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关于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王红杰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南留中学 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人生动的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现代文阅读能力也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命题,现代文阅读在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居高不下,因此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既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内外优秀的现代文,达到一个量的积累,又要教给阅读方法,满足质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现代文阅读;阅读教学

1当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比较多的问题。在这其中,教师想要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第一,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时候,经常找不到方向。在具体学习的时候,常常无所适从。这样,学生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现代文学习效果。第二,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并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学习效果。第三,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时候,并不能透彻地分析文章,对文章的主题学习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师在实际进行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重点解决以上问题。

2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立足于教材,重视课本阅读

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均取材于课外,导致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丢开课本,选取大量的课外材料进行练习,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专家精选的名篇,语言内容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等特点,其思想性、艺术性也都更胜一筹。对于课本中的文章我们不仅要读,还要精读。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对少年闰土儿时趣事的描写,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对该人物形象的分析也能给予很大的热情,由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性格的变化自然而然的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就能够学习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对这些课本中的现代文名篇,教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将有关知识点渗透在课文教学中,既注意传授知识,又认真训练能力,既注重全篇训练,又紧扣典型语段剖析,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培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现代文阅读对于学生的考试和人生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依照,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课本阅读的质量。

2.2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阅读兴趣是实现阅读高效增量的基础。温儒敏说:“语文课最基本的内容目标,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语文课上,应摒弃教师一味的讲解和硬性灌输,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用心灵触摸语言的温度、色彩和韵律,感受文字的精彩,体味名著的魅力,享受读书的快乐。读朱自清的《春》,会沉迷散文语言的诗意;读《背影》,会被字里行间的亲情感动;读《水浒传》,会被武松打虎的精彩场景所吸引;读《白杨礼赞》,会被白杨精神品质的高尚所触动。或笑或泪,或喜或悲,当学生在语言文字的长河中尽情遨游,结合语言环境激起内心的学习兴趣,唤起自身的阅读情感体验,这才会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原新东方名师朱伟曾说:“一个人怎样学好中文就可以怎样学好英文。一个人天天读韩寒文字就会变得异常犀利;天天读郭敬明,资本化便充斥在本子的各个角落;读三毛文字就会变得忧郁;整天读心灵鸡汤文风就会庸俗而没有力量;如果你只读莫言,你的文字一定会充满着乡土气息,还会透着后现代魔幻主义色彩。”这就是读书濡染文字带来魅力。走近文字,走进语言,不仅会唤起学生的兴趣,爱读书,也会因爱多读书,更会因为而多读书而品味到文字书籍的魅力而获益终生。因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才会真正实现阅读的增量。

2.3合理运用教学策略

2.3.1合理运用共同体策略,发挥学生特性

共同体学习指的是学习者为了获得实质性成长而在互相关心的环境下一起学习和进步。学习共同体组织的学习是一种集同情、关怀、智慧共享和相互砥砺为集合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在温情下不断进行的,能不断生长教育所需的素养。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并且为之一起努力,一起承担责任以及共享荣誉。共同体学习的开展首先需要创建具有润泽的教室,即一种舒适的、自由自在的感觉。在润泽教室里,学生之间可以形成彼此信赖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可以造就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的环境。从而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获得接近于被充分理解和充分接受的状态。每个人被尊重,得到同伴认可。其次,教师要培植合作小组,组建学习共同体。合作小组的创建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变化,小组结构遵循组间区别小,组内区别大。小组成员的分工要让成员拥有归宿感、责任心和使命感。再次,教师要培植倾听关系。一方面教师要用诚心倾听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共同体中学会倾听和交流。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建构串联关系。教师要把教材和学生串联起来,把学生之间串联起来,把课内和课外串联起来等等。为了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要不断进行反刍。即要引导学生不断回归文本,学会倾听、交流,加强反思。

2.3.2合理运用体验性策略,体现学科本质

体验性学习是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获得更丰富、更完满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体悟、感受反省等的过程中求进步,促使生命获得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自我进入他者内心,从而反观自我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体验性学习的创建首先要基于学生生活。有意义的课程是回归生命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感知活动。语文的实践性很强,比较注重学生的共情体验和感悟,因此,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关键一步。而学生的体悟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创造具体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其次,体验性学习要求关注学生成长,不断开发课程有效资源。钟启泉教授指出课程缺乏生活迹象,远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学生就缺乏对实际生活的开心体验,缺乏对生活的激情。可见,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体验性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合理组织研讨、参观等,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拓展视野。教师要从学科课程出发,延伸学科知识,走向生活和情境体验。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发展个性化体验。对同样对象的体验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感悟。教师在创造体验情境中要尊重学生的个别感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样的体验性学习才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3结束语

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结合教材,将阅读策略作为切入点,将增加学生量化阅读作为扩充点,扩大学生阅读量,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向,注重学生阅读方法;以点带面,结合新教材最大亮点“单元特色教学”,教会学生学文识类而非以类学文,立足考点,掌握方法。弄清教读与自读,始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观念;着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探究,以学生的阅读训练为本,以教师阅读教学为纲,以量化促进质化,提升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藏程程.WQ县乡镇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BCG中学和JG中学为例[D].延边: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王铎.统编本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策略性知识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