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宋芹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9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立足国际的现实需求。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行培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教育随着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进行应用技术类型办学定位,经过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当下,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一般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的传统与封闭,通过教师对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学生进行理解。教育模式落后,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都不匹配。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定位不准确

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大学生采用的是以专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创业机会。这种教育模式在教育改革初期和科学技术发展相对缓慢时期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取得良好效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这种单独以专业技术培养的教育模式也逐渐显现出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迹象。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应该仅基于创业技术的掌握之上,对于如何创新创业能力应该多加以探索。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定位不准确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2]

2.能力培养上的时间和空间不足

一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长时期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现有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时间不足,教与养的比例不协调。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识教育、学科选修中,真正让大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时间是 1 ~ 1.5 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学生难以完成创业所需要的管理、资金、市场等知识的掌握与方法,仅有实用技术的创业等于空谈[3]。创业是一个时间感很强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只有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的大空间之中才能更好地锻炼能力,培养能力,只是在专业技术掌握后的实践实习根本无法培养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

3.能力培养上教材选择不精和师资经验不丰富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材上虽然对于专业技术课程进行了选择,但是在国民教育体系要求下一些通识教育和选修课是大学生教育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者要通过大学生实际创业的需要进行教材选择,既保证对于专业课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融进创业所需要的管理、市场等知识,充分利用时间,让大学生尽早进行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业能力。目前,在大学生教学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学历上基本符合任教的标准,但是,一般都缺乏对创业的体验及创业规律的把握,对于大学生在创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缺少解决的经验[4]。因此,师资力量显得薄弱,不利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融课程思政于双创教育

2015年2月10日,李克强总理邀请60余名外国专家举行座谈,关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提到,中国经济新引擎将带来的“非物质性好处”。他说:“如果大多数中国人,因为从事挑战性工作和创新事业获得成就感,而不是通过消费得到满足的话,结果一定会非常美好。”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应该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因此,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就是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下,创新创业的实践才能有所保障。将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便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的时代精神、国家的政策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采用适度、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以兴趣引领的方式,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学习身边的榜样,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邀请企业家和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固然值得学习,但是身边的榜样力量可能更加显示贴切。在今后的培训中,可以更多地邀请创新创业训练中成绩优秀、创意不凡的学生进行经验分享,交流思想、方法及团队的运营。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并非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的天赋和创业的才能。此外,在创新创业训练实践中,从创意的萌芽到成果的产出,是一个极其复杂艰辛的过程,单打独斗是万万不行的,团队协作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组织好精良的团队,学会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优势,更要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合力,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和互相包容,通过大学生自身在创新创业训练实践中的成长和历程,在同龄人中相互促进,实现共同进步。

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双创实践提供平台

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企业不仅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思路、经验和指导,还能为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后期成果转化提供支持和保障。首先,校企合作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众创空间和共享平台,将创新创业的项目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其次,校企合作可以共同建立起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双创的实践空间,提供创意和研究的思路,提供企业导师的专业指导。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然后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理论,最终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因此,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优化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开展。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也承载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使命。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重点论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的路径和策略,试图解开当前大学生新创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困境,为提升“双创”教育质量,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 鲁祖亮,左小小,黎俊宏,等 .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J]. 池州学院学报,2020,34(05):140-143.

[2] 龚乐,魏长龙 .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研究 [J]. 科教导刊 ( 中旬刊 ),2020(09):173-174.

[3] 石文媛 .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J]. 产业科技创新,2020,2(19):117-118.

[4] 黄安群 .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效果分析 [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1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