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模式

于顶华

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134100

一、 模式的背景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引发了人们对当前课堂教学方式的思索,特别是《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再一次引发了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反思,认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我讲你听、我说你写、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教师的教学方式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不会阅读,没有自己的阅读观点,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必须改进教学模式。

特别是在我县开展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工程后,我校积极行动起来,抓住这个有力的契机,潜心研究,初步探索出“情境--自主—合作—探究—运用”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论述

我校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针,以语文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我校的学情为指南,构建了我校阅读教学的“情境阅读—体现课题、自主阅读—体现主体、合作阅读—体现沟通、探究阅读—-体现主导、运用阅读—体现本质”的教学模式,下面具体阐述我校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构成

情境阅读-----体现课题

自主阅读------体现主体

合作阅读-----体现交流

探究阅读-----体现主导

运用阅读----体现本质

(二)、模式的流程

1、情境阅读---体现课题

该环节是阅读教学的导入设计,该环节以课文内容确立为话题,为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用课文的一个词语、一段话、一个句子、或者是课文的中心句为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阅读的情境中。

2、自主阅读—体现主体

(1)、教师确立阅读思考题

教师在备课中,针对课堂学习目标,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文要点以及课后习题的提示设计阅读思考题,这个问题能够揭示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提衣领而动全身的阅读问题,成为学生的阅读思考题,在这里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阅读见解。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应自己与文本进行对话,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该环节是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一整块的时间,让学生在不受任何打扰的情况下,自己阅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完成阅读思考题,感悟课文,形成自己的阅读见解和感受。在这个环节中,由学生自己独立阅读完成阅读思考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中学习的主体。

3、合作阅读—体现沟通

该环节是阅读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阅读思考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在这个环节中,个性化的阅读并不排斥合作学习,课程标准在修订时特别强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为学生与伙伴之间对话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完善自己的阅读体会。在这个流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与小伙伴交流了阅读体会,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沟通的情感,消除了学生之间的壁垒。

4、探究阅读---体现主导

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在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对阅读思考题)进行阅读汇报,在这个环节中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阅读,明确阅读思考题,引领学生进一步领悟文本,进行相关的语言文字训练。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以学定教,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把读书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以朗读训练为中心,以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为载体,以年段的阅读教学内容为重点来组织阅读教学,诸如:“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了解修辞方法并体会表达的效果 ,揣摩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等进行相关的语言文字训练,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升华学生对课文的领悟。


三、模式的应用范围

此模式适应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的阅读教学,对于模式的每个环节的应用可以根据各年段的阅读教学重点确立教学内容。

四、模式的应用

(一)、教材说明

我们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星星的孩子》为例,来说明我校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词语,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意思,练说句子,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品读词语和句子,体会故事的情趣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流程

【模式一】情境阅读---体现课题

本节课采用复习导课的方式,从检测词语入手,教师设计这样的情境:你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吗?他是怎样数星星的?用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

【模式二】自主阅读----体现主体

进行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学生读书思考

1、出示阅读思考题:

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课文后再默读思考:

(1)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

(2)奶奶、张衡、爷爷对天上星星的运动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阅读提示: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在这个环节中,留给学生近10分钟的时间阅读思考,让学生在不受任何情况的打扰下与文本进行对话,感受阅读体验,拥有自己的读书见解。

【模式三】、合作阅读---体现沟通

进行阅读教学的第二步:小组交流

在学生自主阅读对课文有了自己的阅读见解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提出要求:把你的想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此环节通过学生的交流沟通,通过同伴互助,学生不但修正、完善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张嘴说话,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模式四】、探究阅读---体现主导

进行阅读教学第三步:学生汇报

(1)、学生汇报问题1: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张衡数星星时都做了哪些动作?在书上画一画,自己试着做一做。”

我引导学生抓住“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和“一颗,两颗,”中的“逗号”,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仰起头来数数。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

接着我又设计了第二个问题:“那个让张衡着迷的夜晚什么样啊?美吗?”再联系课文第一句话:“天上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体会比喻句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最后我采取带领学生一起撒星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用词的准确,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并背诵下来,鼓励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优秀语句的好习惯。

(2)、学生汇报第2个问题:奶奶、张衡、爷爷对天上星星的运动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①我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奶奶话,感悟张衡执着认真观察的品质。 奶奶说:“傻孩子,你又在数星星了。” “又”字、“傻孩子”,说明什么?同时采取了黑板画星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②学习张衡对星星的看法。

张衡分析说:“星星没有乱动,两颗星之间的距离总是那么远。”在学习中我提炼出重点词“总是”。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同时训练学生用“总是”说话。

③文中爷爷用一段很长的话,向张衡介绍了跟星星有关的天文知识,对这一段内容我这样处理:让学生读爷爷说的第一句话,在此期间理解短语“一组一组的”,并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句子练习。学习爷爷的第二句话时,我在黑板画出北斗七星,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采取师生合作背诵的方法背诵爷爷说的话。

(3)指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张衡刻苦观察的词“一夜”和“几次”,引导学习张衡乐于观察,坚持不懈的精神。结合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北斗七星是怎样绕着北极星转动的,并用“果然”说话。






4