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7
/ 2

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张国玲

辽宁省凌源市幼儿园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中,科学启蒙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启蒙;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幼儿科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并初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施教学,避免教学过程小学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因此,本文将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学前教育中科学启蒙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利用区角活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1)自然角是幼儿园孩子认识自然界的窗口,他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可以天天观察、天天管理、动手记录、进行比较的场所。在自然角孩子们看见各种植物的生长过长。比如:土豆块里冒出了小芽,长出了叶子,结出了“小土豆”。萝卜的根须在水里长得像老爷爷的胡子一样长,而水上面的叶子也一天天长得茂盛。孩子们还可以亲自动手捕蝴蝶、捉蚂蚁、采集树叶,并将这些小巧的植物制成标本,他们会因为标本盒里多了一只昆虫而欢呼雀跃,因为洋葱又长出一片叶子而兴奋不已,也常常为鱼缸里死了一条鱼儿伤心掉泪。自然角的一切,成为孩子们心里最挂念的事,外人看来似乎很有趣、很可笑,而我却感觉这一切是那样的真切、温馨,最重要的是它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美好情感,还使幼儿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

(2)科学去里我们投放了弹性材料、磁性材料、浮力试验用品、放大镜、万花筒等丰富的废旧材料我们让幼儿知道了使用方法和操作规则后,还注重让幼儿进行反复尝试,从而感知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幼儿在认识事物时总喜欢摆弄、拼拆、移动等,这表示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所以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必须有利于他们的动手操作,从而吸引他们生动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如:“什么东西不见了”我们就为幼儿提供了纸杯、盐、糖、筷子、热水等不同材料。我们先介绍四种准备放在水里的物品,然后向幼儿讲解纸杯、筷子、水如何使用,最后说出目的,让幼儿分别将各种材料放入杯中试试,比比哪种物品更易被水溶解,哪些物品不溶于水,使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经历发现、变化的过程。我们还在区角种选择,幼儿感兴趣、操作性强的内容,激发幼儿的探索愿望和好奇心。如:我们设计了“水”系列的科学游戏,水是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事物,从“水是怎样的”“水怎么了”到“冰块到哪里去了”“什么东西不见了”等,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水的特性“会溶解某些物品,水会变成冰,冰会变水,由浅入深。”再如:鸡蛋是幼儿熟悉的食物,因此我们利用开展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圆的特点,活动时我们准备了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实践中感知让鸡蛋又快又稳的站立方法,充分调动幼儿认知、探索,发现其中蕴含科学原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组织动手操作,加深科学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幼儿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通过探究活动,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此来调动幼儿的探究热情,而且可以使幼儿对一些科学现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在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科学意识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杯子倒立不漏水》这一节主要涉及的是大气压力的知识,在教学时,笔者组织幼儿进行了探究活动,笔者说:“孩子们,如果把一个杯子装满水,然后在上面盖一张纸,再把杯子倒过来,大家觉得水会不会洒出来呢?”孩子们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定会”,然后笔者说:“那我们就来做一下这个实验,看看是不是和大家想的一样”。接着,笔者准备了一些玻璃杯、几张台历纸,然后让幼儿进行了分组的探究活动,活动的主要流程是:把一个杯子装满水,拿台历纸盖在杯子上,压一会儿,然后把杯子翻过来,松开压着纸的手。经过探究,大部分小组都发现水没有漏出来,孩子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于是笔者结合这个探究活动给学生简单讲解了实验的原理,这也使幼儿对大气压力的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可见,动手操作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奠基具有重要作用。
  三、设置科学游戏,活跃课堂氛围
  在学前科学启蒙教育中,要想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特点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而在这一阶段,课堂游戏无疑是幼儿十分喜欢,也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比较简单有趣的课堂游戏,并将教学的内容渗透于课堂游戏当中。这样一来,可以寓教于乐,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例如,“数量”是科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感知10以内的数量》这一节中,一个很重要的活动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对10以内的数量有更加准确的认识,于是,组织课堂活动时,笔者根据这一目标设置了一个课堂游戏。首先,笔者在教室清理出一片空地,让幼儿站好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接着,在讲台上放上10朵花,然后开始了游戏,游戏的主要规则是:笔者在讲台上拿起随机数量的花,幼儿要在3秒钟时间内快速分辨出花的数量,并根据数量作出相应的动作,比如:如果是1朵花,孩子们就要向左转;2朵花,就要向右转;3朵花,就要抬起右脚,4朵花就要抬起左脚……在游戏中,如果超过3秒钟没有读出正确的数量或是做错动作,就会被淘汰,直到决出最后的胜利者。最终,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十分熟练地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再如,在《组合拼图》这一节中,主要的活动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相关的课堂游戏,游戏规则是: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孩子在教室中寻找与这些图形形状一样的物体,找到数量最多的小朋友获胜。最终,通过这个游戏,使幼儿的图形观念得到了初步的培养。可见,课堂游戏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在学前教育中,科学启蒙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科学思维的完善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计艳.幼儿教育阶段如何进行科学启蒙教育[J].才智,2016(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