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提高学习生物学的效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积极心理学提高学习生物学的效能

吕东 刘俊英

安徽省蚌埠市第六中学生物教研组 233000


摘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物学教学有着全新的思路和方向,积极心理学是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体验的塑造,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积极心理学,以此来创造理想的生物学科学习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以及积极心理学提高生物学科学习效能的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生物学;指导方法;

生物学科的学习关键是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对此,就必须采取积极心理学教学模式,善于利用积极心理学来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感受,从而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1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由知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提出。属于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消极心理学的抵制与更新,是对被研究对象内在积极心理、积极思维取向的开发与反思。积极心理学主张用全新的、积极的态度来解读与解决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来开发人们内在的崇高品质与积极力量,从而让人们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带着积极的态度、正面的情绪来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带动自身走向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引导与心理暗示能够对现代教学活动产生正向的指导与积极的影响,事实证明,也为教育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创建良好的环境与有利的氛围,对此就要深入地挖掘个人身上的独特优势与优点,从而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带着自信与乐观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2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教育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学习方法,而且也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进行积极地塑造,培养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他们乐观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目前,我国的教育领域的国家基础课程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纳入常规课程培养目标中,同时,近年来,习总书记提出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对此积极心理学则为现代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其中的“情感培育”主要是指学科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体验,也就是学生在经历一项学习任务后心情是否愉快、情绪是否稳定。“态度培育”则指的是受教育者对特定客观事物的评价与态度,也就是能否持有积极的态度,一个人的情感与态度综合起来就逐步地促成了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其未来的人生道路与命运。

积极心理学无论是目标、理念还是方法方面都呈现积极的特点,是对受教育者的正向引导,进而能够带动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他们积极的情感与人生态度,教师通过正确地解读与利用积极心理学,并将其理念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则能发挥有效的指导意义。

3 积极心理学提高学习生物学效能的对策

3.1 赏识性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早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所以,教师应带着赏识、激励、鼓舞的态度来开展生物学科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并提供他们适合性的学习任务,从而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甜美和快乐,进而从中收获幸福与自信,对于任何类型的学生教师都应以赏识的目光给予关注,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并将其扩大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能够正向引导,对于学生些许的进步要给予表扬和关注。

例如:每堂生物课前都检查学生的生物作业,对于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并在作业本上附上鼓舞性评价,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在生物实验课堂上对于操作不当、操作方式不合理的学生教师则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及时发现试验操作中的失误问题,并以正确的方式来加以修正,整个过程中不让学生感到羞愧或不好意思,教师的关心、关爱、赏识与关注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对生物科目的学习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自觉地参与课堂学习、并主动地完成课后作业,逐渐地提高学习效率,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2.2 生活知识融入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

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人生经历,并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一些生活体验,所谓的生活体验与生活知识就应该成为指导生物课程教学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地挖掘并利用这些资源,也就是应尝试将生活知识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利用生物学科知识来解读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获得积极的主观体验,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酶”这一知识点时,倘若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导入则将让课堂变得沉闷枯燥,对此,教师不妨从日常生活入手,将学生都熟悉的 “加酶洗衣粉”引入课堂,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洗衣粉内添加蛋白酶?”而且“为什么加酶洗衣粉不可以开水冲化?”以及这种洗衣粉究竟适合哪些类型的衣物---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都势必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学生都纷纷主动发言,课堂气氛自然地被调动起来,在学生的讨论间则能自然地将课本内知识理论升级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学生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洗衣服经历等来领悟出其中关于“酶”的生物学知识,在这一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就自然地获得了知识,学生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甚至可能这一知识令学生终身难忘。

2.3 强化感官体验,快乐教学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物教学要站在积极的心理引导方向上,应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开发,也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知识,以快乐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时,如果学生来自于城市群体,教师则不适合将“小麦或菜豆”等作为例子与示范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而是要从学生的成长环境、认知能力以及兴趣方向等出发来列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对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至田野或者市区的公共绿地,引导学生在绿地中寻找各类植物,让他们根据课本中的理论指导来识别现实中的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学生在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下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确这两种植物的区别与各自的特点,这样不仅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带动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生物学科。

感官刺激下的生物学教学是对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培育,也是对学生积极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深入探究这一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带来理想的生物学科学习效能。

3 结语

积极心理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效能,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心理学理论不断地开创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指导生物学科的教学,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赏识、鼓舞与激励”等角度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从整体上塑造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达到预期的生物学科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 谢国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9.

  2. 潘劼.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多元评价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8.

  3. 盛曹颖.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中的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18.


本文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总课题组课题。课题名称:“积极心理学渗透在初中生物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课题编号:JFYG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