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曲”言浓“诗词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四部曲”言浓“诗词味”

阿丽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泸江小学校 661699

【摘要】随着统编版教材的推进,小学各年级语文大幅度增加了古诗词,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古诗词教学任务,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成了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教学,探索出教学古诗词的新思路。

【关键词】 古诗词 有效教学 四部曲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时代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古诗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统编版教材的推进,小学各年级语文大幅度增加了古诗词,也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古诗词教学任务,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呢?我对我校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作了如下调查:

1.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浓。

2. 教学中偏重古诗词的背诵,学生诵读缺乏音韵美。

3.教学偏重于诗词大意的理解,忽略了培养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4.教学中对诗人及其创作背景的介绍过少并且单调,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欲望,导致学生在悟诗情上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古诗词有效教学“四部曲”:

一、激发兴趣,爱上诗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引导学生爱上古诗词呢?吟唱、吟诵、动画、纪录片等各种方式,是引导学生去学诗词,去接触传统文化,爱上古诗词的途径之一。

音视频激趣。我在备课环节,就多方搜集古诗词的音视频,当上诗词时,同学们听到那优美的韵律与生动的画面时,都不可思议地睁大了眼睛,注意力已成功被我吸引,学生很开心地跟着视频唱了起来,有时加上动作,在表演中,诗词会背诵了,也爱上了古诗词。

诗配画激趣。我会不定期开展给诗配画的活动,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诗词画上相应的插图、或者是做成手抄报,评出奖项,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开心极了。也越来越喜欢学古诗词了,往往还没上到的古诗词,早早的就会背诵了。

朗诵比赛激趣。利用早读课或是课前3分钟开展古诗词朗诵表演等活动,每个月评比一次诵读之星,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仿写诗词激趣。每上完一首古诗,我会让让学生去仿写诗词,或者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景入手,然后配上相应的图画,评出较好的学生诗词装订成册或是粘贴在教室宣传栏,孩子们有样学样,学习古诗词趣味更浓了。

二、知诗人,了解背景,

古诗词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气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变迁,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都会让学生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一样,教学时,教师如果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就照本宣科地讲解古诗词,学生很难入情入境,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题临安邸》时,教学“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可以让学生结合南宋偏安的资料,了解达官贵人在这里不是商讨恢复中原的大计,而是天天寻欢作乐,理解作者愤怒质问的原因,才能更深地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后两句时,我出示汴州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汴州是北宋时期的都城,非常繁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南宋权贵们为什么把杭州当作了汴州?进而引导学生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不仅仅是指游人陶醉在西湖山水的景中,也是“醉酒”的“醉”,也是“醉生梦死的“醉”。北宋灭亡,中原沦陷,南宋的王公贵族们不是卧薪尝胆,渴望收复中原,却在这里醉生梦死。

学生了解诗人及其写作背景后,能更深的体会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抓字眼,明诗意

古诗词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意蕴深刻,是一种有着独特魅力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个字都是经过反复冶炼的。在古诗词教学中,理解诗意的关键就在于把握诗中的关键字——诗眼。

如陆游《示儿》中的“悲”字。教学这首诗时,我引导学生紧扣“诗眼”——“悲”加以体会,能使其更好地进入诗境,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首先,我提出问题:1、一个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一般会留下什么样的遗言?而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2、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

抓住“悲”字,引导学生走近陆游,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透过文本和诗人对话,从而达到在情感上和诗人共鸣,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复吟诵,悟情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之美在于它的音律美。“朗读”、“吟诵”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聆听和诵读,在教学中画节奏指导学生诵读古诗,使学生在领略古诗词韵律美的同时,感受到诗词的意境。

如:教学《长相思》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然后让学生自主诵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给诗词划分节奏再诵读。运用多媒体:PPT演示、图片、声音,教师范读等方式,渲染气氛,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词人在征途中的画面及情景,而在这“风一更,雪一更”的榆关外,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寻找和诗人的共鸣,读出诗歌的情感和韵律美,从而体会词人身在榆关心系故园的情感。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到今天依然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让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的历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言浓“诗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