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林小芳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东石中心小学


【摘 要】 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技能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练成的。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机智灵活的解题思路与正确的解题方法,都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都要靠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 奖励 积极性 激发兴趣 机智灵活


什么是运算能力,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从学生角度来看,一般有三个原因造成计算错误:基本口算不熟练;粗心大意,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法则模糊,算理不清楚。那么数学教学如何做才能提高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口算、估算能力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我采取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形式,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1.口算学习法。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要让口算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我认为,课前3分钟的训练口算,效果非常不错。每节课前我都准备十道口算题,让学生听算抢答,或是先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再统一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积极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准确率自然跟着提高。另外,鼓励学生把口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也会促使学生提高口算兴趣。

2.游戏学习法。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培养数感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在学10 以内的加法运算时,为了培养他们的数感,我找来扑克牌,选出了其中一些进行10以内的加法计算。学生一看扑克牌,就来了兴趣,我抽出任意两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很快学生们都举起了小手,踊跃回答问题。学生回到家里以后,也可以和家长一起玩游戏,一起进行加法运算。

3.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通过逐步渗透估算的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好习惯,帮助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486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积是几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计算3.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的末尾一定是三位小数,末尾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常见的现象,或是看错题目,写错数字,或是漏掉符号,看错运算符号,忘记点小数点,或运算顺序错误,或进位退位丢三落四,这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自觉检查、验算、纠正错误的习惯。


1.培养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我

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它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部分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部分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纸,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都养成了打草稿这一好习惯。

2.培养自觉检查的习惯。很多学生做题时,都不愿意检查,做完题之后,就觉完事,等老师批改后,发现出错了。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检查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我教学生采取了“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的检查方法。

3.培养相互检查的习惯。即两人一组,完成练习后相互检查,并将每次互查的结果记在表格中,到期末评选出最佳同桌并给予奖励。经过几次尝试,我发现该方法不错,因为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里,表现意识强,个个认认真真地检查同桌的作业,发现错题及时指出,并帮助同桌纠正。

三、注重算理教学,加强计算法则练习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

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盒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俗话说:“熟能生巧” 。计算是一种技能,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以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判断、凑整的技巧。因此,我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练习题,注意调动学生对计算训练的积极性,将教学目标一一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