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课程思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浅谈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课程思政

李永林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邮编 362018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教学目标,并且高校也承担着培育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十分重要的使命。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把大学生都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都能成长的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本文主要针对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课程的思政问题展开讨论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学;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


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步进行理念背景提出下,高校的思政课程也应该发生一些转变,除了要推动其渠道作用以外,还应该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与渗透,这就使得高校经济专业与思想道德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这也是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动力之一。经济类专业与思想道德更是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应该加强思想道德课程与经济专业课程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同步发展,促进经济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都能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思政教育融入经济专业的内容与意义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去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经济类专业更是如此,经济类专业对于国家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经济类课程,我们更应该重视思想道德培养,并且我们也应该让学生拥有正确的领悟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素养和基本的道德操守,让学生能够成长为高素质的经济类人才。让学生的思想水平过硬,坚定政治立场,心理阳光健康,并且具有高尚道德,这样才符合我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把思政融入到经济专业学生的课堂及日常生活中去,这样能够让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铭记于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让学生都能够全心全意的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二、思政教育融入经济类专业的困境

在德育教育的充分开展下,近几年来各大经济类学院都加强了对于经济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取得了较大成果和显著进步,但是就整体来说,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对于课程思政不重视

经济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就要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岗位实训,然后才能够就业。但是在此之前,我们更应该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培养过硬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能力去完成经济的专业课程。经济类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有很多学业任务也十分的繁重,不少学生都把学好专业知识放在第一位,把专业知识视为最重要的,很多学生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练习中去。对于思政教育课程,疏忽大意,轻视课下,也很少主动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我们应该可以得出结论,就是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得到学生、教师、学校的一致重视,因为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表现出来,所以这就导致了思想教育课程的理念落后形势匮乏,实践活动也流于形式,极大地影响了思政教育开展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二)教育缺乏科学性

思政课堂的构建是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课堂实践的构建需要周密的规划和科学的指导,大部分的经济类学院在开展课程思政时,不仅缺少总体设计,在课堂涉及的内容上也十分匮乏,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连贯性,没有真正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分析,也没有进行实践操作,这就会使得实践活动不科学,主观客观条件都不完善。此外教学形式也是单一枯燥,基本上就是讲座分析材料或者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对于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低迷,不利于学生继续开展思想道德培养活动。

三、思政教育融入经济类专业的策略

课程思政开展不尽如人意,我们需要正视其中的存在问题,又迫在眉睫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本文提出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经济类专业课堂的几点想法。

(一)转变观念

经济类院校管理层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有顶层设计,分层次落实全员育人主体责任。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学生专业成长具有极大影响和重要性,在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课程思政纳入日程范围教育的首要目的,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培养。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了解到未来职业规划的知识,并且让学生能够在规划未来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首先我们应该把思政课的教育经费纳入到日常教育经费中去,并且保障教育经费的充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加强监管,尽可能的提高我们对于学生的培养能力,让经费的利用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第二就是应该针对思想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教师,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及时更新教师的思想和知识结构,用先进的知识理论来引导学生武装头脑,传递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入现代时代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学生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经济类专业教学

经济类专业课覆盖面宽,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既有国内经济,又有西方经济。教师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教育课程是专业课程的保障,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教育,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专业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的让自己发挥社会作用,为社会做出伟大贡献,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形成合力,让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并且我们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想要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就必须要提高社会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同时教育部门也应该做出一些规定,并且对已有的规定进行完善和修整。

思政教育怎样有机融入教学之中是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关键。经济类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有机地、有效地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有意识融入就是指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培养方案要有顶层设计,课程思政纳入全员育人体系。有机融入就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形成两个阵地,两条线分开教学,要有机把两者融为一体。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针对课程内容,挖掘与课程相关的德育因素,特别是要把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略有机融入课程之中,要把我们伟大民族历史上形成与积淀的精品有机融入课程之中,要适时把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有机融入课程之中。如这次“百年变局”发生的新冠肺炎,我们国家在这场抗疫斗争中,铸就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抗疫精神”。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从全局角度,从点线面都可把这些有机融入相关教学内容之中。有效融入就是教师要找到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点”,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做到恰到好处,润物无声。

经济类专业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立德树人的能力,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理论学习,要结合专业方向,深入社会学习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要相互深入对方课堂并开展交流,共同挖掘课程思政育人要素。更要规范全体教师的的德育考核,坚持一票否决制,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合理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

我们应该不局限于演讲和理论教授,这两种形式上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比如说让学生进行授课或者对学生进行布置作业,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红色景点和红色文化,以及彰显革命精神或者伟大时代精神的景点,我们可以对于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比如说让学生进行理论资料的收集,并且完成自己的PPT作品,让学生向全班讲述作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时间动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经济类课程中推进思想道德课程的改革,既有利于学校课堂育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能够实现经济科学教育的有力突破。因此在经济类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指导,全面推动高校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共同目标,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庆丹, 肖晗. 经管专业法学类课程思政"三环导入"实践路径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2).

[2] 李惠娟.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 v.41(29):107-109.

[3] 吴晓迪. "课程思政"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对策研究[J]. 经济师, 2020, No.382(12):217-218.

作者简介:李永林,男,汉族,1960.6.11,本科,财务与会计专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