文的末尾下面都会出现与之相关的课后习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性总结的能力训练,也是对课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总结,进而引起师生群体的重视并提醒其大家要认真对待,毕竟一篇课文中重点要考察的内容大都浓缩在这几道小小的课后习题之中,把握好课后习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好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其中也不仅仅只有课后习题,有的时候还有用来介绍文章的更更改或前言、单元脉络导读之类的,由此就需要教师对小学语文课本在备课过程中,进行细致全面的解读,进而把控掌握好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融入进日常备课的工作中去,进而更好地把控其中的难点讲解,以此减轻学生们对它的学习难度。举例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登鹳雀楼》的课后习题中,放了一段关于北风与太阳比试谁能量大的小故事,要求学生为故事加标题并且阐述它说明的道理。其实古诗与其它课文的学习相比,是最能锻炼学生们在每段意思的总结和拓展上所表现出的能力了。所以这道课外习题的用意便是在提醒教师,对于古诗词句的学习难点不仅在对词句的基础理解上,更在于对其意义的延展上,由此提醒教师注意对教学活动的难点把控。

(二)突显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绕不开对其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依托对学生字词、话句的不断延展的“量”的积累,从而达到能够熟练应用其进行阅读与写作的“质”的飞跃。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后习题中,大多是围绕语言特色来对孩子们开展组词、句式等延展性训练。随意翻开一本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会发现其课后习题中主要围绕拼写和组词造句进行延伸,而这也为教师们突显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也为教师的备课环节指明了应该突出的训练方向。举例言之,在小学低年级课文《妈妈睡了》的课后习题中问道,“学了本文,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并抒发一下对妈妈的赞美。”在这种既突显课文重点,又具有拓展性的课后习题,便是在备课中要重点突显的。

二、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要想在备课过程中更好的融入课后习题,势必要紧抓课后习题,围绕小学语文课后习题训练来切入备课要点。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将课后习题的题型、内容等诸多方面充分融入到其中去,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而完成高质、高效的备课,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参与其中的主观能动性。举例言之,在小学低年级课文《我是什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事先明确它以文本阅读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语言的奇妙,这一语文教学活动中所要把控的重点。然后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围绕课文主题,以启发式教学手段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而延展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辅之以悬念设置、合乎情境的音乐与朗读,让学生边听边猜“我”是谁。在之后的教学延展中,让学生了解雨、雪、雹子、云都是水在不同环境下所变换出来的,由此对水的不同形态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并进一步延展出保护水资源的理念。所以,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适时地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特点,设定不同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由此将课后习题的渗透进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强化延伸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不同方面的重点把控,是具有一定弹性的。由此,为了学生能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锻炼到他的各项能力,在进行一些基础课后习题的练习同时,还应锻炼学生对课文主旨和思想的把控,由此强化学生的延展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比如前文提到的《登鹳雀楼》和《妈妈睡了》课后习题的内容设置,都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延展能力。所以,为了强化这种延伸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在最大程度上对现有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其课后习题为切入点,进行相应的备课工作,择选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呼应的课外资料对学生进行课后延伸训练,进而为学生搭建起知识探索的通道,激起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学习热情。

(三)美化板书设计

众所周知,板书在教学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在备课环节中也是如此,一份板书在设计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不仅是教师备课成果的反映,也是课后习题的积极作用能否发挥出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上要有一定的设计巧思,吃透语文教材,把控课后习题的核心,以详尽的知识脉络绘制,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每节课的学习重点。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信息技术的进行辅助教学,对板书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由此让学生在优化的板书设计中更好地感悟语文教学内容。所以在课后习题的板书设计优化中,要能够完整地反映其重点内容,能够言简意赅地突显其核心,各个整合的内容也要保持相应的逻辑联系,紧密串联起起各个知识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课后习题在小学语文备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相应的分析,使得大家对于课后习题所具有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课后习题在备课环节中切实应用的策略探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由此,为了更地推进课后习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迸发出现的活力,势必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革新,在重视中稳步前行,在稳步中需求发展,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颖. 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之我见[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1,(02):65-66.

[2]谢静. 紧抓课后习题 切入备课要点——围绕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139.

[3]朱志远. 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化的研究[J]. 学子(理论版),2016,(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